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角板山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角板山公園照片來自

角板山公園 角板山位於大溪區東南方大漢溪的上游,海拔636公尺,隸屬桃園市復興區,四季氣候溫和,享有『台灣盧山』的美名。四周群峰南北插山、李崠山、枕頭山等羅列、空氣清新,鍾靈毓秀氣勢不凡。


角板山公園又名「復興公園」,在角板山西南側,佔地很廣,步入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枝椏相連的翡翠拱門;這是當年蔣公與夫人手植的兩棵合抱榕樹。到處古木參天,花木扶疏,綠蔭蔽天,空氣清新怡人。有角板尋梅為桃園八景之一,梅林遍佈是最引人注目的特色,花季時一片清幽淡雅的花海,令人著迷。深秋時節,楓紅與綠林相襯托, 點綴公園別具風采。


角板山公園,園內十數棵高大的楓樹,在深秋時常以淒艷的楓紅,引人駐足遐思。另外亦有古松巨樹林立、老梅遍佈,每到花季,園內一片粉紅黛綠的花海,非常動人。園道中有蔣公及夫人手植的兩棵合抱榕樹。[1]


為了替角板山增添藝文氣息,與世界藝術大師接軌,桃園市政府]]於2003年邀請吳炫三等12位國際大師,在園區內創作公共藝術作品,成為第一處世界級「雕塑公園」與公共藝術教育園地,由於雕塑作品十分具有創意,並融入當地景觀,帶動角板山的觀光熱度。


角板山公園 &角板山蔣公行館

角板山公園佔地很廣,步入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枝椏相連的翡翠拱門;到處古木參天,花木扶疏,綠蔭蔽天,空氣清新怡人。有角板尋梅為桃園八景之一,梅林遍佈是最引人注目的特色,花季時一片清幽淡雅的花海,令人著迷。深秋時節,楓紅與綠林相襯托,點綴公園別具風采。


公園一隅有石階可抵大漢溪畔,並有吊橋聯繫對岸的溪口臺地。臺地外觀為四層臺階式的地形,四周陜谷高峰林立,大漢溪蜿蜒在側,自石階處遠眺,山光水色,盡收眼底。公園右側即是先總統 蔣公行館]],其陳設維持原貌,左側松下可遠眺峽谷風光、溪口谷地,賓館內有一條神秘的隧道是當年位於山洞中之作戰指揮所,開放供民眾參觀,喜歡冒險的民眾不妨前去一遊。


現在的角板山已經利用原有的景觀,再配合泰雅族]]的人文特色、和香菇等農業特產,統一規劃成「角板山形象商圈」。從北橫彎進入社區,一路行來都是泰雅圖騰,還有整齊劃一的商店招牌,主要道路的盡頭就是角板山公園,公園左前方是救國團活動中心]],活動中心的右側即是蔣公行館]]。[2]


景點簡介

角板山位於進入北部橫貫公路復興村內,其高度為海拔六四O公尺,為群山中的高台地,這裡建有二處蔣介石的行館,現已開放為角板山觀光勝地,角板山公園在角板山西南側,佔地極廣,園內中央建有一座全白色木造洋房,於前幾年發生火災附之一炬。園內古木林立,春季亦素賞花熱門景點,公園步道可下台階直抵大漢溪畔,並有吊橋連繫對岸的溪口台地。


角板山賓館佔地六公頃。行館左下階梯可素園內的「避難神秘隧道」現已開放參觀多時,讓世人終得一窺其貌!洞內防彈門可素相當厚,走道兩側泰雅彩繪,別有一番情趣![3]


桃園縣復興鄉以角板山公園而聞名。復興,為北橫公路的大站,也是鄉治的所在。 復興,舊名「角板山」,相傳是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台灣巡撫劉銘傳開山撫番至此, 見山峰突起如角,河階面平坦如板,所以命名為「角板山」。


角板山,泰雅族人稱為Pyasan(比亞山),是指「物品交易的場所」。查清代台灣文獻, 卻沒有找到「角板山」的地名,當時的文獻稱這裡為「夾板山」。「夾板」與「角板」的意義不同。「夾板」有「包夾、緊壓」的意味。當時清軍在夾板山的 山頂設有營壘駐兵。 另有一說法則認為,「角板」之名起源於日據時代。日本人征服當地泰雅族人後,將地名改為「腳板山」, 意指「腳踏之板」,頗有征服輕蔑之意。事實如何,已無法得知。台灣光復時,復興鄉的行政區域名稱為 「桃園縣角板鄉」,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時,才被更名為「復興鄉」。「角板」變為「復興」,又被賦予一 種新的時代意義。


