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苏正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苏正生
苏正生.jpg
出生 1912年10月6日
台湾台南州新营郡番社庄(今台南县东山乡)
逝世 2008年12月23日(97岁)
知名于 知名的棒球裁判及教练

苏正生(1912年10月6日-2008年12月23日),为台湾日治时期嘉义农林棒球队第一代队员。1931年夏季甲子园台湾代表予选,以二棒中外野手的身份,助嘉义农林获得初优胜,也使优胜旗首度越过浊水溪。在甲子园展现从外野回传本垒,不经弹跳直接进入捕手手套的强肩。嘉农毕业后,苏正生赴日本横滨专校攻读商科,也参加学校的棒球队。返国后活跃于台湾南部社会组棒球界,他一生热爱棒球,致力推展基层棒球运动,堪称现代台湾棒球国宝。

简介

苏正生出生于1912年10月6日,为台湾日治时期嘉义农林棒球队第一代队员。一生见证了台湾棒球发展史,为台湾棒坛国宝级耆老。

在1931年夏季,甲子园台湾代表予选,以二棒中外野手的身份,助嘉义农林获得初优胜,也使优胜旗首度越过浊水溪。在甲子园展现从外野回传本垒,不经弹跳直接进入捕手手套的强肩。

日本横滨专校毕业后,返台进入嘉义实业团,倡议与台南队合组“台南州团”队,在台湾城市棒球对抗赛中打败实力坚强的“台北州”队,勇获台湾城市代表权,进而促使台南州厅答应在嘉义建造机场,让后人能够享受南北往返交通的便利。

1 9 3 4年苏正生在横滨专校毕业后,只有在日本服务一年,就被父亲苏振玉召回台湾,回台之后在“台南州厅嘉义税务课嘉义出张所”上班,他在一生中最得意的嘉义住了下来,并且和东山仕绅之女陈伴小姐结婚。

在熟悉的环境里,苏正生很快发挥所长,公馀也和昔日棒球老友、学弟们打棒球,他很快地成为“台南州队”的主力球员。但是他发现台南、嘉义等城市的棒球人口不多,球场更是缺乏,球队在训练时招募不到新兵,练兵的棒球场更是非常简陋,而且不标准。

他数度向台南州知事反应,希望能拨款建棒球场,州厅官员说:“你们如果能打出全台冠军,就盖标准的棒球场” 1935年台南州野球队真的在“全台实业野球大会”打败台北队、台中队、高雄队、新竹队……,以全胜得到冠军,苏正生还由于在比赛期间表现优异,获得“最优秀选手赏”,得到一座作投球状的棒球选手,站立在台湾岛型的铜质纪念奖座,这是他个人最珍惜的一个奖座,有生之年,他走到那里就将这奖座带到那里。

1979年,笔者到他位于台南东山的住家访问时,奖座就摆在住家陈列柜中;2001年他住在台北市仁爱路女儿苏翠如住所,这个奖座就带到台北,2003年他移居高雄,这奖座也跟著带到高雄。得到这个冠军后的台南州队,取得台湾代表权,全队赴日本参加“全国都市野球对抗赛”,但是最大的奖赏却是来自台南洲厅,台南知事实践诺言,在台南、嘉义两地盖了标准的棒球场,有看台、有球员休息室,水准不下于台北圆山棒球场,所有人都说:“这两座棒球场苏正生打出来的”

1945年台湾光复,他调到嘉义林场,担任副场长,翌年台湾省第一届“省运会”要举行了,他代表嘉义县参加比赛,这时他已经34岁,但是仍然是棒球场上一门巨炮,一直到第三届比赛,他才褪下球衣,改穿裁判衣,更易角色在棒球场上执法。

战后,仍以球员身份参加第1、2届省运会,第3届开始转任裁判,是全国最佳的棒球裁判及教练之一。1953年对日本战后第一支访台的早稻田大学棒球队,在最后一战担任台湾联队教练,获得唯一的胜利。

1961年回到台南故乡,在东山乡公所任建设课长。退休后蛰居台湾南部乡下,但仍然非常关心我国棒运的发展,他说有机会仍愿意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给下一代。

签名球

签名球是现今学生棒球迷在所有棒球纪念品中,相较于昂贵的球卡较能负担的珍藏品,在一场疯狂的球赛后能拥有一颗球场英雄的签名球,是令人珍藏的回忆。[1]苏正生(1912-2008年)是嘉农第一代球员,台湾日治时代(1895-1945年)苏正生以其高壮的体格和极佳的体能,曾于1931年代表台湾参与日本“甲子园”棒球赛,“甲子园”是日本阪神甲子园棒球场的简称。

甲子园

甲子园球场完工于1924年并且作为高中棒球锦标赛的场地,因为启用的那一年,刚好是岁次甲子年,因此就把这个球场的名称命名为“甲子园棒球场”,参加“甲子园”棒球赛是所有日本高中棒球队的梦想。[2]

国宝殒落

曾说要在民国100年他100岁时,和全国棒球界一起庆祝中华职棒开打,然而岁月不饶人,老先生于2008年12月23日凌晨辞世,享寿97岁。2009年元月10日举行告别式,一代棒球国宝就此殒落,棒坛人士同感哀悼。[3]

视频

向苏正生致敬 电影KANO东山放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