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诺曼·E·勃劳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诺曼·E·勃劳格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原文名 Norman E.Borlaug
出生 1914年
美国
逝世 2009年
国籍 美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诺曼·E·勃劳格,(1914-2009)(Norman E.Borlaug),男,1914年出生,2009年去世,美国人,美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1]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

人物简介

勃劳格教授1942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勃劳格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农业科学家之一。他创建的穿梭育种法已被世界各国作物育种家广泛采用和认定。60年代,他成功地育成了一批以 Sonpr64为代表的优质半矮秆小麦品种,其产量可达5-7吨/公顷。在印度次大陆、北非、中东、南美的灌溉或多雨地区广为种植,使这些地区的小麦产量提高50%以上,对解决第三世界国家的粮食危机起了很大作用。这一成就与菲律宾矮秆水稻的推广一起,被誉为“绿色革命”,勃劳格以其特殊贡献被誉为“绿色革命之父”[3],并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4]

勃劳格还积极为我国科技人员的培养做出努力,迄今我国已有200多人次先后到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考察、访问、培训和合作研究,其中大多数已成为小麦、玉米育种方面的骨干力量,勃劳格在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人物生平

在世界农业科学界享有很高声誉,是举世公认并在世界育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农业科学家之一。1914年出生。1937年、1940年、1942年分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现任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资深顾问。美国科学院院士、原苏联、印度等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举世公认的拯救世界饥饿的第一人,被称为养活世界的人[5]。据估计,勃劳格的研究工作在世界上大概先后挽救了10亿人的生命。

勃劳格创立的穿梭育种以及以育种为中心众多学科紧密配合等方法,已被世界各国作物育种家广泛采用或认定。20世纪40-50年代育成的丰产、抗锈小麦品种,人称"墨西哥小麦"。墨西哥于1944年还是小麦进口国,1967年后变成了第二出口国,墨西哥小麦生产稳定发展,自给有余。20世纪60年代培育成功的适应性广的抗病、耐肥、高产、半矮秆小麦产量大幅度提高。印度因引进在1967-1978年间小麦增产200%。由于他的卓越贡献,被誉为"绿色革命之父",并于1970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人物活动

勃劳格对中国十分友好,与我国育种科技机构和科学家有广泛的联系,对我国小麦、玉米研究的发展、科技人员的培养和种质资源库的建立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96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