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血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血藤
图片来自 Xuite日志


血藤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 血藤

‧英文名称: Rusty-leaf Muuna,Large-fruit Mucuna

‧学 名: Mucuna macrocarpa Wall.

‧科 名: 豆科(Fabaceae)血藤属(Mucuna)

‧别名: 血藤、青山龙(台湾植物志),大血藤、乌血藤、串天癀、入骨丹,青山龙藤、大果禾雀花,大果油麻藤,长荚油麻藤,海凉聋(傣族语 hai liang long);Kanahoe(泰雅);Karidatu(排湾)

‧原产地: 中国大陆南方、台湾、马来西亚、琉球和印度。

‧分布: 中低海拔山区湿生空旷处、林缘及溪边。[1]

‧茎: 茎具攀缘性,茎蔓延长达 20 公尺以上,木质,多分枝;茎具纵棱脊和褐色皮孔,被伏贴灰白色或红褐色细毛,尤以节上为为密,老茎常光秃无毛,小枝具铁锈色毛茸,茎汁红色。

‧叶: 羽状复叶具 3 小叶,叶长 25~33 公分;托叶脱落;叶柄长 8~13(~15) 公分,互生;叶轴长 2~4.5 公分,小叶纸质或革质,顶生小叶椭圆形、卵状椭圆形、卵形或稍倒卵形,长 10~19 公分,宽 5~10 公分,先端急尖或圆,具短尖头,很少微缺,基部圆或稍微楔形;侧生小叶极偏斜,长 10.5~17 公分;上面无毛或被灰白色或带红色伏贴短毛,在脉上和嫩叶上常较密;侧脉每边 5~6;小托叶长 0.5 公分。

血藤
图片来自 Xuite日志

‧花: 总状花序,花序通常生在老茎上,长 5~23 公分,有 5~12 节;花多聚生于顶部,每节有 2~3 花,常有恶臭;花梗长 0.8~1.0 公分,密被伏贴的淡褐色或深褐色短毛和稀疏深褐色或红褐色细刚毛;苞片和小苞片脱落;花萼密被伏贴的深褐色或淡褐色短毛和灰白或红褐色脱落的刚毛,花萼宽杯形,长 0.8~1.2 公分,宽 1.2~2.0 公分,2 侧齿长 0.3~0.4 公分,最下齿长 0.5~0.6 公分;花冠暗紫色,但旗瓣带绿白色,旗瓣长 3~3.5 公分,先端圆,基部的耳很小,长约 0.1 公分,翼瓣长 4~5.2 公分,宽 1.5~1.7 公分,瓣柄长 0.5~0.7 公分,耳长0.3~0.5公分,龙骨瓣长 5~6.3 公分,瓣柄长 0.8~1.0 公分,耳长 0.1~0.3 公分;雄蕊管长 4.5~5.5 公分。花期 4~5 月。

‧果: 荚果剑形,扁平,果木质,长 26~45 公分,宽 3~5 公分,厚 0.7~1.0 公分,近念珠状,直或稍微弯曲,密被直立红褐色细短毛,部分近于毛,具不规则的脊和皱纹,具 6~2 颗种子,内部隔膜木质,厚 0.1~0.5 公分,边缘加厚,无沟槽,与边缘相平行处常具不规则木质脊,但沿背腹缝线边缘无圆形的坚硬凸起;种子黑色,盘状,但稍不对称,两面平,长 2.2~3 公分,宽 1.8~2.8 公分,厚 0.5~1.0 公分,种脐围绕种子周围的 3/4 或更多,暗褐色或黑色。果期 6~7 月。


特征

血藤为豆科血藤属常绿蔓性木质大藤本植物。茎具攀缘性,茎蔓延长达 20 公尺以上,木质,多分枝,小枝具铁锈色毛茸,茎汁红色。叶为三出复叶,顶小叶长椭圆形,长 12~15 公分,宽 6~7 公分,叶背被褐色绒毛,叶尖钝形,尾状突尖或微凹,叶基楔形或钝形,全缘,叶柄被褐色柔毛,互生,侧生小叶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较小。深紫色蝶形花萌发于叶腋,花大形,花轴被銹色柔毛,花萼宽钟形,5 齿裂,外被銹色柔毛,旗瓣近圆形,总状花序。 荚果剑形,扁平,长 40 公分左右,宽 3 公分,种子间呈紧缩状,密被褐色刺毛。


用途

1.绿化绿廊用:常绿、覆盖面积广,是优良绿廊爬藤植物

2.全草可作饲料,茎可入药,其毛具刺激性。

3.药用:性味:藤茎:苦、涩、微温。效用:藤茎:舒筋活络,补血活血,清肺润燥,调经。治风湿关节痛,小儿麻痹后遗症,月经不调,贫血,肺热燥咳,咳血,腰膝酸痛,风湿痹痛,手足麻木,瘫痪。


