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詩里童趣(馬亞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4年3月31日 (日) 22:55 由 心定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诗里童趣'''<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 詩里童趣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詩里童趣》中國當代作家馬亞偉的散文。

作品欣賞

詩里童趣

在我看來,古代的詩人們除了才思敏捷、悲天憫人外,大都有一顆易感的心。他們在或順或逆的生活際遇中,時不時童心萌動,因而許多可愛的兒童的形象就以永恆的稚嫩、靈氣留在了古詩詞浩瀚的海洋中,成為一顆顆美麗的珍珠,閃爍着天真浪漫的童真童趣的光芒。偶爾撿拾一顆,這些「小屁孩」的形象是那樣的天真無邪,充滿着勃勃生機,不經意間已將我們深深地打動。

這些小孩是勤勞的。范成大的《夏日田園雜興.其七》中寫出了農村兒童淳樸勤勞的形象: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農村夏日,鄉村男女日夜辛勤不輟,他們的兒女從小耳濡目染,也學着父母的樣子在桑陰下種瓜,開始了最初的農事活動。真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辛棄疾在《清平樂.村居》中寫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鄉村的孩子早早地將自己融入辛勤的勞動生活中,那位斜臥溪邊的邊玩邊乾的小兒算是一個另類吧!呵呵,辛棄疾的發現讓我們得以感受到孩子的天真無邪。

這些小孩是頑皮的。白居易的詩淺顯易懂,一首《池上》更是用通俗活潑的語言塑造了一個頑皮可愛、稚氣未脫的農村孩童形象: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這首五言絕句寫出了一個小孩獨自駕着小艇,偷采白蓮匆匆而回,小艇穿過浮萍,水面留下一路痕跡。水鄉的靜美,小孩的靈動,讀罷讓人浮想聯翩

這些小孩是專注的。選入教材的《小兒垂釣》很有情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胡令能的這首七絕寫了一個忙於垂釣的兒童形象:頭髮在匆忙中都未曾梳理,路人問路也不敢應答,專心致志的態度讓人覺得童趣盎然。另一首袁枚的《牧童》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小孩剛才還引吭高歌,卻在看到蟬的一瞬間忽然緘口靜立,動作變化之快,在詩人筆下非常傳神。

這些小孩是好客的。崔道融在《溪居即事》中寫道:籬外誰家不繫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這首詩寫眼前所見,信手拈來,自然成篇。鄉村春日恬淡平靜,風吹小船進灣,小童以為客來,急忙跑回家打開柴門去迎客。詩人用「疑」和「急」兩個字成功地捕捉住這一剎那間極富童趣的小鏡頭,寫出了孩子的天真、熱情、淳樸的性格,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也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小小孩童奶聲奶氣地詢問已是兩鬢斑白的回鄉人,兒童的好奇,詩人的感慨無不躍然紙上。

[1]

作者簡介

馬亞偉,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