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诗里童趣(马亚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诗里童趣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诗里童趣》中国当代作家马亚伟的散文。

作品欣赏

诗里童趣

在我看来,古代的诗人们除了才思敏捷、悲天悯人外,大都有一颗易感的心。他们在或顺或逆的生活际遇中,时不时童心萌动,因而许多可爱的儿童的形象就以永恒的稚嫩、灵气留在了古诗词浩瀚的海洋中,成为一颗颗美丽的珍珠,闪烁着天真浪漫的童真童趣的光芒。偶尔捡拾一颗,这些“小屁孩”的形象是那样的天真无邪,充满着勃勃生机,不经意间已将我们深深地打动。

这些小孩是勤劳的。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其七》中写出了农村儿童淳朴勤劳的形象: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农村夏日,乡村男女日夜辛勤不辍,他们的儿女从小耳濡目染,也学着父母的样子在桑阴下种瓜,开始了最初的农事活动。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中写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乡村的孩子早早地将自己融入辛勤的劳动生活中,那位斜卧溪边的边玩边干的小儿算是一个另类吧!呵呵,辛弃疾的发现让我们得以感受到孩子的天真无邪。

这些小孩是顽皮的。白居易的诗浅显易懂,一首《池上》更是用通俗活泼的语言塑造了一个顽皮可爱、稚气未脱的农村孩童形象: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首五言绝句写出了一个小孩独自驾着小艇,偷采白莲匆匆而回,小艇穿过浮萍,水面留下一路痕迹。水乡的静美,小孩的灵动,读罢让人浮想联翩

这些小孩是专注的。选入教材的《小儿垂钓》很有情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的这首七绝写了一个忙于垂钓的儿童形象:头发在匆忙中都未曾梳理,路人问路也不敢应答,专心致志的态度让人觉得童趣盎然。另一首袁枚的《牧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孩刚才还引吭高歌,却在看到蝉的一瞬间忽然缄口静立,动作变化之快,在诗人笔下非常传神。

这些小孩是好客的。崔道融在《溪居即事》中写道: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乡村春日恬淡平静,风吹小船进湾,小童以为客来,急忙跑回家打开柴门去迎客。诗人用“疑”和“急”两个字成功地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童趣的小镜头,写出了孩子的天真、热情、淳朴的性格,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小小孩童奶声奶气地询问已是两鬓斑白的回乡人,儿童的好奇,诗人的感慨无不跃然纸上。

[1]

作者简介

马亚伟,必读社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