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梁宣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梁宣帝

西梁宣帝萧詧(519年―562年),一作萧察,字理孙,梁武帝萧衍之孙,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南北朝时期西梁皇帝,西梁建立者,555年―562年在位。普通六年(525年),封曲江县公。中大通三年(531年),封岳阳郡王。中大同元年(546年),为雍州刺史。太清三年(549年),兄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为荆州刺史湘东王绎所攻,因率众伐江陵(今属湖北),败归,遂称藩于西魏。承圣三年(554),西魏伐江陵,以师会之。江陵平,次年被立为梁主,年号大定。西魏资之以江陵一州之地,上疏称臣,奉西魏正朔,是为西梁(后梁)。大定四年(558年),遣王操掠取湘州长沙、武陵、南平等郡。大定八年(562年),萧詧去世,谥号宣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平陵。[1]

蓄财交客

萧詧,一作萧察,字理孙,兰陵人,梁武帝萧衍的孙子,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自幼喜欢学习,善于写文章,尤其擅长于佛教经义。梁武帝对他特别称赞赏识。梁普通六年(525年),封曲江县公。中大通三年(531年),晋封岳阳郡王。先后担任宣惠将军、知石头戍事、琅琊及彭城二郡太守、东扬州刺史。

同年(531年),萧统去世,梁武帝舍弃萧詧兄弟,而立第三子萧纲(梁简文帝)为太子,心中常感抱愧,就宠爱萧统的儿子们,由于会稽人物荟萃,物产丰富,为一方都会,所以用此任以抚慰萧詧之心。萧詧因为自己的兄弟不能立为继承人,心中常怀不平之气。又因为梁武帝衰老,朝政多有弊端,呈败亡之象,就积蓄钱财,交结宾客,招募游侠,不惜降低身份来屈就他们。那些勇敢的人多来归降,身边多达数千人,都给丰厚的待遇。

施恩下教

中大同元年(546年),任持节,都督雍、梁、东益、南秦、北秦五州及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授西中郎将,兼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萧詧认为襄阳形势险要,又是梁武帝开创基业的地方,太平时足以当作根本之地,动乱时可以图谋霸业,于是克制自己,勉励节操,在百姓中广施恩惠,努力完善刑罚政务,志在安抚百姓,休养生息。

于是下教说:“往昔善为政者,不只是师法所见。听从众贤之言,所闻知自然会远;借鉴外物,察知必然会明。是以尘参体恤民众,访言于高隐之人;区辽行政,每每向掾史求取成法;王沉爰加厚赏;吕虔功有所由。所以能够在当年显示其美政,可以流芳于后代。我知识能力有限,来管理这一盛藩。常常忧虑不能给民众德惠,政道或者紊乱。半夜未睡,对案忘记饥渴,思纳良谋,以便匡定未做到的事。雍州部内有于民不便的事,行政上的失利,有贪残的官吏,贪生怕死的将领,关市乱征税收,豪强猾民多所包藏,全都秘密报上来,加以更正整治。如果刺史治道之要,不合于张弛之术。行政严酷不讲情理,所用的是无用之才,或者爱狎邪佞,或者将忠贞者斥废,都可启告,以提醒所未醒悟的事。盐梅舟楫,允属良规,苦口恶石,想勿余隐。以此广示乡间大众,知道我的诚心诚意。”于是其境内治理得很好。

