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

这是一组题画诗。诗人面对画中美景,只能徒自怨叹。而画中之景愈美,诗人的心情愈低沉。这种"以美景衬哀情"的手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将诗人内心的悲苦之情衬托得愈加强烈,顺势引出了尾联无可奈何的感叹: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1]

作品别名;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其一

简易高人意,匡床竹火炉。

寒天留远客,碧海挂新图。

虽对连山好,贪看绝岛孤。

群仙不愁思,冉冉下蓬壶。

其二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

其三

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压床。

野桥分子细,沙岸绕微茫。

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

浮查并坐得,仙老暂相将。

作品注释

①诗题的意思是:因观赏李固的弟弟画的山水画而请我写的诗。司马弟:李固的弟弟。

②方丈:又名方壶,古代传说中海上三座仙山之一。《史记·封禅书》载:"自齐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浑:全然。连水:山水相连。

③天台:即天台山,在今浙江省。

④范蠡(lí):春秋时越国大臣。

⑤王乔:传说中的仙人王子乔。

⑥随万物:随着万物一同沉浮升迁。

⑦尘氛:世俗之气。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3]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4]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视频

诗圣杜甫(四) 杜甫逃荒之谜

千秋史话:诗圣杜甫

参考资料

  1.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诗词文句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3.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