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诗式》,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专著。唐僧皎然撰。有5卷本与1卷本。《唐宋丛书》、《学海类编》、《历代诗话》所收,都只有1卷,至“辨体有一十九字”而止,“中序”以后缺。惟清末陆心源《十万卷楼丛书》所收,为5卷足本。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目录

内容简介

诗式,即是诗的法则。全书标举论诗宗旨,也品评了具体的作品。其精华部分,在于理论。它接触到诗歌的风格、意境、内容形式的关系、复古变通等问题。首先,在诗歌原则上,确认了诗的崇高地位,以为“夫诗者,众妙之华实,六经之菁英”,提出了诗体论与诗德论,以见诗道之所以可尊。诗体论有19字,其中属于思想内容的贞、忠、节、志、德、诫、悲、怨、意,所以为“六经之菁英”;属于艺术风格的高、逸、气、情、思、闲、达、力、静、远,所以为“众妙之华实”。所谓诗德,即是诗的准则。有七德,其中高古、典丽、风流、精神,都是属于风格的范畴。为了阐明“众妙”之所以为妙,又提出了“四不”、“四深”、“二要”、“二废”、“四离”、“六至”等口诀,对各种艺术问题作了阐述,把露、疏、苦涩、怒张、迂远、轻浮、虚诞、缓慢、诡怪、僻、弱等等摈斥于艺术美之外。提出最高艺术标准:“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但见情性,不睹文字”。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提出了诗歌创作中的取境问题。“境”,就是意境。认为“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又以为:“静,非如松风不动,林狖未鸣,乃谓意中之静。远,非如渺渺望水,杳杳看山,乃谓意中之远。”这样阐说意境,在中国古典诗论中为第一家。至于如何取境,主张要站得高,看得远。特别强调诗人神思的作用,并指出神思是长期思想酝酿的结果。在诗歌的内容与形式关系问题上,主张二者并重,在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上,主张“变”,主张自立新意, “无有依傍”要复古而能“通于变”。

本书文字简约,其精蕴往往含而未申,启而不发,所以后人探讨者众多。同时,它的这种形式,也直接影响了严羽等人。

作者介绍

皎然,中唐时代诗僧,本名谢清昼,又称昼,谢灵运14代孙。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童年即随法侣,一生居吴兴东溪草堂,与当时文人颜真卿、韦应物、李阳冰、顾况等互有唱和,时号“江东名僧”。论诗著作除《诗式》外,还有《诗议》、《评论》等。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1]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书以专著为主,少数是全集、选集,以及在科学上有开创性的论文[2],公认的有很高价值的单篇文学作品。以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为主要对象。

视频

诗式 相关视频

像他们的乐队名字一样,他们说唱的歌词很重视诗式的表现技法
乾社讲堂:历代诗话和选本中的王安石诗

参考文献

  1. 文献的定义是什么,有途网,2020-06-19
  2. 专著和学术论文,豆丁网,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