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詹妮斯·乔普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詹妮斯·乔普林
原文名 JanisJoplin
出生 1943年1月19日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PortArthur
逝世 1970年10月4日
国籍 美国
职业 摇滚音乐家
身高 168 cm(5英尺6英寸)

人物介绍

詹尼斯·乔普林(Janis Joplin,1943年1月19日-1970年10月4日)出生于德克萨斯州,是蕾妮·齐威格的同乡,19岁时独自到旧金山发展,短短数年便赢得了“蓝调天后”的美誉。1970年10月4日,乔普林因服食过量海洛因逝世,年仅27岁。她的骨灰撒在了加州海滩。 唐·麦克林在《美国派》一曲中纪念了这位英年早逝的女歌手。1971年2月,乔普林最后的专辑《珍珠》推出,荣登排行榜首位。1979年,贝蒂·米德勒主演了以乔普林为原型的电影《玫瑰》。《滚石》评出的“史上最伟大50名摇滚音乐家”中,乔普林名列46,而居其前的女性仅有艾瑞莎·弗兰克林与麦当娜两位。 詹妮斯-乔普林(JanisJoplin)图3作为上世纪60年代最引人瞩目的摇滚女歌手,詹尼斯·乔普林的唱歌生涯也没几年,但她却仿佛积蓄了一辈子的力量,在短暂的时间里,尽全力爆发。 詹尼斯·乔普林被视为摇滚乐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歌手之一。她的演唱无与伦比,即使历史中,她只出了一张专辑,但足够了。 1943年1月19日,詹尼斯·乔普林生于得克萨斯州的阿琴港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詹尼斯·乔普林从小都不快乐。小时候,她的样貌成为她最大的障碍,她糟糕的肤色,身材甚至面孔,都成为身边的女孩子们嘲笑的对象。整个童年和青少年,她都很孤独,无法融入女孩子群体。当她试图向同龄的男孩寻求友谊时,妄图以喝酒、说粗话、模仿男性举动来达到谋求友谊的目的时,却让她遭受了更强烈的轻视。 于是,她只能用诗歌和绘画排遣寂寞,以受难着的决心来嘲笑苦难。但伤害却从没有在她心底痊愈,被轻视、甚至毫不留情的厌恶以对她造成了一个几乎是来源与病理学上的对爱的需求。但对于爱,她始终有着一种难以克服的自卑,直至她成名后,也常常对自己的胖子形象也玩笑,甚至更加无所顾忌的破坏自己。 詹尼斯17岁的时候,迷上了音乐,当时走红的布鲁斯歌星Bessie Smith成为她一生崇拜的偶像,詹尼斯立志要成为一个伟大的歌手。最初,詹尼斯也像许多成名前的歌手一样在酒吧和夜总会驻唱,杂乱的环境和生活的艰辛曾经使她一度对唱歌丧失信心。 1966年,詹尼斯来到旧金山,加入了由吉他手James Gurley、Sam Ardew,贝斯手Peter Albin和鼓手David Getz组成的Big Brother乐队,成为他们的歌手。乐队由于詹尼斯沙哑狂放的演唱在旧金山的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詹尼斯·乔普林开始展现了她的独特风格,她的音乐始终是放任的,其中丢入了大量的情绪,有时她会故意尖叫。这种原始、粗野的尖叫,常常让人感到恐惧和悲怆。女性特有的敏感、纤弱,甚至还有疯狂和神经质在詹尼斯·乔普林的音乐里被无限扩大,逐渐衍化成一种过于外向的抗争。因为,詹尼斯·乔普林仿佛生来就失去了爱,因此,她更加疯狂地争夺永远不属于她的爱。 1968年1月,Big Brother乐队与Bob Dylan的经理Albert Grossman签约,开始了全美演唱会的行程。这次的巡回演唱会使Janis拥有了大批的歌迷,他们为詹尼斯的歌声所倾倒,他们在她面前欢呼,把她视为偶像。 