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西螺泰山石敢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螺泰山石敢当

图片来自mapio.net

西螺泰山石敢当,又名市仔头石敢当,是台湾最大的石敢当[1]位于云林县西螺镇浊水溪堤防上。云林县志稿记载,西螺原为台湾原住民平埔族巴布萨族社名,清朝雍正年间有中国大陆先民前来开拓,1740年(清朝乾隆五年)重修台湾府志已有西螺街和西螺堡记载,可见当时的发达。 据西螺镇公所书立纪念碑文记载,泰山石敢当建于1827年(清朝道光七年),高五尺六吋,已故知名历史学家林衡道考究证明,是全省最大泰山石敢当,意义是先祖对后代子孙的照顾,希望免于水患等灾祸,祈求平安。

建造历史

西螺镇镇长谢金治表示,西螺泰山石敢当是道光七年(1827年)立于浊水溪畔。传说竖立由来,是当时浊水溪北岸的彰化水尾村民在岸边设置一具道家法器红银水笔,导致洪水往南冲破堤防,于是西螺人便请法师设立一块雕有剑狮泰山石敢当,使洪水转向反击北岸。水尾村菜公沟被淹后,水尾村民探知原委,偷偷将黑狗血洒在该碑上,顿时风雨大作,雷雨交加,之后浊水溪复归平静。

西螺泰山石敢当材质为砂岩,雕刻细致,上部刻有狮头,狮头上刻有“王”字,象征狮王,口含宝剑,俗称“狮子咬剑”,历经近二百年风霜岁月,虽因色泽剥落,但仍可见一石当关、万险莫敌的磅礡气势。

石敢当通常多置于路口或门外,用来镇邪止煞、防水消灾,一般不能轻易写上“泰山”二字,因泰山为五岳之首,浊水溪为台湾第一大河川,镇守之意可见,而西螺泰山石敢当的设立,传说源于大洪水侵袭。

形状

镇上耆老因碑上有剑狮而称其“狮子咬剑石敢当”。依林衡道考据,此石敢当其高度五尺六、宽度二尺四、厚度五寸,是台湾最大的石敢当。《石敢当初探—台南地区石敢当实例》作者杨仁江研究《绘图鲁班经》规定泰山石敢当尺寸及形状,可是他发现台湾的石敢当却没遵守。泰山石敢当就比《绘图鲁班经》所示的高四尺八、宽一尺二的正常规格大一号。

当地教师张亿载说明,碑上的“泰山石敢当”看似五个字就有三个别字,其中“泰”的“水”少了一捺、“石”多了一点、“敢”的“耳”没伸下,因为防洪所设,自然水要少,石要多、敢用两脚站稳。在1997年报导时,对联写著“今古乾坤昭化育,海天日月共光华”。

迁移

该石敢当因堤岸数次整建淹没,后来堤岸逐渐加高内缩重见天日,改安置于西螺市仔头。镇上耆老因所立之处位于西螺老市街,遂称作“市仔头石敢当”。后因该地被水利单位放领申购,而位在私人宅院中。该住户廖淑蓉回忆她出生时候石敢当就已在她家,父亲与祖父每天都用香祭拜。为避免干扰作息,只有当地团体带人拜访时,才开门提供参观。镇长谢金治认为泰山石敢当是文物瑰宝,应立于开放空间方便更多人参观,有意迁到浊水溪堤防或西螺大桥附近。然而部份地方人士认为不妥,认为会破坏原意设立的镇煞风水。后来,位置处因要开辟1之1道路,需要迁移。

2003年7月10日,丸庄酱油董事长庄英烈拜会。云林县政府文化局长林日扬,提及迁移的迫切性。9月16日,经济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局课员林明辉等人,会同西螺公所民政课长沈美丽勘查泰山石敢当迁移预定地后,表示河川局原则同意拨用土地给公所。其建造费由瑞春酱油董事长锺朱洪捐献六十万元,并以纪念其父锺拱照之名建亭,取名“拱照亭”。

2005年3月25日,举行揭碑典礼,镇长谢金治、立委张硕文、瑞春酱油董事长锺朱洪参加。石敢当面向东方水源处,风水说是用来阻挡洪水冲破堤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