溪洲山:幸运之花 血藤

血藤
图片来自健行笔记

血藤是低海拔常见的植物

血藤花开花时会多到爆框,血藤花期不长,一般是 7-10 天, 陆续开陆续掉 花就会越来越少、

从福山岩登山步道,爬上到棱线,左转,下一低鞍再爬 100 公尺右侧就可看到这棵爆炸开的血藤。[2]




植物园血藤的故事

植物园里询问度最高的植物,除了此刻植物园特展的主角“火鹤花”以外,应该要算是特展室旁棚架区里那两株开满花的植物了,主茎上面遍布的紫红色花朵,在绿色萼片的包覆下,像是成串绿紫相间的可爱铃铛。这些花随著春风轻舞,像是正在演奏一曲人耳无法感知的春天协奏曲,在这乍暖还寒时节为大地带来缤纷繁荣的景象。

这两棵满开的蔓藤叫做“血藤”,是台湾中低海拔山区到平地,湿润的森林边缘、溪涧附近或空旷地都有机会看见的大型木质藤本植物。它的拉丁文学名中,属名Mucuna是由同属植物Mucuna pruriens (L.) DC.的巴西土名mucuna-quaca缔造而成,种小名macrocarpa则是“大果实的”的意思。

虽然说在台湾许多地方都有机会看见血藤,但血藤攀援大树而上的习性却让人们对于这种不难见到的植物感到陌生。人们在山林间大多只看见它宛若游龙般在林间交织穿梭的藤蔓,想要看到它的叶片只能挑生长在森林边缘空旷地的植株来观察。要看到它的花更不容易,因为蔓生的蔓藤常常将它的花朵遮掩,加上暗紫红色的花在森林底层并不容易被人们所注意,当人们注意到野外植株开花的时候,大多是花期即将结束,植株下方落花满地的时候,可说是标准的神龙见首不见尾。

植物园里的这两棵血藤都已经栽植了大约十二年的时间。十一年前植物园将要对外开放的时候,家住台东县金仑乡的张福地先生将其果园中的一株特大号血藤老茎利用“高压法”,将其中一段主茎环状剥皮后以湿润的水苔包裹,等半年高压部分长根后切断,免费送给本馆植物园作为展示教育之用。为了做对照,在这棵移植时已经超过五岁的血藤来园时,馆方在棚架的另一边也以播种的方式种了一棵血藤小苗。十几个年头过去了,2002年春天时,播种苗开始在植株上端的蔓藤中开花,这时的移植苗却还没有动静。不过隔年春天,从台东来的移植苗却像是赶进度一样,在主干的基部开出数倍于种子苗的花朵。往后几年的春天互有消长,前两年更因为花芽分化后遇到低温,开花数量寥寥可数,没想到今年却是一次满开,造就了栽培十几年来首见的壮盛荣景。

关于这两棵血藤,真的有说不完的故事,不过再多的故事也比不上您亲身的体验,期待您在这春意正浓的时候来访,写下属于您自己与血藤的一段佳话。[3]

  • 血藤花的雄蕊为9加1的二体雄蕊
血藤
图片来自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 原生地的血藤开花的部位很高,必须仰头远观才会发现。而种植在植物园中的这株血藤,正好可以近距离地欣赏到难得一见的开花盛况
血藤
图片来自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富里乡罗山瀑布附近的血藤

血藤
图片来自中央通讯社

血藤开花难得一见 犹如串串紫红风铃挂树梢。

民众郊山健行,可能在山谷溪流边惊艳一串串犹如紫红色的风铃垂挂在树梢,这种名为“血藤”的植物,能看到它开花十分难得,因花期短短7天,传说看见血藤花会带来幸福。

每年3、4月为血藤花开的季节,花期只有7天左右,民众在山林间不一定能见著,因此遇见血藤花总要靠几分运气。

生态解说员表示,在富里乡的罗山瀑布附近看到血藤踪迹,血藤攀附林木而生长,藤蔓极富韧性。

电影情节中的泰山,用来跨越山谷的藤本植物可能就是“血藤”,而台湾原住民排湾族及鲁凯族嫁娶仪式中,在家屋前架立秋千,就是以粗“血藤”作为新娘攀附摇荡的绳索,希望得到祖先庇荫及祝福之意。

“血藤”的种子黑色扁平,质地坚硬,像是围棋用的黑子,早年孩童会把血藤子在地上磨热,拿来捉弄人,俗称“电火子”,是老一辈人的儿时玩具及有趣的回忆。

“血藤”为豆科,属常绿蔓性木质大藤本植物,茎具有攀缘性,茎蔓延长达20公尺以上,开花后约7天左右凋落,花谢后长出荚果,茎蔓饱含水分切开会流出红色汁液,所以有“血藤 ”之名。[4]


视频

血藤

杉林溪生态之旅:为了血藤种子,攻上3层岭!还看到了七叶一支花,苦花鱼,叶上花,稀子蕨等

游览藤山步道,观赏血藤开花景色20210315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血藤,血藤
  2. 溪洲山:幸运之花 血藤, 血藤-健行笔记
  3. 植物园血藤的故事,血藤-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4. 富里乡的罗山瀑布附近的血藤,血藤-中央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