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谢冰莹

移除 5,58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谢冰莹(| 外文名 = bingyingxie | 图像 = [[File:01300000180919121424570075734.jpg|缩略图|center|[http://a4.att.hudong.com/32/57/01300000180919121424570075734.jpg 原图链接] [https://star.cjmx.com/201609/1182431.shtml 来自明星网]]]| 图像说明 = 谢冰莹|center|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1906 年9月5 |09|05}} | 逝世 -期= {{Death date and age|2000 年1月5日|01|05|1906|09|05}} | 出生地点 = 中国湖南省新化县铎山镇(今属冷水江市) ,原 | 国籍 = 中国|别 = 谢鸣岗 | 职业 = 作家 字凤宝, 革命家| 知名作品 = 《女兵自传》<br>《小桥流水人家》 }}'''<big>谢冰莹</big>''' 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铎山镇(今属冷水江市) ,1921 ,生于1906年9月5日,于2000年1月5日去世。原名谢鸣岗,字凤宝。 1921 年开始发表作品 。她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兵,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 。在谢婉莹、苏雪林、冯沅君等"五四"时期崛起的女作家中,她是 妹妹。而在这些作家中 的一位 她的 也是 人生和创作道路 最壮美、最坎坷的一位, 也是 她的命运 和中国的命运 连得最 紧密 联系在 位。她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兵,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 。 
谢冰莹一生经历了三段感情,可谓情路崎岖。尽管如此,她依然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文学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谢冰莹一生出版的小说、散文、游记、书信等著作达80余种、近400部、2000多万字。代表作有《女兵自传》等,相继被译成英、日等10多种语言。其中《小桥流水人家》被选入2013年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八课。
== 人物经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谢冰莹家父姓苏,因外祖父姓谢,于是随母姓。10岁开始于龙潭塾馆上学,之前,私塾馆学先生不收女生,因为谢冰莹的外祖父与塾馆先生都是谢姓,她本人又爱读书,对知识非常渴求。鉴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塾馆先生不得不破例,收下了这位异族弟子。
<p style="text-indent:2em;">1926年,北伐军创办一所军事政治学校,在长沙湖南一女师附近设立了一个招生处,男女兼收。女生们望而生畏,不敢前往。谢冰莹却义无反顾,毅然报名。在校长徐特立<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901/11/14310502_587480244.shtml 毛泽东和徐特立的故事 ]个人图书馆</ref>。 和二哥谢焕文的大力支持下,谢冰莹来到武昌,第一次正式使用"谢冰莹"这个名字,进入雨湖书院的中央军校女生部,开始了紧张的军事生涯。
<p style="text-indent:2em;">后来,经过短期训练,即开往北伐前线与敌人恶战。
<p style="text-indent:2em;">谢冰莹的《从军日记》就是在战地写成的,发表于《中央日报》副刊。
