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蛇纹石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蛇纹石玉,亦称岫玉,多产自辽宁鞍山市岫岩县而得名,与和田玉蓝田玉独山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蛇纹石玉是人类最早认识和利用的玉石品种,在中国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蛇纹石玉器。

蛇纹石玉(岫玉)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因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玉石名称,如广东的信宜玉、广西的陆川玉、甘肃的酒泉玉、新疆的昆仑玉,以及美国、新西兰和阿富汗的鲍文玉等等。岫玉是中国古老的传统玉种,在一万多年前,辽宁海城小孤山文化遗址中有岫玉制成的砍凿器,汉代的金缕玉衣大部分也是由岫玉片制成的。

简介

不论是繁华的大都市或是偏僻的城镇,不论是高档气派的珠宝店内或是沿街设置的地摊上,均陈列有不同档次的蛇纹石玉雕制的摆件。商店所售的大量玉枕也是由蛇纹石玉制作的,能起到镇静安神、疏通经络、气血流畅的作用。 由于在世界各地均有产出,蛇纹石玉常常因产地的不同有许多名称。

如新西兰产的称鲍文玉;美国产的称威廉玉;朝鲜产的称高丽玉。

在我国蛇纹石玉也有众多名称: 岫岩玉(产于辽宁岫岩);泰山玉(产于山东泰安);南方玉(产于广东罗定、信宜);老君庙玉(产于 甘肃酒泉);祁连玉(产于青海祁连山);莱阳玉(产于山东莱阳);蓝田玉(产于陕西蓝田县)。

基本性质

化学成分

蛇纹石是层状含水镁硅酸盐矿物,化学分子式为Mg6Si4O10(OH)8。其中Mg可被Mn、Al、Ni等置换,有时还可有Cu、Cr的混入。 而对于蛇纹石来说,化学成分受其矿物组成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纯蛇纹石玉的化学成分接近蛇纹石矿物各种组分的理论含量。当玉石中透闪石含量增加时,化学成分变成高硅、高钙、贫镁。当玉石中绿泥石含量明显增加时,化学成分相对贫镁、贫硅而富铝。

矿物组成

主要组成矿物蛇纹石,次要矿物有白云石、透闪石、方解石、滑石、磁铁矿、菱镁矿、绿泥石、透辉石、铬铁矿等。次要矿物的含量变化很大,对蛇纹石玉的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个别情况下次要矿物的含量可超过半数而上升为主要矿物。

结晶状态

蛇纹石属于单斜晶系,呈细粒叶片状或纤维状隐晶质集合体产出。

光学性质

  1. 颜色:变化较大,主要呈淡黄色、黄绿色、绿色、无色等。
  2. 透明度和光泽:半透明-透明;蜡状光泽至玻璃光泽。
  3. 光性:非均质矿物集合体,正交偏光下无消光位。
  4. 折射率:点测法常为1.560~1.570(﹢0.004,﹣0.070)。
  5. 发光性:一般显惰性。有时在长波紫外线下可显微弱的绿色荧光。

力学性质

  1. 解理和断口:无解理,断口呈平坦状。
  2. 硬度:受组成矿物的影响,摩氏硬度变化于2.5~6之间。纯蛇纹石玉的硬度较低,在3~3.5左右,而当其中透闪石等混入物含量增高时,硬度加大。
  3. 密度:约为2.57(﹢0.23,﹣0.13)g/cm3。

包裹体

在放大镜下,可见到黄绿色基底中存在着少量黑色矿物包裹体,灰白色透明的矿物晶体,灰绿色绿泥石鳞片聚集成的丝状、细带状包裹体以及由颜色不均匀引起的白色、褐色条带或团块。[1]

蛇纹石玉鉴别

真假鉴别

  1. 肉眼鉴别:蛇纹石玉具有独特的带黄的绿色,但也有白、黄、黑绿等色。蜡状-玻璃光泽,半透明-微透明,质地细腻,手摸具滑感,肉眼或在10倍放大镜下,常见白色棉柳。
  2. 仪器观察:折射率为1.555-1.573,比重在2.44-2.80间,在正交偏光仪下旋转360度为全亮,在高倍数显微镜下,可见细纤维状、叶片状的蛇纹石晶体。
  3. 和相似玉石的鉴别:和蛇纹石玉较为相似的玉料有、软玉、密玉等,但它们的外观差别较大,物理性质亦明显不同,只要稍加注意,鉴别比较容易。

质量评价

蛇纹石玉料的评价主要依据颜色、透明度、质地和块度等进行,一般可分为四级:

特品:碧绿色,黄绿色,稍有一些裂纹和杂质,半透明,块重在50kg以上。

一品:碧绿色,浅绿色,黄绿色,稍有一些裂纹和杂质,半透明,块重在10kg以上。

二品:碧绿色,浅绿色,无裂纹,稍有杂质,块重在5kg以上。

三品:色泽较好,半透明,块重在2kg以上。

蛇纹石玉成品的质量评价主要依据颜色、透明度、净度、质地、加工工艺等进行。一般颜色碧绿、透明、洁度、质地细腻、无杂质、无裂绺、加工水平较高者,价值较高,另外,其价格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购买人的喜好程度。 [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