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西蒙娜·德·波伏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蒙娜·德·波伏娃 Simone de Beauvoir (1908年1月9日 - 1986年4月14日)生于巴黎,又译做西蒙·波娃瓦。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虽然她并不认为自己是哲学家,但她在女权主义和存在主义领域都有很大影响。[1]

1929年,获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

1945年,与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洛-庞蒂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2]

早期

波伏娃出生于巴黎比较守旧的富裕家庭,父亲是法院的辩护律师,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奉者,父母均是天主教徒,波伏娃从小就拒绝父母对她事业和婚姻的安排,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她从小过着安定、舒适的生活。

十五岁时,她已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有名望的作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父亲的律师工作受到影响,全家生活困顿。因此,波伏娃的少女时代是在枯燥闭锁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的。

1925年,中学毕业后,波娃开始了她的大学学业,进入法国巴黎大学就读。

1927年,19岁的她发表了一项个人 “独立宣言 ”,宣称 “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在当时法国的第一高等学府巴黎高师读书时,她与让-保罗·萨特梅洛·庞蒂列维·斯特劳斯这些影响二战后整个思想界的才子们结为文友。[3]

入土而止的神秘情感

波伏娃在巴黎大学的文学院里,她遇到了许多有抱负的年轻学者,其中包括让-保罗·萨特,从认识萨特的一刻起,波娃就觉得他是一个天才。自此,一段神秘的情感交织于两人之间,直到入土而止。

1929年,大学毕业后她准备参加大中学教师学衔的哲学科考试,口试的合作搭档是萨特,最终成绩是萨特获得第一,西蒙娜获得第二。

1931年,教育部委派西蒙娜娜·德·波伏娃到地中海滨的马赛去教书。

1943年,出版处女作《不速之客》。

1949年,出版了分成上下两册的《第二性》。在这两册书中,她给女权斗争作出形式化与理论化的论证。

1955年9月,也就是波伏娃47岁的时候,她和萨特接受中国政府的邀请,联袂去到中国访问了两个月。

1957年,发表了《长征》一书。

1968年,前苏联入侵捷克时,波伏娃立即与苏联作家联盟断绝一切往来。

1980年,让-保罗·萨特逝世。为了纪念萨特,西蒙娜娜将他与萨特在1974年8月和9月,与让-保罗-萨特对话在罗马注册后出版,书中写道萨特对于自己作品的某些观点,仿佛他并未离世人远去。西蒙娜晚年将萨特给她的情书刊行于世。书名《致河狸的书信》。

1982年,出版了她最后一部著作《永别的仪式》。书里描画的是萨特最后十年进入暮年,两人相依为命的和谐生活。叙述了她是如何陪伴萨特最后的十年,描写细致到对于萨特服的药,包括对于两人亲密生活的露骨描写触犯了不少哲学家。

1986年4月14日,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巴黎科尚医院因肺水肿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8岁。波伏娃去世后,和萨特合葬在巴黎蒙帕纳斯公墓。

对女权主义的影响

波娃与土耳其女权主义家吉赛勒·阿利米以及伊莉莎白·巴丹德在女权领域中影响巨大。

她们让世人了解到在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之后以及法律允许堕胎以来,女人所遭受的折磨。之后的343请愿(Manifeste des 343 ,由343名妇女联署要求获得堕胎自由的请愿)也由此而生。

波娃与吉赛勒·阿利米一同创建了非政府组织 Choisir,旨在推动自愿堕胎的合法性。波娃一生都在探索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参观工厂和学校,拜访的人物下至工厂女工人,上至政界领袖。

著作

1943年,出版首作《不速之客》。

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出版并大获成功。一周内销量2万2千多册,由此也掀起一场笔战,梵蒂冈也将其列为禁书。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在写给《摩登时代》的信中是这样说的:“现在,你们女掌柜阴道的一切皆为我所知。”波娃在作品中描述了妇女在当时社会中惨淡的地位。至此,她成为了女权运动的领袖人物。

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得龚古尔文学奖,也成为了世界上拥有最多读者量的作家之一。这本详述了战后法国社会的小说也使她与艾格林的关系曝光于众,而在此书中,波娃仍延续了自己惯用的虚构人物的手法。但是艾格林再也无法忍受波娃与萨特纠缠不清的关系,终于将这段感情划上了休止符。

1957年,发表《长征》一书。

1964年,出版《宁静而死》,波娃在这部作品中描述了自己母亲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作品提及了有关对于生命垂危病人的救治以及安乐死。在她承受著丧母之痛的时候,波娃结识了一位年轻的女子,并且她一直支持著波娃,这位女子就是西尔维亚-勒-庞,哲学系大学生。她们的关系十分微妙:“母女”、“朋友”、“情人”……波娃在自传的第四卷《一切都说了,一切都做了》(Tout compte fait)中讲述她与西尔维亚的关系犹如十五年前与好友扎扎的关系。西尔维亚之后成为了波娃的养女并继承了波娃的所有遗产和著作。

1982年,出版了她最后一部著作《永别的仪式》。

1984年,《致河狸的书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