助兄抗叔

太清二年(548年),梁武帝任命萧詧之兄河东王萧誉为湘州刺史,调湘州刺史张缵到雍州刺史,取代萧詧。张缵仗恃才能名望,傲慢自负,看不起年轻的萧誉,州府迎接时礼数不到。萧誉十分恼恨。到任所后,就借口有病不与张缵见面。后来听说侯景作乱,萧誉对张缵多有欺凌威逼。张缵害怕被捉,连夜坐小船逃跑,想到雍州去,又担心萧詧拒绝入境。当时梁武帝第七子萧绎(梁元帝)镇守江陵,与张缵旧有交情,张缵想借萧绎之手将萧詧兄弟置于死地。恰巧萧绎与萧誉、信州刺史桂阳王萧慥各自率军,支援金陵。萧慥从三峡而下,抵达长江渡口,萧誉驻军江口,萧绎到达郢州的武城。这时侯景已经请求讲和,萧绎诏令援军返回。萧誉打算从江口返回湘州任所。萧慥想等候萧绎到达,拜谒督府,然后再返回信州。当时张缵在江陵,就写信给萧绎说:“河东王的军队已经上船,顺流而下,准备袭击江陵。岳阳王在雍州,共谋反叛。”江陵游军主朱荣又派使者报告说:“桂阳王住在这里,打算响应萧誉、萧詧。”萧绎信以为真,连忙将米船凿沉,斩断缆绳返回。到了江陵,捉住萧慥并把他杀死。命令他的儿子萧方等、王僧辩等人先后进攻湘州。萧誉向萧詧告急,萧詧大怒。

西梁宣帝

当初,萧绎打算援助建业,命令所辖诸州,全都发兵共赴国难。萧詧派府司马刘方贵领兵为前军,从汉口出发。快要出发时,萧绎又派咨议参军刘谷告诉萧詧,要他亲自带兵。萧詧言词很不恭顺,萧绎又怒。而且刘方贵早与萧詧不和,暗中与萧绎联络,约定日期,袭击萧詧。尚未发兵,恰巧萧詧因为别的事召见刘方贵,刘方贵怀疑计谋败露,就占据樊城,抗拒命令。萧詧派魏益德、杜岸等各军进攻。刘方贵窘迫慌急,派儿子刘迁超向江陵请求援军。萧绎于是用丰厚的财物派遣张缵,表面上是前去赴任,而暗中支援刘方贵。张缵停军在大堤时,樊城已被攻陷。萧詧捉住了刘方贵兄弟及其党羽,将他们全部杀掉。

张缵乘机到达雍州。萧詧故意拖延,不接受替代,让张缵住在西城,以礼相待。一切军事政务,仍然由萧詧主管。萧詧认为自己兄弟被陷害,祸源起于张缵,准备暗中算计他。张缵害怕,请求萧绎把自己召回。萧绎于是向萧詧征调张缵,萧詧留住张缵不放。杜岸兄弟欺骗张缵道:“百姓看岳阳王殿下,其权势不容人仰视。不如暂且往西山去,避开祸患。大人既得人心,远近之人必定前来投奔,凭此举起义旗,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张缵认为很有道理,就与杜岸等人结盟发誓。张缵又邀请雍州人席引等在西山聚集部众。张缵穿着女人衣服,坐着用黑布围起来的车子,与亲信十余人出逃。席引等人与杜岸驰马报告萧詧。萧詧命令中兵参军尹正会同杜岸等人领兵追赶,把张缵一行全部捉住。张缵害怕被杀,请求出家为僧。

当时,由于萧誉危急,萧詧留下咨议参军蔡大宝防守襄阳,自己率领二万军队、一千匹马讨伐江陵,以救萧誉。此时江陵外城已树立栅栏,只有北面空着。萧詧乘机进攻。萧绎十分害怕,就派参军庾奂对萧詧说:“萧正德肆意作乱,天下分崩离析。你还想学他的样子,究竟想干什么?我承蒙先宫垂爱,以你兄弟相托。如今侄子反来攻伐叔父,天理何在?”萧詧回答道:“家兄无罪,而多次被围攻。手足之情,难道能够袖手旁观?七叔父假若顾念先父恩情,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呢?如果退兵到湘水,我就撤回襄阳。”

萧詧攻不破栅栏,只好退兵筑城。又尽出精锐发动攻势。突然天降大雨,平地水深四尺,萧詧军营泡在水中,部众多生离散之心。部将杜岸及其弟杜幼安、兄长之子杜龛,担心萧詧失势,率领部下投降江陵。萧詧部众大惊,连夜逃回襄阳,器械物资,大多在湕水淹没。当初,萧詧把张缵囚禁在军中,这时,先杀了张缵,然后才撤军。

