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西乡

增加 30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西乡县,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文化积淀丰厚,李家村遗址距今7000多年前,成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 <ref>[http://www.snxx.gov.cn/info/1051/79188.htm 李家村遗址],西乡县政府网,2018-1-9</ref> 。6000年前,何家湾人不仅储存了大量稻谷,所创作的骨雕人头像,列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第一号藏品。三国时期,名将张飞在这里封侯食邑。解放后,还涌现了主持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党政工作的江隆基、张养吾、陈茵等红色精英。
==位置境域==
西乡县远溯到六七千年前,即有多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秦、汉、三国时期,军事、人文活动频繁,全县出土的历史文物,自史前迄至清代,计有石器、陶器、青铜器、骨角器及碑、碣、字、画、货币等共千余件。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西乡县为川陕边革命根据地组成部分之一,革命文物丰富。西乡县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其特色为音乐醇朴,舞蹈粗犷,口头文学及美术、雕塑等土色上香,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
山区农民在从事各种劳动中,因事而作,即兴而唱,如耕作中的薅秧号子,筑路、修房中的打夯号子,行船中的上滩号子、拉纤号子等,其音调高亢而圆滑多变,往往有腔无词,领唱者脱口而出,和唱者遥相呼应,形成团结紧张的气氛。除号子外,民间流传还有小调,音腔平稳细腻,常为多段体表现故事情节,如《黑五更》、《双探妹》 <ref>[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I0Nzg5MzMwNA==.html?refer=seo_operation.liuxiao.liux_00003307_3000_z2iuq2_19042900 陕南名家小调《双探妹》],优酷,2019-9-14</ref> 等。最普遍的是山歌,平川称“通山歌”,山区称“茅山歌”,词意除劳动内容外,大都表现男女之情,故又称“姐儿歌”,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和小调一样,专曲专用,都有固定内容和标题,如《担水调》、《绣香袋》等,演唱形式多变,有独唱、合唱及一领众和。1981年,组织文艺工作者6人,深入高川、贯山等数十个山村,普查和搜集民歌1000余首,选编上报。1985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陕西卷》选用民歌10首。
===说唱音乐===
民间器乐以唢呐吹奏为多,应用于婚丧嫁娶、祝寿修房等。唢呐配以云锣、鼓、铰、钹等,曲调有大小开门、满堂红等50余种。此外,吹树叶在杨河一带较为流行,歌手采用质韧而柔的冬青树叶,可吹出高低不同的音阶,丰坦乡农民张建宽曾以吹树叶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民间音乐会演。
 
==参考文献==
39,0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