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蛇嘴鱼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蛇嘴鱼龙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蛇嘴鱼龙(学名:Leptonectes)是种已灭绝鱼龙目,生存于三叠纪晚期(瑞提阶)到侏罗纪早期(普林斯巴赫阶),化石发现于比利时、英格兰、德国。


简介

蛇嘴鱼龙科(学名:Leptopterygiidae)体型中至小型,大部分具有类似剑鱼的长口鼻部。长口鼻部可能作为武器使用,或是穿越大量的群。

鱼龙目的一科。鱼龙是一种外形类似鱼类和海豚的大型海生爬行动物。它们生活在生存于三叠纪晚期(瑞提阶)到侏罗纪早期(普林斯巴赫阶),最早出现于约2.45亿年前,比恐龙稍微早一点(2.3亿年前),约9000万年前消失,比恐龙灭绝早约2500万年。在三叠纪中期,一群陆栖爬行动物逐渐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为鱼龙类,这个过程类似今天的海豚和鲸鱼的演化过程,但鱼龙类的直系祖先至今还未能确定。在侏罗纪它们分布尤其广泛、繁盛,在白垩纪它们被蛇颈龙类取代,蛇颈龙目是白垩纪时期的海生顶级掠食动物。

评价

已知鱼龙类最早的描述,是1699年在威尔士发现的化石残片。 在1708年,发表过两次最早的鱼龙类脊椎化石,当时被怀疑为大洪水的遗迹。在1811年,玛丽·安宁(Mary Anning)在今天被称为侏罗纪海岸的莱姆里吉斯,发现了第一具完整的鱼龙类化石。此后她相继发现了三个不同的种。

在1905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爬行动物挖掘团队内华达州发现了25具化石,内华达州在三叠纪是浅海。一些这些化石今天陈列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考古博物馆中。其它化石今天依然埋在石床中,在奈伊县的州立柏林鱼龙公园里参观这些化石。在1977年,内华达州将三叠纪的鱼龙类秀尼鱼龙(Shonisaurus)定为州化石。内华达州是唯一发现完整的、17米长的沙尼鱼龙化石的州。在1992年,任职于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加拿大鱼龙类学家伊丽莎白·尼科尔斯(Elizabeth Nicholls),发现了至今为止最大的鱼龙类化石,长23米。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