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覃斗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覃斗镇位于广东省雷州市北部湾,面积104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3万多亩。下辖18个管理区,68个自然村,人口53542人(2017年)。镇政府所在地——覃斗圩,距雷城62公里。[1]

经济发展

珍珠养殖和芒果种植是覃斗的两大优势,珍珠与芒果已成为闻名国内外的拳头产品,流沙珍珠养殖场已发展成为广东省规模最大、效益最高的珍珠养殖基地。全镇有22条养殖珍珠专业村,家庭珍珠养殖场2541个,养殖面积2300多亩,年产珍珠2.8吨,占全国珍珠产量的三分之一。远销日本等地。珍珠业收入2260万元。随着珍珠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珍珠幼苗繁殖、珍珠项链加工、贝壳加工等业务也应运而生,加工厂发展到157间,珍珠幼苗繁殖场就发展到257个。覃斗芒果,质好、味香,可与吕宋芒果媲美,远销港澳和东南亚市场。

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29747.5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121.25万元,农业总产值23626.27万元,财政收入145万元。

覃斗芒果、流沙珍珠是覃斗镇两大特色产业,2005年4月被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审查专家组认证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覃斗芒果:全镇现有优良芒果种植面积1.5万亩,年均总产量1.5万多吨。1995年,覃斗紫花一号芒果荣获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银质奖(水果系列最高奖项);1996年,覃斗镇被命名为“中国芒果之乡”;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确认为无公害水果。流沙珍珠:1965年取得人工插核养殖珍珠成功,开创全国人工养殖珍珠之先河。全镇现有珍珠养殖面积300万亩,鱼苗贝苗孵化场60多间,珍珠系列产品加工企业110多间,年加工珍珠20多吨(占全国海水珍珠的90%)、珍珠层粉500多吨,产品畅销国内外。

覃斗镇交通方便,区位优越。东距207国道10公里,境内道路纵横交错。拥有粤西地区第二大深水良港——流沙港。流沙港既是大陆通往海南的第二通道,又是大陆通往越南以及东南亚各国的黄金水道,现港口建成初形成生产力。近年来,我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确定“以港兴镇,特色旺镇”的工作思路,以港口为依托,大力发展临海型的工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覃斗建设成商业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粤西沿海中心乡镇。[2]

历史文化

塘边村天主教堂

在明朝至民国时期,随着玄门、释教、天主教等宗教文化流入湛江雷州半岛,法国、英国等国家在我们湛江雷州半岛也相继修建了一些宗教修建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古修建有的已经坍毁,有的在差别历史时期的政治运动中也已经拆除,所留下的洋修建已经很少了。在湛江雷州市覃斗镇塘边村却完整保留着一座建于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的天主教堂,成为海康(现湛江雷州)西南部生存最为完好的洋修建。

据《海康县志》纪录,该教堂由法籍神甫高弥谦建立于民国二十二年,1953年法籍神甫高弥谦被政府遣送出境就制止宗教运动,到了1986年,该教堂才恢复宗教运动。塘边村教堂,带有显着的外洋修建气势派头,周围另有炮楼及围墙的遗迹,规模极为雄伟。看到这些,昔时村民与贼匪及日本鬼子作战的猛烈画面,似乎又在眼前浮现。村干部李鹏告诉笔者,据塘边村八、九十岁的老人说,在剿匪、抗日等运动时期,全村人甚至多条邻村的村民都潜藏在教堂里遁迹,其时周围有高而结实的围墙及炮楼,村民藏在炮楼内使用火药枪射击日本鬼子或贼匪,才使众多的村民在多灾多灾的岁月逃过人生的灾难。在抗日时期,日本鬼子有一次还想用飞机轰炸教堂,看到教堂上插的是法国的国旗,才放弃了轰炸教堂。

解放后,教堂曾经是生产队的办公楼,塘边乡的党支部的运动场所,是村里文化运动中央。每年天主教的盛大节日,来自湛江等远近的信徒都在这里举行盛大的运动,村里人都自觉掩护好这一具有历史价值的民国时期的修建。

历史悠久的塘边村,祖先是福建莆田东庄大象村人,明朝时期进士李德美,乳名日侯,号道轩,出生于福建甫田秀屿镇大象(嵩山下)村。明成化十四年(1478)赐戊戍进士,任直隶翼州知事,圣天子弘治纪元年(1488)提升为广右检宪,分巡海北兵备道。弘治(1492)登明进士德美公,任曹外郎、任雷琼州按察司佥事。管辖雷琼,政绩卓越,廉明著称,处理狼童多故,平息海寇猖厥,收复葫芦精便农田丰稔,人民富裕。渡琼巡视州县乡里,了解风土民情,兴建学校,移风易俗,威德兼施,兴利除弊,大得民心,海康、琼州、合浦史志有载。始祖德美公生两男,长子克成、二子克彦。二子克彦随父(德美公)在北归路上于雷州(德美公病逝),此后留居于雷州。塘边村李氏祠堂。[3]

相关视频

覃斗镇风光美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