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西滨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滨镇地跨县境中部和北部,位于东经118°14′~118°27′、北纬26°11′~26°46′之间,平均气温19.8度,年降水量1445毫米,年日照时间1762.8小时。[1]

该镇东毗尤溪口镇,北接南平市,南邻洋中镇,西靠溪尾、联合乡,是国家重点工程水口水电站库区的重点乡镇之一,1991年撤乡建镇。

2017年,西滨镇行政区域面积25251公顷,常住人口21201人。

中文名: 西滨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

面 积: 25251 公顷

下辖地区: 西洋、三连、下墩等21个村和1个社区

电话区号: 0598

人口数量 :21201人(2017年)

火车站: 尤溪站

车牌代码: 闽G

公 路: 304省道

乡镇概况

全镇辖2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其中库区村9个。2001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十五”期间20个重点发展的中心镇之一。

交通概况

西滨镇地扼尤溪河与闽江交汇处,历史以来即为交通重镇,库区蓄水前,该镇的航运业已经非常发达,西洋、雍口、孟坂等木排队名噪一时;水口库区形成后,西滨镇作为尤溪县航运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从刘坂到西洋一线分布以省林业专用码头、省煤炭专用码头等5个500吨级以上的码头,注册船只19条,航运吨数1323吨,从业人员达57人。京福高速公路尤溪段及大排互通口的建设,使西滨镇交通枢纽的地位得到巩固,形成以京福高速公路、316国道和304省道为主的“工”字型大路网格局。并有15个村实现了主干道硬化,硬化里程56公里,其中水泥路33公里,库区7个村庄主次干道和1557户库区移民门前道路全部实现硬化。

历史变迁

1986年全乡有4315户,21514人,工农业总产值1733.9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571.76万元,工业总产值162.15万元。1992年由于库区搬迁复建,经济总量大幅增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036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836万元,工业总产值45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74元。从1993开始,西滨镇深化实施“农业立镇、工业强镇、商贸富镇、科技乡镇、开放活镇”的经济发展战略,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

经济发展

西滨镇依托库区小气候,大力发展特色农业。2000年,全镇建成2000亩早钟6号枇杷基地、西滨食用菌研究所、盘蛇墩生态农场、190亩漳台香蕉园、万丛绿竹林和七星紫地瓜研究所等种养基地;拥有2300多个网箱养鱼基地和兴滨养鳗场、三连珍珠蚌养殖场、宏兴养鳗场、演溪螺旋藻场等特色水产品基地;建成年出栏生猪15868头的永兴、下墩、三连养猪场,年产150万只的和顺麻鸡场以及年出栏3000头的大仁坑大型养羊基地等养殖企业。打响了“早钟6号枇杷”、“西滨香蕉”、“七星紫地瓜”、“雍口红菇”等一批农业品牌,特色农业结出累累硕果。 西滨镇纺织业起步于1989年,当年创办西滨第一纺织厂,2000年有纺织企业7家,其中织布6家,纺织1家,拥有中纺机、剑杆机、针织机等先进纺织设备和工艺,年产值9200万元,年上缴利税365万元。形成纺纱、浆纱、织布、染整一体化生产的产业链,宏泰纺织有限公司还在福州设立了分厂。2002年,总投资700万元的天衣服装有限公司、龙辉服装公司相继投入生产,年产服装80万套,产值1600万元,产品供外贸出口,该镇纺织服装业进入一个新阶段。

造纸业是西滨镇的传统产业,二十世纪80年代的西洋造纸厂生产的瓦椤纸驰名省内外,彩城纸厂生产永利纸销晋江、漳州。90年代未,小造纸停产。2002年,组建了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青盛、闽盛两个年产万吨以上的纸业集团,西滨镇造纸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