角板山台地,位於大漢溪上游。這裡的河流彎曲處,形成河階台地。台地層層,被山巒包圍, 層巒疊嶂,景色秀麗。 先總統蔣介石以其地似故鄉浙江省奉化縣的溪口鎮,而將角板山山下的河階台地命名為「溪口台地」,因為深愛此地此景,所以在角板山建立了兩處行館。 兩處行館的其中一間位於「角板山公園」內,後來在民國八十 幾年間(1990年代)因失火而焚毀,原址改建為救國團復興山莊。復興山莊前的兩棵老樹則相連如拱,景色如昔。 蔣介石的另一間行館則維持舊貌,後來交由桃園縣政府]]接手管理, 規劃為「角板山賓館風景區」,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開放給民眾參觀。園內並放置了十二位國內外知名 藝術家所設計的十二件雕塑作品,供遊客遊覽觀賞。「角板山賓館風景區」園內林木扶疏,遍植梅花,又有步道涼亭, 池塘曲徑,而成為角板山新興的景點。


角板山公園並不大,以現在的眼光及標準來看,成為名勝觀光區的條件稍為不足。 因為是老公園,園內老樹巨木成蔭,倒是顯得幽雅怡人,園內氣氛顯得靜謐。 公園的一角,佇立著一座蔣介石的銅像, 孤獨地朝向溪口台地。銅像的正面鑲著一塊大理石,刻著「永懷領袖」四個字,大理色的白色 紋理透出大半的紅褐鏽色,銅像基座兩側大理石則刻寫著蔣介石留給子民的四大遺願。蔣介石晚年的心情。 從成功到失敗的心情落差,以及那種在逆境中等待復興的心情,其實並不容易挨。蔣介石的晚年, 雖然偏安於台灣,但國際上的政治挫折,卻一波接一波,衝擊他的暮年心情。他當時提出的口號-「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標語瀰漫全台。「復興」的地名依舊在,而世事已幾經滄桑。 [4]


角板山行館

有「台灣廬山」之稱的桃園角板山,由於四周群峰環繞,景色宜人,加上每年一月的梅花季,讓角板尋梅成為桃園八景之一。每到花季,以角板山公園和角板山行館的梅花最為密集,漫步其中就像穿越白色梅花叢林,小巧雅緻的白梅讓人驚嘆,角板山海拔636公尺的高度氣溫相對較低,隨著冷風吹拂,更能深刻感受梅花越冷越開花的堅韌。走到觀景台向遠方俯瞰,還可一覽大漢溪和溪口台地美景,讓人心曠神怡。角板山行館除了賞梅,還可以看到12座世界級藝術家的大型雕塑,因此這裡也有「國際雕塑公園」之稱。[5]


特色

公園一隅有石階可抵大漢溪畔,並有吊橋聯繫對岸的溪口臺地。臺地外觀為四層臺階式的地形,四周陜谷高峰林立,大漢溪蜿蜒在側,自石階處遠眺,山光水色,盡收眼底。公園右側即是先總統 蔣公行館,其陳設維持原貌,左側松下可遠眺峽谷風光、溪口谷地,賓館內有一條神秘的隧道是當年位於山洞中之作戰指揮所,開放供民眾參觀,喜歡冒險的民眾不妨前去一遊。


形象商圈

現在的角板山已經利用原有的景觀,再配合泰雅族的人文特色、和香菇等農業特產,統一規劃成「角板山形象商圈」。從北橫彎進入社區,一路行來都是泰雅圖騰,還有整齊劃一的商店招牌,主要道路的盡頭就是角板山公園,公園左前方是救國團活動中心,活動中心的右側即是蔣公行館。[6]


地址

桃園市復興區澤仁村


景觀特色

容合泰雅族特色、自然風貌及美食特產等,統一規劃成「角板山形象商圈」。讓遊客遊玩角板山更有系統。


建議停留時間

60分鐘


停車場

白線路段可停車。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
國道一號:由南崁交流道下,循台4線至大溪時再轉台7線續行,到達角板山商圈牌樓轉中正路即可到達角板山公園。


★ 大眾運輸
桃園客運:
搭乘5090、5091、5104、5105、5106、5109等路線,於角板山公園下車即可抵達。


★ 台灣好行:
於桃園客運總站搭乘〔小烏來線〕至角板山公園站下車即可抵達[7]



視頻

角板山


角板山行館是蔣公和夫人的行館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Category:730亞洲史地總論 Category:733臺灣 Category:990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