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袁业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袁业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文名 Yuan Yeli
出生 1938年3月29日
山东荣成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袁业立,1938年3月29日出生于山东荣成,物理海洋学家和海洋工程环境专家[1]中国工程院院士[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名誉所长[3]

1962年袁业立进入复旦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学习;196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专业,就读硕士研究生,同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室工作;1980年前往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海洋大气和地球科学系,攻读物理海洋专业博士学位;1982年毕业获博士学位;198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进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袁业立主要研究地球流体力学、海洋波动、海洋环流、波浪理论、海洋遥感、海洋数值模拟 。

人物简介

袁业立 男,1938年出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本所名誉所长,同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位评议组成员、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他在国内外物理海洋学界颇有影响,是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海波数值模拟工作组成员、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常务理事、我国海洋遥感学会理事长。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称号并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在海洋环流、波浪理论、海洋遥感、海洋数值模拟诸方面多有建树,曾以国际著名科学家身份参加美国宇航局主持的海洋及海气界面交换试验研究。已培养物理海洋学方面博士后2名,培养博士生、硕士生30余人。其主讲的博士生课程有《地球流体力学》、《 数学物理方程》、《 海洋遥感机制研究》、《海洋遥感与资料同化》、《风、浪、流耦合机制研究》等。其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人物履历

1962年1月,进入复旦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学习。

1966年1月,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专业,就读硕士研究生。1966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室工作。

1980年5月,前往美国,进入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海洋大气和地球科学系,攻读物理海洋专业博士学位。1982年1月,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84年3月,担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至1987年07月)。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8年10月,进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所长(1988年10月至1993年09月)、所长(1993年10月至2004年09月)、名誉所长(2004年09月-)。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海洋环境科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袁业立的研究领域在海浪生成发展机制、非线性和破碎海浪统计和海浪高频谱形式等方面,在黄海冷水团环流的生成发展机制、黑潮多核结构及其形成机制、以及黑潮两翼运动不稳定性等方面做出了多项开创性的工作;发展了MASNUM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海洋内波数值模式、海洋环流数值模式和海洋生态动力学数值模式;提出海洋遥感动力解译,建立SAR海洋影像的表示和SAR海洋探测技术 。

1999年,领衔的"中国近海环流形成变异机理、数值预测方法及对环境影响的研究"是国家海洋973计划批准的第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对中国近海主要环流均作了非常系统的研究,长江最大流量时的300倍还要大的东海"黑潮",其分岔机理存在不稳定因素;对黄海冷水团环流结构以及南海涡流从巴士海峡进入的路线过程,以及西北太平洋通过南海对全球水体大传送带有重要贡献,在课题执行过程中,使用漂流浮标、深水浮标和科学考察船所开展的观测,达到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和精度 。

科研成果奖励

1989年-- 海洋环境数值模拟和工程参数统计分析-- 省部级一等奖

1992年-- 海洋环境要素波普与信息特征研究-- 省部级二等奖

1993年-- LAGFD-WAM海浪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省部级一等奖

1994年-- 东海对外招标区域海洋水文气象参数研究-- 省部级二等奖

人才培养

袁业立主讲博士生课程有《地球流体力学》、《数学物理方程》、《海洋遥感机制研究》、《海洋遥感与资料同化》、《风、浪、流耦合机制研究》等 。

截至2017年,袁业立已培养物理海洋学方面博士后2名,培养20余名博士生、10余名硕士生,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袁业立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

2017年-- 白令海冷水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王颖杰--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硕士

2016年-- 孟加拉湾第一支北传季节内振荡的机制与影响-- 李奎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博士

2016年-- 剧变天气过程对浅海海洋声场的影响-- 杨光兵-- 中国科学院大学-- 博士

2015年-- 热带东印度洋海表温度日变化的季节内和季节调整过程研究-- 杨洋--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2015年-- 集合调整Kalman滤波同化模块的建立及其在海洋和气候系统模式中的应用-- 尹训强--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2015年-- 岸基数字摄影海浪三维观测技术及应用研究-- 王英霞--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2013年-- 黑潮入侵南海的方式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郭景松--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2013年-- 中国近海环流及其发生机制研究-- 熊学军--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2013年-- 夏季中南半岛东南涡的形态结构揭示及成因分析-- 郭延良--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硕士

