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观(拼音:guān、guà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见于商代至西周时期 。观本义指有目的地仔细察看,又指有目的地向别人显示。引申表示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因"观"所见到通常是值得人们欣赏的景观,故又引申为观赏及值得观赏的景象。以上义读guān。由景象又可引申为观赏景物的建筑,即宫观,读guàn,特指道教的庙宇,即道观。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观

拼音; guān,guàn

部首; 又、见

仓颉; EBHY

郑码; XSLR

字级; 一级(0586)

注音字母; ㄍㄨㄢ,ㄍㄨㄢˋ

平水韵部; 上平十四寒,去声十五翰

笔画数; 2+4,4+2

总笔画; 6

造字法; 形声字、会意字

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繁体字; 观

异体字; 覌、観、्�、्�(其余见扩展图册)

UniCode; CJK统一汉字-89C2

四角码; 7741₅

文字溯源

"观"一般认为是形声字。其中"见"是形符,表示看见;"雚(guàn)"作声符。观,《说文解字》解释为凝视、审视。赵诚《甲骨文行为动词探索》:"甲骨文的萑字写作图A,象一种飞禽之形。或写作图B,增加了两个表示一双眼睛(图C),隶定当作雚。看来这是一种有着大眼睛的鸟。《说文》释萑为'鸱属',当指鸱鸺(也叫鸱鸮)一类鸟。鸱鸺,即俗所谓猫头鹰,也叫夜猫子。

这一类鸟确实是有一对大大的眼睛。大概就是因为有一对大大的眼睛,所以卜辞的"萑"或"雚"作为动词有观看之义,再由此发展而有观察、监视之义。"甲骨文雚字用为观看之义,又引申为观察之义,正是《说文》所说的"谛视"之义。其本义也许是由猫头鹰(雚)有两个大眼睛而来。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皆用"雚"为"观",后来才有从见雚声的"观"。大概当时的人们已经不知道雚就是观的本字,不了解雚字的构形初义,因此才加形符"见"以显示其字义。

从金文到楷书,"观"字形态无较大变化。汉字简化时,将左部"雚"简化为"又",乃省写符号。右部"見"类推简化为"见"。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八下】【见部】古玩切(guān)

谛视也。从见雚声。

ੁ�,古文观从囧。

【注释】①囧:张舜徽《约注》:"取闿明视物审谛意。"

说文解字注

谛视也。

注:宷谛之视也。《谷梁传》曰:常事曰视,非常曰观。凡以我谛视物曰观,使人得以谛视我亦曰观,犹之以我见人,使人见我皆曰视。一义之转移,本无二音也,而学者强为分别,乃使周易一卦而平去错出。支离殆不可读,不亦固哉,《小雅·采绿传》曰:观,多也。此亦引伸之义。物多而后可观,故曰观,多也。犹灌木之为藂木也。

从见,雚声。

注:古玩切。按玩当作完。十四部。

广韵

古丸切,平桓见 ‖雚声元3部(guān)

观,视也。又音灌。

古玩切,去换见 ‖雚声元3部(guàn)

观,楼观。《释名》曰:"观者,於上观望也。"《说文》曰:"谛视也。"《尔雅》曰:"观谓之阙。"亦姓,《左传》楚有观起。又音官。

康熙字典

【酉集上】【见部】 观·康熙笔画:25 ·部外笔画:18

古文:्�、ॸ�、ॷ�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古玩切,官去声。

《说文》:谛视也。《韵会》:所观也,示也。《易·观卦》: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朱注:观者,有以中正示人而为人所仰也。《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传:欲观示法象之服制。观,旧音官,陆音工唤切。《周礼·冬官考工记》:㮚氏为量。嘉量旣成,以观四国。注:以观示四方,使放象之。《前汉·宣帝纪》:观以珍宝。师古曰:观,示也。

