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裴梅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裴梅镇江西省万年县南大门,素有“贡米之乡”、“革命摇篮”的美称,周边同弋阳县贵溪市等县市接壤,裴梅镇境内有锦黄公路纵贯南北、皖赣线横跨东西,面积152.6平方公里。[1]

中文名称: 裴梅镇

外文名称: Peimei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电话区号: 0793

邮政区码: 335500

地理位置: 万年县南大门

面 积: 152.6平方公里

人 口: 29213人(2017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赣东北苏维埃政府旧址 神农湖 龙泉湖 贡米原产地

车牌代码: 赣E

乡镇简介

裴梅镇是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南大门,周边同弋阳、贵溪等县市接壤,境内有锦黄公路纵贯南北、皖赣线横跨东西,全镇面积152.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丛山汪家,辖荷桥、黄墩、汪家、彭家、雅岗、裴家、江源、塘边、富林、龙港、东源、葛毛坞等12个村委会,8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9213人(2017年)。

历史文化

裴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今传奇、遗留古迹较多,唐代兵部尚书右仆射刘汾因爱女双目失明,隐居该镇南嵩坞不出,留有大赦庵刘汾墓址;明朝朱元璋因战火失利,逃至荷桥村“娘娘岭”,食用了当地村姑仅剩的一碗米煮的粥,感到味道很好,当上皇帝后,命该县岁岁纳贡,始有“贡米”;清朝雍正癸丑年间,钦点翰林院庶吉士聂位中死后,被赐封造庙祭祀,留有九子岭、九峰庙;新民主主义时期,方志敏、邵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该镇建立了苏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万年县葛毛坞支部。在富林村建立了赣东北苏维埃政权,领导发动了坞头暴动,打响了万年土地革命的第一枪。现在赣东北苏维埃旧址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饶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自然资源

裴梅山川秀美,资源丰富。境内有大港桥水库、红色水库、龙泉湖等大小湖泊30多座,水域面积2240多亩;全镇耕地面积19102亩,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14000多亩,贡谷种植面积400余亩,是万年的主要产粮区;林地面积16.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林木蓄积量100万立方米,毛竹200多万根;矿产资源有金、银、石灰石、石英石、花岗岩等金属和非有金属矿16种;已勘察探明储量的矿藏有10余种,其中石英砂储量500万吨以上,经相关部门检验,品质达98%;花岗岩储量7亿多吨,品位全省一流。

经济状况

裴梅政通人和,前景广阔。该镇是革命老区,党和人民历来是鱼水之情。2001年,裴梅镇党委、政府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以记“民情日记”为载体,大力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事,帮百家困,助百家富”的亲民、富民活动,中央电视台曾经作过专题报道。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商业旺镇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打造县城新郊区,至今已初步形成了以竹林加工、化工机械、矿石建材、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体的四大工业体系。2004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会7540万元,同比增长20%,实现财政收入409万元,增长10%,一般预算收入339万元,增长7%,实现工业增加值980万元,增长30%,全社会固定投资完成3800万元,增长35%,完成招商引资额5400万元,增长212%,农民人均纯收入2418元,同比增长14.3%。“野稻驯化起于是,烧土成器始于斯,刻符记事源于此,以物易物演于兹。”万年县一万多年的稻作文化,孕育了灿烂的远古工业、农业和商贸文明,也孕育了裴梅镇接近野生稻形态特征的、明太祖昭以“代代耕作,岁岁纳贡”的万年“原产贡米”。原产贡米以其状若微梭、芒长如针、形似麦穗的奇特外观和不生病、不长虫、不施肥的自然习性,加上似糯不腻、香软可口、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和仅能在这块被世界知名考古学家马尼士博士称为“上帝安排生产稻米的地方”栽种的娇贵,被誉为“万谷之王”稻作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原产贡米的美妙传奇以及对水土之异的苛刻要求赋予了裴梅镇厚重的交化底蕴,也印证了裴梅镇优越而独特的生态环境。裴梅土质疏松肥沃,物产富饶,有耕地19102亩,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14000多亩,贡谷种植面积400余亩,是万年的主要产粮区。裴梅镇大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发荒山2000多亩种植梨、桃、板栗等果树,向山上求财。在改革开放之际,裴梅镇党委、政府坚持走农业兴镇、工业富镇的道路,围绕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主题,解放思想,加大开放力度,进一步转变观念,大力营亲商、为商、富商的投资环境,上下团结一心,将招商引资,培植新税源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引进益友公司、粮丰公司、宫廷板鸭厂等外资企业,引进资金1500多万元,解决就业400余人,增加税收40多万元,有力的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03年裴梅镇GDP达到4000多万元,增幅达15%,农民人均收入2580元,增长18%,基本形成了稻谷加工、木材加工为主的加工业,以石灰石、花岗岩开采为主的建材业,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生猪、贡米、珍珠、蚕桑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已建成年出栏2万头生猪的瘦肉性猪的饲养基地2个,千头以上的5个,鳗鱼、珍珠面积达1800多亩,桑树面积400多亩,年产鲜茧60吨,农业逐步走向规模化、产业化。2001年,当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国掀起时,裴梅镇党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干部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干群关系为目标,在裴梅镇开展了串百家门、知百家事、帮百家困,助百家富为目的的记民情日记活动,并创造性的将这一活动以文件形式下发,保持这一活动的持续性、经常性开展,把这一活动作为衡量干部贴心于民、情系于民、忠诚于民的重要标准,在三项创建活动中,率先开展创建亲民、富民、为民好班子活动,围绕裴梅特色,组织裴梅镇400多名党员开展三培两带、十面红旗,设岗定责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2007年底,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63亿元,较上年增长21%;财政总收入达到613万元,较上年增长27.7%;一般预算收入383万元,较上年增长3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70元,较上年增长6.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30万元,较上年增长20%。