杜岸投降后,请求率五百名骑兵偷袭襄阳。离城三十里时,被城中守军发觉。蔡大宝辅佐萧詧之母保林龚氏,登上城墙,关闭城门拒守。恰巧萧詧夜间逃回,龚氏不知道儿子失败,误认为是贼军,到天明见是萧詧,才放其入城。由于萧詧已归,杜岸等人就投奔其兄杜山献,逃到广平。萧詧派将领尹正、薛晖等人攻克广平,捉住杜山献、杜岸,连带他们的母亲、妻子、儿女,在襄阳北门全部杀掉。又将杜氏宗族中较亲近者全部处死,其年幼者及远亲关入蚕室。挖掘杜氏坟墓,烧骨扬灰。

称藩西魏

萧詧已与江陵结下怨仇,担心不能自保。西魏大统十五年(549年),萧詧派遣使者向西魏自称藩国,请求归附。西魏丞相宇文泰命令丞相府东阁祭酒荣权担任使者。萧詧十分高兴。同年,萧绎命令柳仲礼率军进取襄阳。萧詧害怕,就把妻子王氏及长子萧灊到西魏当人质,请求救兵。宇文泰又命令荣权出使,派遣开府杨忠率军支援。大统十六年(550年),杨忠活捉柳仲礼,平定汉水以东,萧詧才得安宁。当时西魏朝廷想命令萧詧发丧继位,萧詧以没有玉玺、遗诏为理由推辞。荣权当时在萧詧住所,就急驰而归,详细报告了萧詧的情况。宇文泰于是命令散骑常侍郑孝穆和荣权持旌节、策书,封萧詧为梁王。萧詧在襄阳设置百官,秉承皇帝旨意,拜官授爵。大统十七年(551年),萧詧留蔡大宝据守,从襄阳前来朝见。宇文泰对他说:“王来这里,同荣权很有关系,王准备见他吗?”萧詧答道:“十分荣幸。”宇文泰于是召来荣权与萧詧相见。宇文泰对萧詧说:“荣权是个好人,我与他共事,不曾见过他失信。”萧詧说:“荣常侍沟通二国,言语中从不为个人打算,所以我今天得以诚心归附魏国。”

江陵称帝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宇文泰命令柱国于谨讨伐江陵,萧詧出兵会合。攻陷江陵后,宇文泰立萧詧为梁主,住在江陵东城,让他管辖江陵一州之地。他原在襄阳统辖的地盘,全部归于西魏。萧詧于是在江陵称帝,年号大定,史称西梁或后梁。追尊其父萧统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萧统之妃蔡氏为昭德皇后。又尊其生母龚氏为皇太后,立妻子王氏为皇后,儿子萧岿为皇太子。萧詧的庆典、赏罚、刑律、威仪,以及官方制度,都与帝王相同。只是上疏则称臣,奉朝廷年号。至于对下属的封爵任命,也依照梁氏旧制。其军制品级,则又兼用柱国等官。又追赠叔父邵陵王萧纶为太宰,谥号壮武。追赠兄长萧誉为丞相,谥号武桓。宇文泰于是设置江陵防主一职,带兵住在西城,称为“助防”。表面上协助萧詧防御,实际上也连带防备萧詧。

当初,江陵政权被消灭以后,梁元帝萧绎的将领王琳据守湘州,志在恢复帝业。萧詧称帝后,王琳派将领潘纯陀、侯方儿来犯。萧詧出兵抵抗,潘纯陀等退回夏口。大定四年(558年),萧詧派大将军王操率军攻占王琳辖下的长沙、武陵、南平等郡。次年,王琳又派将领雷又柔偷袭攻陷监利郡,太守蔡大有战死。不久,王琳与陈朝人相持不下,向萧詧称藩,乞求援军。萧詧答应了王琳的要求。援军尚未出发,王琳已经战败,依附于北齐。这一年,其太子萧岿来北周(此时北周已经取代西魏)京师朝见。大定六年(560年)夏天,发生地震,前殿崩塌,压死二百余人。

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references></references>
    梁宣帝萧詧 本地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