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蚰蜒
qu yan

中文学名:蚰蜒

拉丁学名:Scutigera coleoptrata

门:节肢动物门

纲:唇足纲

目:蚰蜒目

科:蚰蜒科

蚰蜒[1][scutiger],拼音(yóu yán)∶蚰蜒是百足虫的一种类型,节肢动物,像蜈蚣而略小,体色黄褐,有细长的脚十五对,生活在阴湿地方,捕食小虫,有益农事。蚰蜒山东农村又叫草鞋底

蜈蚣是近亲,黄褐色比普通的蜈蚣小,触角和脚部很细很长,毒颚很大,栖息房屋内外阴湿处。如:蚰蜒路(喻弯弯曲曲的路);蚰蜒壕(迂回曲折的壕沟);蚰蜒堑(即蚰蜒壕)。

目录

生活习性

蚰蜒行动迅速,气管集中,几千个单眼聚集在一起构成伪复眼,甚至在庭院和住室中也往往出现。唇足类中的蜈蚣只有4对单眼,虽然视力很差,但行动却很迅速,不论爬行、捕食或是寻找栖息的处所,主要依靠1对触角。

蚰蜒白天在腐叶、朽木中休息到了晚上才出来觅食,行动迅速,以昆虫及蜘蛛为主食。

蚰蜒,属于代谢较低、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差而寿命很长的物种。种类颇多,我国常见的大蚰蜒或称花蚰蜒,分布在南方各省。蚰蜒多在夏秋季节活动,爬行速度较快,常栖居房屋内外阴暗潮湿处,爬行于墙壁、蚊帐、家具、床下,以捕捉小昆虫为食。

形态特征

蚰蜒体短而微扁,棕黄色。体长1.5至5厘米。全身分十五节,每节有组长的足一对,最后一对足特长。足易脱落。气门在背中央。触角长。毒颚很大。栖息房屋内外阴湿处,捕食小昆虫。我国常见的为花蚰蜒,或称大蚰蜒。 成长史

产卵

蚰蜒在春天时产卵。在实验室的实验中,24只蚰蜒,平均产下63个卵,最多一只产下151个。

孵化

孵化时的幼虫蚰蜒有四对步足。在第一次蜕皮时获得一对新步足,其后每次脱皮都会获得两对。 它们的生命周期大约为3~7年,视栖息的环境而定。

成虫

蚰蜒在成虫时身长约2.5厘米至21(加尾须)厘米长一般种类不超过60毫米,有硬壳,平均约有15对很长且脆弱的节肢足。这些特征使它能以极快的速度在墙壁、天花板和地面移动。体色呈黄灰色且有三条深色的背纹纵贯全身;步足也有深色的条纹。不同于其他种类的蜈蚣,蚰蜒与其相近的种类都有演化完善的复眼。

蚰蜒以蜘蛛、臭虫、白蚁、蟑螂蠹鱼蚂蚁和其它居家节肢动物为食。它用毒牙将毒液注入它们的体内,将之杀死。

在室外,蚰蜒较喜爱生活在湿冷的地方。大多生活在外面的大石头下、木材堆和堆肥堆中。在家中,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现蚰蜒;尤其是在地下室、浴室和厕所,这些地方有许多水。在干燥的地方也能发现它们,如办公室、寝室和餐厅。最容易发现它们的季节是春季,因为天气变暖使它们较为活跃;此外还有秋天,它们因为天气变冷而到处寻找人类的住所避冬。

分布范围

蚰蜒和蜈蚣常常出现在地表,因此温度对它们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热带、亚热带很多,寒冷地方较少。中国华中、华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都有唇足类分布。在华北仅有耳孔蜈蚣小型的类群,东北地区亦较为常见。还有若干唇足类栖息在岩溶地区的洞穴中。在海滨潮间带区虽然有潮汐的剧烈变化,也有若干唇足类生存。在我国的西藏自治区也有分布。

其他资料

区别蜈蚣

蚰蜒的形态结构与蜈蚣很相似,主要的区别是:蚰蜒的身体较短,步足特别细长。当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时候,这部分步足就从身体上断落下来,使身体可以逃脱,这是蚰蜒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

蜈蚣颜色比较暗,腿短,爬行的时候弯弯曲曲的行进,速度不是很快。通常是在地面发现它比较多,而蚰蜒多半发现它在墙上游走。蚰蜒也咬人,但不是很厉害,有毒,被咬请去医院。蜈蚣比较厉害,尤其大蜈蚣咬上很痛,没有生命危险。蚰蜒体长约25毫米左右、爬行时每对足很协调,遇惊动即立刻逃脱,但是很容易脱落。头部后面有一个环节、有一对钩状颚足,颚足末端成爪状,爪的顶端有毒腺开口,能分泌毒液,触及人体皮肤后即可致局部疱疹,令人刺痛难受。我国各地常见的是花蚰蜒,它喜欢栖息,活动于室内外阴暗潮湿处,以捕食小虫为生。

视频

蚰蜒大战蚂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