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蟒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蟒袍,又被称为花衣,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蟒袍在明代是官员的朝服,到清代才放宽限制,上至皇子下至未入流者都可穿服,只在颜色、蟒数上有区别限制。

历史记载

清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辞岁》:“凡除夕,蟒袍补褂走谒亲友者,谓之辞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原来那位新人,早已把凤冠除下,却仍旧穿的蟒袍霞帔,在新床上摆了一副广东紫檀木的鸦片烟盘,盘中烟具,十分精良,新人正躺在新床吃旧公烟呢。”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二:“旧戏行头中的蟒袍长靠,仍得用一主色,使全体有混一的倾向的。”参阅《清通志•器服三》。《红楼梦》第十五回,北静王水溶……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

清代

《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七:“蟒袍,亲王、郡王,通绣九蟒。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额驸、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皆九蟒四爪(趾)”。文武四五六品官、奉恩将军、县君额驸、二等侍卫以下,八蟒四爪(趾)。“文武七八九品、未入流官,五蟒四爪(趾)”。

《清史稿》卷一百三志七十八:“皇子:蟒袍金黄色,片金缘,绣文九蟒,裾左、右开。(初制,皇子冠服,凡庆贺大典,冠用东珠十三颗镶顶,礼服用秋香等色,五爪(趾)”、三爪(趾)龙缎,满翠八团龙等缎,束金镶玉嵌东珠带)。

明代

文武官员服饰主要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赐服等[1]。蟒袍是一种皇帝的赐服,穿蟒袍要戴玉带。蟒袍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

特点

蟒是装饰性极强的服装,它继承了中国历代服饰追求意境美,体现精神意蕴美的传统,即以服装来装饰人体。其长袍阔袖的服装造型,具有庄重感;华美的装饰图案,赋于象征意义。蟒的另一大特点是可舞性强,它摆脱了自然生活形态,不束腰,服装可任意摆动以表示人物情绪(玉带挂在衣上,仅起装饰作用);它借用夸张后形成的水袖,丰富表演动作,传达人物感情。

刺绣

主要有三种。分为彩色绒线绣、平金平银绣、圈金绒绣。绒绣俊雅清丽,圈金绒绣富丽辉煌,平金平银绣光泽夺目、大方而有气派。对绣法的使用,也根据人物的类型而定。

概括起来说,蟒的(类型化的)程式性、装饰性和可舞性,表现得很集中,很鲜明,可以说是典型地体现了京剧服装艺术特点。各种类型的穿蟒人物在服装上使用特定的色彩、纹样,并且在绣法上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为观众所熟悉的艺术语汇,以表示其身份、品质、性格的综合特征。

质料

纹样:主要是龙及“蟒水”(海水江牙),陪衬纹样为日、山,流云、“八宝”、“八吉样”等。在封建社会中,龙是尊贵的象征,它符合帝王将相的高贵身份。龙的具体形状,有团龙、行龙、大龙等三种,有的端庄严谨,有的昂扬矫健,有的气势宏大。不同的龙形,在服装上各具特定的象征意义,分别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蟒水”的具体形状,有弯立水、直立水、立卧三江水、立卧五江水、全卧水五种[2]。蟒水的规范性也很强,使用何种蟒水,根据人物的类型而定。

色彩

主要使用十种纯色,分为“上五色”(正色)和"下五色"(副色)。上五色指红、绿、黄、白、黑,下五色指紫、粉(红)、蓝、湖、香。京剧服装继承了中国民族艺术的装饰色彩传统,大胆用色,色彩倾向鲜明,注重强烈对比。又因为它是一种“刺绣之服”,金银线(复合色)具有调和作用,所以,服装色彩既有强烈对比,又和谐统一,并且光彩灿烂,极为富丽。对于具体人物,力求扩展服装基色(主色)的面积,造成“一人一色”效果。用色也具有特定的寓意,根据人物的类型而定。

视频

蟒袍 相关视频

清代缂丝蟒袍
石景山古墓惊现龙袍,有专家却指出是蟒袍

参考文献

  1. 【明代赐服】,堆糖,2016-3-31
  2. ,豆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