<p style="text-indent:2em;">1927年先后入上海艺大、北平女师大学习。从北京女师大毕业后,1931年,赴日本留学。后因坚决拒绝出迎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日,被日本特务逮捕。在狱中谢冰莹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当面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受到极为残酷的脑刑、指刑、电刑。被遣送回国后,谢冰莹又第二次更名改姓赴日本留学(1935年),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研究院。[2]
1937年七七事变,为救祖国危亡谢冰莹愤而返国,组织"战地妇女服务团",自任团长开往前线。在火线上救助了大批伤员,并做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抗战爆发后组织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参加战地工作,写下《抗战日记》。
<p style="text-indent:2em;">抗战后期还在重庆主编刊物。曾任北平女师大、华北文学院教授。
<p style="text-indent:2em;">1948年,赴台湾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后改为师大)教授[2] 。
<p style="text-indent:2em;">1971年,因右腿跌断退休。曾居美国旧金山。
== 坎坷的婚姻==
<p style="text-indent:2em;">谢冰莹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第一次是母亲包办,结婚时谢冰莹自己忽地揭开盖头,诚挚地对呆立在自己身前的新郎说:"萧明,已经不是满清王朝,是新建立的民国了,我们都是这一新时代的青年,决不能再当包办婚姻的奴隶。你我很少交往,互相没有感情,这样勉强结合起来,是决不会有幸福的。强扭的瓜不甜,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你我可以做朋友,而且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但决不能做夫妻。"
<p style="text-indent:2em;">北伐战争中,谢冰莹所在的军校学生属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谢冰莹在宣传队,当时她的第二认丈夫符号被编入特务连。两人经常在孙伏园编的《中央日报》副刊和茅盾编的《民国日报》副刊发表诗歌、小说,这样两人成了亲密无间的"文友"。革命生涯中两人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历尽千辛万苦,谢冰莹终于找到了自己日夜思念的"白马王子------符号。他们在武昌幸福地结合了。但是就在他们的女儿降世不久,符号便在北京被捕,被关入天津第三监狱。
<p style="text-indent:2em;">"屋漏又遭连夜雨",谢冰莹母女生活陷入了极大的困境。谢冰莹抱着骨瘦如柴、啼哭不已的女儿到天津探监,见到满脸胡子瘦弱不堪的丈夫,谢冰莹放声痛哭。符号深知自己案情重大,短期很难出狱,甚至有杀头的危险,于是劝谢冰莹带着女儿选择其他的生活之路。铁窗内外,两人誓愿互相等到再见面的那一天。谢冰莹怕母亲强迫她另嫁他人,没敢回湖南老家,只得悄悄地去上海。谢冰莹魂牵梦绕的符号,在天津监狱被折磨了五年之后,好不容易回到武汉,与母亲和"小号兵"重逢。符号没有见到日夜思念的谢冰莹,心情异常沉重,他只有一个信念:等,等谢冰莹的归来。他一直苦苦等了八年,"小号兵"已经13岁了,仍然没有谢冰莹的消息。后来听说谢冰莹因误传他已被害,已经另嫁,他才默默地与另外一位女子结婚。后来,谢冰莹含着泪再三要求"小号兵"跟谢冰莹一起走,"小号兵"只是摇摇头。最后,谢冰莹只得提出和"小号兵"照相合影,以做纪念。接着痛苦地无可奈何地离开了日夜思念的"小号兵"。
== 女儿不幸 ==
