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卫奕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卫奕信,蒂利安的卫奕信男爵, KT,GCMG(英语:David Clive Wilson, Baron Wilson of Tillyorn,1935年2月14日-),是英国派驻香港的27任港督,接任当时突然逝世的香港总督尤德爵士。

早年事迹

卫奕信生于苏格兰,毕业于牛津大学,专攻近现代历史,1958年获学士学位。毕业后投入英国政界,在外交部东南亚司出任驻老挝三等秘书。

1960年到香港,在港大学习中文两年,对香港有了初步了解。

1963年被调派北京,任英国驻华代办处一等秘书,又对中国政府有所了解。

1965年调回英国外交部,任职远东司,为一等秘书。

1968年他弃官从学,在颇负盛名的《中国季刊》担任执行编辑,并出任教师。

1973年在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1974年重返外交部工作3年半。

1986年12月5日,时任香港总督尤德爵士在访问北京期间突然逝世。由于事出突然,英方一时难以决定继任人选。经过一番考虑,英方最终认为在中、港事务方面有多年经验的卫奕信是最佳人选,并决定以他接替尤德。

在1987年4月9日,卫奕信在皇后码头登岸,正式出任第27任香港总督。

香港总督

受到19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展过热,过度投机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卫奕信上任没多久,即遇上八七股灾。在1987年10月1日,本港股市仍然是一片交投畅旺的景象,当日恒生指数上试3949.73点,其后更创下3950点的历史高位。可是好景不常,受到纽约股市下跌所拖累,香港股市在1987年10月19日开市后就一直急泻,恒生指数单日一共下跌420点。港股在这个“黑色星期一”的暴跌,更造成骨牌效应,使全球股市也受波及,造成世界性的股灾。

在卫奕信就任港督以前,香港立法局根据《代议政制绿皮书》的建议,在1985年首次引入间接选举,以配合过渡期内的民主发展。这一次的间选,触发港人对立法局引入直选的诉求,其中,有逾91个民间团体在1986年12月组成民主政制促进联委会,齐声敦促港府及早在1988年落实直选。港府后来在1987年5月27日发表《1987年代议政制发展检讨绿皮书》,就香港代议政制的发展作出检讨,并开始向市民收集民意。

“八八直选”最终流产,使香港不少民主派人士感到非常愤怒,其后英国下议院亦曾就“八八直选”展开辩论。不过,虽然“八八直选”被否决,但由于后来内地发生六四事件,卫奕信与中方商讨后,终在1991年的立法局选举首次引入18个直选议席,以求稳定人心。在那次的选举中,民主派在直选议席中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反映出香港市民对直选的支持。

卫奕信在施政报告中所制订的香港机场核心计划,香港将在大屿山以北的赤鱲角进行大幅填海,兴建一个国际级的大型新机场、兴建机场铁路、在赤鱲角附近的东涌开辟新市镇。这项工程计划在香港历史上是史无前例,被统称为玫瑰园计划,寓意计划的前景将如玫瑰园一样美好。由于卫奕信在推出计划时全为稳定民心,因此没有与中方谘询,结果酿成轩然大波。

正常而言,港督经过第一段任期以后,通常会得到英国政府续任,作为肯定港督政绩的表示。不过,历经新机场风波后,卫奕信却在1992年的元旦授勋名单中,获封为终身贵族;未几,英国政府就在未公布继任人选的情况下宣布卫奕信将不获得续任。结果,卫奕信与夫人于不情愿的情况下,在1992年7月3日离开香港。临行前,卫奕信表示“对说再见感到伤感”。[1]

视频

卫奕信卸任港督欢送仪式(1992年7月3日,RTHK via TVB,不完整)
港督卫奕信专访 part1 1992
港督卫奕信专访 part2 1992
港督卫奕信专访 part3 1992
港督卫奕信专访 part4 1992
港督卫奕信专访 part5 1992

荣誉

  • C.M.G. (1985年)
  • K.C.M.G. (1987年)
  • K.St.J. (1987年)
  • G.C.M.G. (1991年)
  • K.T. (2000年)
  • F.R.S.E. (2000年)
  • P.R.S.E. (2008年)
  • 在1992年2月14日,即卫奕信的57岁生日,他获英廷册封为终身贵族

以他命名的事物

  • 卫奕信勋爵文物信托,宗旨是保存及保护香港的文物。
  • 卫奕信径,是全港第2长的远足径。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