工业战略强势推进,工业经济总量迅速做大

我们突出工业首位意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全力打响新型工业战。狠抓以裴梅石矿、铁路道渣、公路石料为主的矿产品加工业,以天丰竹业、佳美工艺为主的木竹加工业和以康伟机械为主的制造业等“三大产业”。2007年,全镇工业税收达396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66%;工业“三大产业”实现税收280万元。促成了康伟铸造公司、万年红酒业的尽快投产,康伟铸造公司以其高起点的生产工艺和比较雄厚的技术实力被美国梅洛特公司确定为江南唯一的定点采购企业。矿山铁路道渣公司几经协调,现与南昌铁路局达成开工协议,再度获准向该局供应道渣。雅风竹业公司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30%;以八方物流、鸿运物流为龙头的物流业取得突破性发展,物流方面的税收较上年翻一番,达120万元,并有望成为营业收入超亿元的新型产业。同时,通过建立党政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挂点企业服务制度,对驻镇行政执法机关和窗口服务单位进行行风评议和民主测评,狠抓了机关政风、行风和机关作风建设,投资和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狠抓惠农政策的落实。2007年全镇共发放粮食补贴182.7万元,油菜补贴5万元,退耕还林补贴(含稻谷)131万元;积极推行林业改革,吸纳民资40万元投入山林开发和经营。万亩速生泡桐工程已开始启动运行,2000亩的泡桐示范基地已在雅岗村建成。7万亩毛竹示范基地也在紧锣密鼓筹划实施中。林权制度扎实推进,打印林权证3556本,分山到户率(含流转)为88.7%,并通过省级验收。国有林场深化改革也正在着手编制方案,即将开始启动。在大开放战略中,我们坚持“长抓工业项目引进,短抓贸易项目落户”,取得了较好招商效果。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了安吉雅丰投资5000万美元的毛竹资源培育、景宏工艺投资1000万元的万成工艺、深圳精信实业投资5000万元的五金加工、浙江鸿运投资1500万元的陆运物流等大中型项目,促成了康威机械铸造、天丰竹业成品加工等项目的快速上马投产。2007年共引进工业企业9家,签约项目合同资金2.78亿元。同时,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积极扶持公路石料厂、益友公司、现代牧业等一批民营企业做大规模,进一步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农民经济生活品质。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抓手,重点抓了贡米优质稻、毛竹和畜牧水产等“三大产业”。贡米产业借助国家惠农政策和市场价格上扬的契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镇建立贡米基地2.6万亩。荷桥原产大米品牌进一步创响,在11月份中国万年世界稻米博览会举办的拍卖会上,拍出了一公斤上万元的高价;生猪产业依托益友、现代牧业两家万头猪场带动和大力推进生猪改良,今年出栏生猪4万头;蚕桑产业依托丰园公司技术力量,建立基地200多亩;全镇新建獭兔养殖基地2个,今年出栏獭兔3万只;引进美国泡桐2000多亩;发展吊瓜400多亩;输出劳动力0.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亿多元。初步形成了贡米、生猪、獭兔、吊瓜、泡桐、劳务开发等六大增收致富产业。目前,毛竹和贡米两大产业均已组建合作社。2010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2亿元,是2005年的7倍;完成财政总收入3734万元,是2005年的8.6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亿元,是2005年的5.2倍;完成工业增加值1.7亿元,是2005年的5.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80元,实现年均递增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亿元,是2005年的4.6倍。镇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预计可实现GDP10亿元,同比增长19%,较2010年增长14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同比增长11%,较2010年增长65%;完成工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20%,较2010年增长50%;1-11月,实现财税入库9353万元,同比增长19.1%,到年底确保完成9790万元,力争达到1亿元,较2010年的3000万元增长225%;据初步测算,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6979元,比同期增加480元,较2010年增加3099余元。