又容观,容貌仪观也。《礼·玉藻》:旣服习容观玉声乃出。

又《尔雅·释诂》:多也。《诗·周颂》:奄观铚艾。笺:奄,久。观,多也。一音官。

又《尔雅·释宫》:观谓之阙。注:宫门双阙。疏:雉门之旁名观。

又名阙。《白虎通》:上悬法象,其状巍巍然高大,谓之象魏。使人观之,谓之观也。《三辅黄图》:周置两观,以表宫门。登之可以远观,故谓之观。《左传·僖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注:台上构屋,可以远观者也。

又《广韵》:楼观。《韵会》:道宫谓之观。《史记·封禅书》:仙人好楼居,上令长安作蜚廉桂观,甘泉作益延寿观。

又太子宫有甲观。《前汉·成帝纪》: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

又东观,汉秘书监。《后汉·安帝纪》:诏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传记。注:洛阳南宫有东观。一名蓬观。

又京观,积尸封土其上也。《左传·宣十二年》:潘党曰: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

又《韵会》:壮观,奇观,谓景趣壮丽,事端奇伟有可观者。

又《字汇补》:热也。《周礼·夏官·司爟注》:今燕俗名汤热为观。

又人名,国名。《竹书纪年》:帝启十年,放季子武观于西河。注:武观,卽楚语五观也。观国,今顿丘卫县。

又县名,水名。《前汉·地理志》:东郡有畔观县,胶东国有观阳县。《应劭曰》:在观水之阳。

又姓。《楚语》: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

又通作馆。《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灵圉燕於闲馆。又:虚宫馆而勿仞。《史记》:《汉书》:俱作观。

又与鹳通。《庄子·寓言篇》: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

又《广韵》《集韵》古丸切。《韵会》《正韵》沽欢切,并音官。《博雅》:视也。《正字通》:远视、上视曰观,近视、下视曰临。《易·观卦》:初六童观。《朱子曰》:卦以观示为义,爻以观瞻为义。《书·盘庚》:予若观火。传:我视汝情,如视火。郑康成读去声。《谷梁传·隐五年》:公观鱼于棠。传:常事曰视,非常曰观。《关尹子·二柱篇》:爱者我之精,观者我之神。爱为水,观为火。爱执而观,因之为木。观存而爱,摄之为金。

又游也。《孟子》: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观也。

又占也。《史记·天官书》:观成潢。晋灼曰:观,占也,潢,五帝车舍。

又犹显也。《前汉·严安传》:以观欲天下。师古曰:显示之,使其慕欲也。

又《韵会小补》:区愿切,音劝。《礼·缁衣》:在昔上帝,周田观文王之德。注:周田观,古文为割申劝。《陆德明·释文》:观。依注读为劝。

又叶古黄切,音光。《汲冢周书》:师旷歌无射曰:国诚宁矣,远人来观。修义经矣,好乐无荒。

又叶规伦切,音均。前汉高彪诗:枉道依合,复无所观。先公高节,越可永遵。

又叶居员切,音涓。傅毅《七激》:推深穷类,靡不博观。光润嘉美,世宗其言。

又叶扃县切,涓去声。扬雄《甘泉赋》:大厦云谲波诡,摧嗺而成观。仰桥首以高视兮,目冥眴而无见。

又《诗·小雅》:维鲂及鱮薄言观者。笺:观,多也。《韩诗》:作覩。

《说文解字》书影

《说文解字注》书影

《康熙字典》书影

近义辨析

观、看、望

它们虽然都有"看"的意义,但差别较明显:"观"是仔细看,所以可以引申出"观察、观赏"的意义;"看"字始见于战国末期,最初只是"探访"的意思;"望"是向远处看,所以可以引申出"盼望"的意义。

寺、庙、观(guàn)

在上古,这三个字意义有很大差别。"寺"是官署,"庙"是祖庙,"观"是台榭,两汉以后,它们的意义有了演变:"庙"指供奉神的一般庙宇,"寺"是供奉佛的佛教建筑,"观"是供奉仙的道教建筑。

字形书写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笔顺】①フ(横撇)②丶(点)③丨(竖)④㇕(横折)⑤丿(撇)⑥乚(竖弯钩)

【规范提示】"又"的末笔捺改点。[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