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詹姆斯·赖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詹姆斯·赖特James Wright (1927年12月13日 - 1980年3月25日)出生于俄亥俄州马丁斯渡口,美国当代著名诗人,新超现实主义("深度意象")诗歌流派主将之一。[1]

早年就读于肯庸学院,曾师从大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然而后来却转向"新超现实主义"。

二次大战中在美国陆军服役后。

1952年,获得维也纳大学文学学士。

1954年,获华盛顿大学的Theodore Roethke文学硕士。

1959年,获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

赖特曾在明尼苏达大学(1957–63)和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麦卡莱斯特学院(1963–65)任教,

1966年,加入纽约市亨特学院。他终身在大学任教。

1980年3月25日,在纽约去世。

田园式诗风

赖特以其沉思型的抒情短诗而著名于世,他热爱大自然,善于捕捉大自然景色中最有意义的细节,并将其田园式的新超现实主义建立在强有力的意象和简洁的口语之上。在总体上赋予自然景色以深层意识的暗示,试图唤起超脱现实返回大自然的欲望,从大自然中找到安宁。虽然他去世较早,但他留下的诗作却足以使他在二十世纪美国后现代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

热衷中国古典文学

赖特热衷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并且唯独对白居易的诗歌青睐有加,把白居易的诗魂融化进自己创作风格的血液之中,同时写下了一首誉称“千年之恋”的诗歌,来纪念心中的“中国导师”白居易。

诗作

“千年之恋”

在冬末跨过一个水坑,

我想起一位古代中国的地方官:

白居易,开始谢顶的老政客,

有何用?

我想起你

不安地进入长江峡谷,

被拖曳著穿越激流而上

为了官职或其他

去忠州城。

你到达时,我猜

天都黑了。

但现在是1960年,又将是春天了,

明尼阿波利斯高耸的岩石,

堆垒起我自己的

竹索和水的昏黑暮色。

元稹在哪里,这位你钟爱的朋友?

大海在哪里,那曾终结中西部所有孤独的

大海?明尼阿波利斯在哪里?我什么都看不见

除了这棵随冬天变黑的可怕的橡树。

你是否找到了群山之外隔绝尘世的人们的城池?

或者说,你已把这根磨损的残绳的一端

紧握了一千年?[2]

代表作品

《树枝不会折断》

《诗歌集》

《石头的愉悦》(Amenities of Stone)

《旅行》(This Journey ,1980)

获奖与荣誉

1971年,被选获“美国诗歌学会”会员。

曾获得过洛克菲勒基金的资助。

1972年,获得普利策诗歌奖。

家庭

第一任妻子

卡杜斯

子女

大儿子弗朗兹。(1953年)

二个儿子马歇尔。(1958年)

1959年,分居,1962年,离婚。

第二任妻子

伊迪丝·安·克朗科(Edith Anne Crunk)1967年结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