2012年-- 一个两时间层原始方程三维海洋环流数值模式平台的构建-- 韩磊--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博士

2012年-- 一个两时间层原始方程三维海洋环流模式平台的构建和检验-- 韩磊--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博士

2011年-- 经验模分解方法在卫星测高数据中的应用-- 冯颖--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硕士

2010年-- 数字立体摄影波浪测量技术-- 姜文正--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博士

2010年-- 黄东海上升流机制数值研究-- 吕新刚--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博士

2009年-- 南黄海及养殖功能海域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 刘学海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2008年-- 东海南部流-涡结构分析与动力机制研究-- 陈红霞--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博士

2008年-- POM海洋数值模式及对渤、黄、东海潮汐潮流模拟试验的初步分析-- 曲大鹏--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硕士

袁业立
袁业立院士

2007年-- 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的海冰偶极子型变化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王冠琳--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硕士

2006年-- 波浪破碎卷入气泡泡径分布及演化的理论研究-- 韩磊--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2004年-- 气候过程中的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 于卫东--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博士

2005年-- 破碎波统计及应用研究-- 华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博士

2003年-- 大洋波动和近海涡旋的观测与理论研究-- 乔方利--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博士

2002年-- 东海PN断面黑潮区域的声层析研究-- 吕连港--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博士

2002年-- 中国东海PN断面附近区域黑潮流结构分析与几种计算方法的运用-- 陈红霞--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硕士

2001年-- 海浪谱能量方程稳定性、敏感性分析与海浪变分同化研究-- 杨永增--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博士

2001年-- 中国近海水文特征(跃层)分析及模式功能分析-- 徐小标--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硕士

2000年-- SAR海底地形反演标准程序的建立-- 夏长水--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硕士

1999年-- 二阶湍封闭生态动力学数值模式及其小中尺度应用-- 万振文--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博士

1999年-- 海浪与海流动力耦合过程研究-- 袁颖--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硕士

1999年-- 渤黄东海潮汐潮流数值预报研究-- 陈顺楠--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硕士

1999年-- 非线性内波SAR影像的仿真研究-- 李晨欣--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硕士

1998年-- 合成孔径雷达海浪影像的仿真研究-- 毛玲--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硕士

1998年-- 海底地形的SAR影象仿真与反演-- 金梅兵--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博士

1997年-- 潮流沙脊成因的流体动力学研究及其卫星遥感分析-- 董昌明--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博士

1996年-- Geosat高度计数据的海洋学应用及机载雷达高度计的试飞实验研究-- 潘家伟--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博士

1995年-- 第三代海浪模式的再导出及其中国海台风试验-- 于卫东--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硕士

1993年-- 黑潮及其邻近海流的数值模拟-- 黄浩升--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硕士

1992年-- 海流计算的逆方法与表层ADCP资料的同化-- 高泽清--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硕士

1991年-- 地球流体动力学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 马树斌--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博士

1991年-- 中尺度涡旋的准地转生成和特征分析-- 何云--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硕士

1990年-- 黄海冷水团环流-- 李惠卿--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博士

1987年-- 两类海洋中尺度现象的遥感与动力学研究-- 郑全安--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博士

海波破碎波谱研究及其应用-- 华锋--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硕士

地球流体力学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 马树斌--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博士

荣誉表彰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4]

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中国海洋风云人物[5]

袁业立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业立

社会任职

《海洋科学进展》主编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位评议组成员

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

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海波数值模拟工作组成员

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海洋遥感学会理事长

人物评价

袁业立从事海洋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海洋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工作30多年,在海洋环境科学和海洋数值模拟开放性研究,海洋遥感应用技术和海洋科学基础论研究、在海洋波动和海洋环流理论诸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在国内外物理海洋学界颇有影响 。(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评)

参考老远

  1. 袁业立 ,中国海洋学会, 2014-02-12
  2. 袁业立 ,中国工程院
  3.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袁业立 ,中国科学院, 2016-05-09
  4.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袁业立 ,免费考研网
  5. 中国海洋风云人物 ,科技创新网, 20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