生态农业彰显特色。积极实施绿色农业战略,突出培育扶持贡米有机稻、吊瓜特色产业,每年粮食生产稳中有增,年播面达到4.9万亩,总产5120万斤;建立贡米基地1.2万亩,年产贡谷650万斤,通过与贡米集团签订收购协议,实行保护价收购,仅此一项,每亩比常规稻谷增收300元,荷桥原产贡米品牌进一步唱响;大力发展吊瓜种植,在裴家、马鞍山、江源等村种植达1200亩,年实现产值360余万元,人均增收1100元;在养殖业上推进生猪改良,依托益友、现代牧业两家万头猪场的带动作用,年出栏生猪8万头以上,产值超过1.8亿元。同时,水面、山上立体养殖方兴未艾。全镇参与特色种养的农民4000多人。特色产业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小城镇建设方面,坚持规划引领,完成了2005—2025年城镇建设发展远景规划和2009-2020年环境优美乡镇规划,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九七大道沿伸新城区建设和锦黄公路沿线城镇建设,高标准配备了绿化、硬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项目带动,投资200万元启动了占地40亩的作马岭住宅小区建设,总投资约8000万元。公路建设方面,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新建村级公路52.6公里,修建珠溪桥、洪家中桥,有效解决了群众运输难、行路难问题;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共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半泾源、下路源、百丈岭、尚家源、红色等水库除险加固和大港桥国家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及末级渠系改造建设,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方面,自来水入户的村达到33个村,基本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提高了安全用水质量。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重点培育民营企业。成功引进以机械产品为主的康伟机械、新世纪体育器材等机械加工企业;以生产木竹工艺口为主的景宏工艺、万成工艺、万佳工艺等木竹加工企业;以服装产品为主的利之雅服饰、顺发服饰等服装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木竹加工、服饰生产三大新支柱产业,投资总额达3.5亿元,年实现生产总值1.7亿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风景名胜区龙泉湖、神农峡漂流、赣东北苏维埃旧址、贡米原产地等历史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游和林业生态游,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余万元。社会局面和谐稳定。始终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综合治理工作方针,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全镇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恶性案件,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一起规模性越级上访事件,公众安全感指数日益提升。组建了和谐平安联创中心,调整充实了镇、村治安巡防队伍,真正做到发案少、秩序好;不断完善信访工作网络,形成了镇、村、组三级便民服务和群众工作网络,有效地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总共调处矛盾纠纷500余起,息案息访36起,办结率为98%以上;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实做到勤检查、强督促、保安全,安全生产秩序井然。

城镇建设

1995年,裴梅撤乡建镇后,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通讯、电力等设施日益完善,社会环境、政务环境、人居环境不断优化,1997年聘请江西师大专家来裴梅搞城镇规划设计,计划20年内将城区扩建至2平方公里,已投资500万元兴建水泥村级公路20公里,新建街道1200米,改造老街1500多米,并将街道两侧铺上了瓷砖,建好了花圃,装上了路灯,使裴梅村村通了水泥路,基本达到了路面硬化,街道亮化、城区美化、绿化的目标,小城镇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经济效益,城区土地价格由95年的200/m2,暴涨到在600元/m2,预计土地经营纯收益达200万元。裴梅镇围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扬民主,聚民力,解民忧,帮民富,安民心”的要求,办好三件事。