同年9月,专辑《Cheep Thills》(廉价恐惧)专辑推出,这张专辑一经推出,便反响强烈,同时赢得了金唱片奖。此时的詹尼斯也开始自己创作歌曲,《夏日阳光》、《我的一片心》和《乌龟布鲁斯》都是不错的作品。《我的一片心》还作为单曲在1968年发行,这首带有浓郁的布鲁斯风格的作品获得了一致好评。 詹尼斯成了明星。明星的地位让她更加变本加厉地释放自己的恐惧,她的表现方式就是轻率放纵地去享乐。 她拼命地挥霍着自己的名气和青春。害羞内向的她,有时会在演出的舞台下上,突然裸露身体。在感情生活中,她无法相信任何人,根本不相信自己会被人爱上,却几乎几天就换一个性伙伴。她的音乐基本上都涉及爱情,经常完全浸融到一片空洞,所谓的性爱、放荡和赤裸裸的身体享受压根没有让她得到真正的安宁,反而加重了她对自身的恐惧,在她的音乐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习惯的失意,一些自怜情绪及泛滥的对博爱大同大段大段的幻想呓语。 对于詹尼斯而言,过去的一切是她无法忘记的,而那些惨痛的记忆让她根本无暇去想象自己的将来。她所能依靠的唯有让今天过的更快乐,而采取的方式就是消耗。 从1968年开始,她酗酒并使用毒品,她开始自我毁灭般,却又无法自拔。她真正的问题是,她无法真的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热爱,她恐惧。因此,一旦出现,她就会用更加猛烈的态度去拒绝他们。应该说,她在惩罚自己——当她被提醒这样做可能会遭至报应时,她竟然回答说:“这是像我这么丑陋的女人活该得到的待遇。”一条隐行的锁链将无际的自悲和伤害与詹尼斯牢牢的捆绑在了一起,而她对自由、自我、爱的追求也达到了一个崩溃的极限。 正当乐队蒸蒸日上的时候,詹尼斯却宣布退出乐队独立发展,Big Brother乐队也因此而解散。到1969年她和重组的The Kozmic blues Band于十月份推出专辑《I Get Dem Ol'Kozmic Blues Again Mama!》(妈妈,我再次得到了戴姆·奥尔考兹米克布鲁斯乐),这张专辑反响很好,但是乐队也只维持到了年底就解散了。 她的目标是模糊的。这也是整个六十年代迷幻运动迷人的特征。詹尼斯·乔普林的音乐简直是苦恋与沉痛的的宣言,她太不懂得克制了。或者说,詹尼斯·乔普林彻底地暴露着她决不回顾的情绪,以至于我们被迫目睹一个女孩走向辉煌又悲壮的终点。 1970年10月3日詹尼斯因注射海洛因过量而突然死亡。人们深深惋惜这颗巨星的陨落,也同时看到詹尼斯孤独彷徨的内心世界。1971年2月,她最后的专辑《珍珠》推出,荣登排行榜首位。1979年,影Better micller主演了以Janis为原型的电影《玫瑰》。詹尼斯是一位伟大的布鲁斯女歌手,她在布鲁斯音乐史上的造诣将深深影响着布鲁斯歌坛。 詹尼斯·乔普林在1943年出生,成名于1966年,于1968年推出专辑Cheap Thrills,则成功登上流行榜首位。詹尼斯·乔普林就此树立了一代迷幻女将的地位。詹尼斯·乔普林的唱腔原本就带有极浓蓝调色彩,唱到低沉处如泣如诉,到激昂处尽情尽致,其演绎手法即兴而狂野,故被纳入迷幻一派。 歌声泪痕 《The rose》是一部关于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女性——詹尼斯·乔普林的传记片,制片人找了一位外形比较相似——同时也是一名歌手的贝蒂·米德勒来出演这位传奇女星的短暂一生,令人唏嘘不已,贝蒂·米德勒的表演应该说是比较到位的。影片中除了引用了大量詹尼斯·乔普林的歌曲以外,贝蒂.米德勒也一展歌喉,在影片中大放异彩。影片的原声专集十分畅销,其中出现了一曲也许是摇滚乐史上最为动听的歌曲《The rose》。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