办好群众最关心的事

把生态人居建设的亮点放在镇区,近两年多方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镇区街道、农贸市场、客运车站、供排水管网等重点工程以及林业、公安、财税、医院、学校等服务设施建设。同时,突出抓好生态乡村建设,加大“通、改、延”力度,“通”就是使村村通电、通电视、通水、通车;“改”就是改房、改灶、改厕、改圈、改习惯;“延”就是推进社会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两年多来,新建农村公路里程达到70公里,总投入达1000多万元。裴梅镇是全县率先实现“村村通”的乡镇。

办好群众最现实的事

按照“老有所养,不让一位老人因孤失养;病有所医,不让一个农户因病返贫;学有所帮,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困有所济,不让一个群众因困无助”的原则,把落实好各项社会保障措施作为“解民忧、促和谐”重要举措来抓。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位居全县前列,裴梅镇光荣院2008年将有望成为上饶市第一批星级敬老院。

办好群众最关注的事

干部作风是群众关注的重要方面。裴梅是“民情日记”的发源地。裴梅镇致力把“民情日记”深化为“民本工作”,创造性地推出了"12345"群众工作机制,完善了镇、村、组三级群众工作网络,全面推进“五访五问”活动,扎实推行党员干部“监督工程”、“形象工程”和“素质工程”,切实做到由民做主、为民服务、受民监督、让民满意。社会稳定是群众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裴梅镇坚持把社会和谐从家庭这个社会细胞抓起,创造性地推出了“三和”家园创建和“百名五星农户”评选活动,使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远离“神桌”、不近“赌桌”正逐步成为大部分农民的行为准则。同时,健全了“靠发展富裕群众减少矛盾、靠自治组织群众解决矛盾、靠制度动员群众预防矛盾、靠真情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四靠”机制,建起了矛盾化解平台,确保了社会安定、生产安全、群众安居。

全面部署

1月29日,上饶万年县裴梅镇召开了该镇各村书记、主任、各机关负责人参加的春节期间安全稳定工作会议。对该镇春节前后的交通、食品、建筑、森林防火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首先由该镇党委副书记董志英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进行了部署。她要求各村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从思想上宣传到位;通过设置警示牌、警示语、报送信息等方式从行动上落实到位;接着由该镇常务副镇长饶品贵从企业安全生产、电力安全工作进行了说明。他传达了1月24日万年县委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并结合上级会议精神提出了本镇实施方案,要求成立专项检查组,明确职责分工,做好排查工作,确保春节期间企业安全和电力安全工作;随后由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文科从建筑领域、地质灾害安全工作提出要求,对住房简陋的老百姓加强关心,对危房改造工程加强监督,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确保安全;该镇人大副主席余漂模从校园、旅游、食品安全部署了当前工作,学校要与监护人签订安全协议,确保学生放假期间的安全;对镇村各个商店进行排查,对于假冒伪劣商品坚决予以处理,确保百姓吃到放心食品;该镇副镇长凌本毅从科学扑救、加强宣传、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明确责任五个方面对易燃易爆物品和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作了安排;该镇科技副镇长李先忠从宣传到位、巡逻到位、监护到位、应急到位对森林防火安全作出了部署。最后由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余选强作总结。他要求各村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上述各项工作,要把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抓紧、抓好、抓落实,要算好经济和稳定两本账,做好春节期间的各项安全稳定工作,特别是森林防火工作。他提出森林防火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重在预防。预防的核心就是要宣传到位,包括宣传形式的多样化、宣传内容的丰富化、宣传对象的普及化,通过喊喇叭、贴标语、打铜锣的形式加强宣传,让老百姓都能够参与进来,为安全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二是科学扑救。掌握扑救方法,尽快扑救森林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确保扑火人员和周边村镇群众生命安全;三是追究问责。对于确实存在失职的人员要给予处分;四是协调配合。安全事故发生以后,各个部门之间要协调配合,做好工作,减少损失。各村干部、镇直属单位要按照控制重点、稳定情绪、冷静分析、周密部署、严格问责的步骤做好春节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平安、欢乐、祥和的节日。

视频

万年县裴梅镇富林村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