<p style="text-indent:2em;">"小号兵"像母亲一样,既漂亮又聪明过人,写得一手好文章。小号兵遵照母亲的嘱托,常去柳亚子先生家,把作品给柳爷爷看。柳亚子先生非常喜欢"小号兵",把小号兵当成自己的小孙女,还特赠小号兵七律一首,七律开头两句是:"可怜妖小十三龄,雏凤清于老凤声。"小号兵的父亲符号,将它拿去发表在桂林《大千杂志》上,谢冰莹看到后,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解放后,"小号兵"在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教书,跟母亲谢冰莹一样,坚持天天写日记。1966年,"文化大革命"风暴席卷华夏大地,"小号兵"因生母谢冰莹在海外而被造反派活活打死,"小号兵"160多万字的珍贵日记也被付之一炬。谢冰莹在美国得知这一消息,肝胆欲裂,谢冰莹用抖颤的双手,捧着与"小号兵"在桂林的合影,泪流不止,饮食不进。
<p style="text-indent:2em;">谢冰莹诚挚地说:"往事如烟,我与符号温馨的一切,都已过去,我们当时相亲相爱,是历史和命运将我们分开。“
== 晚年生活 ==
<p style="text-indent:2em;">在抗日的烽火中,谢冰莹与贾伊箴结合。贾伊箴,北平燕京大学毕业,福建人,戴着一副深度眼镜,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结合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由于经济拮据,根本没有举行什么婚礼,两人铺盖一合,便结婚了。
<p style="text-indent:2em;">在艰难坎坷的人生历程中,他们果真履行自己的誓言,亲密无间地生活了51年。谢冰莹从台湾师范学院退休后,便和贾伊箴定居美国旧金山。谢冰莹和贾伊箴共生两男一女,都在美国工作,大儿子贾文辉成绩优异,获得经济学博士;二儿子贾文湘勤于动手,成了著名的化学工程师;小女儿贾文蓉好唱好跳,成了音乐博士,在大学教书。在这个寓于圣田大厦公寓的温馨的家庭里,谢冰莹和贾伊箴相敬相爱,共度晚年。贾伊箴去世后,谢冰莹仍然将他的书,摆在他的书桌上,仍然将他的床摆在自己的床边。好像贾伊箴仍然在那里看书,在那里休息,在那里等待着贾伊箴的归来。一直到谢冰莹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走到贾伊箴身边,这两张床,还紧紧地挨在一起。
基本信息== 名称学成就 ==谢冰莹 别名谢鸣岗 国籍 中国 湖南省新化县  生日期1906.9.5 逝世日期2000.1.5 职业作家 代表作品《女兵自传》 目录1从小生活2个人生活3个人故居4个人著作5人物评价折叠编辑本段从小生活折叠童年故事在家乡冷水江市铎山度过了她的金色童年,谢冰莹最早就读于龙潭塾馆。在就读之前,已有40多位男生在此读书,且都是谢姓。家父姓苏,因外祖父姓谢,是先生 堂兄,住在塾馆旁边,且资财富足,塾馆先生碍于外祖的面子,就收下家父这位异族弟子。塾馆不收女生,由于 冰莹的执着,塾馆先生不得不破例。自此,这两名特殊学生开始了他们一年的同学生涯。 谢冰莹中年照片谢冰莹中年照片 谢冰莹10岁时候开始上学,长得俊俏,穿着整洁,是大家闺秀模样。小冰莹和男生分开而坐,当时塾馆授课,和现代完全不同,是先生点名"某某生",学生即捧着书站到先生桌前,先生指着课本断句 解释,然后,学生回座位高声朗读课 ,读熟了,又捧书站到先生桌前背书。她很少高声朗读,默读两遍即能背了。小冰莹没事做的时候,就静静地听先生点书,听同学背书,居然将同学们的功课也都 、游 下了。 先生高度近视,鼻子贴着 本,说话声音很大,情急时还有点打结,口里不时溅着唾沫星子,穿着也不讲究,但对小冰莹很好,平时呼"凤宝" 信等著作达80余种 "鸣凤"(是冰莹儿时的名 近400部、2000多万 ) 男生犯规了,他狠狠地骂和抽打手心。但对小冰莹仅打过一次,而且是轻轻地。那一天,上课铃响了,爱吵闹的小冰莹倚靠着门,高高抬起一只腿,跨在门槛上,要男同学钻过去,胆小的钻了,多数不肯钻,先生看见了,真的发火了,"无理,无理,小女子无理"。到了教室里,先生怒容满面,厉声斥问小冰莹:"你认错么?你悔改么?"小冰莹一动不动地站着,不回答。"你认错么?……"先生一次比一次声音高,简直在吼叫。小冰莹倏地走向先生,伸出小手说:"先生,您打吧?"先生长长地"唉"了一声,轻轻拍了一板,后来,到底没拍第二板了。这次算是先生对冰莹最严厉的处罚。[1] 折叠学习经历谢冰莹珍贵照片谢冰莹珍贵照片小时随父读四书五经,后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女校(又名湖南第一女子师范),未毕业即投笔从戎。 1926年冬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经过短期训练,便开往北伐前线与敌人恶战。 谢冰莹的《从军日记》就是在战地写成的,发 作有 中央日报》副刊。 1927年军政学校 生队解散,先后入上海艺大、北平女师大学习。从北京女师大毕业后,谢冰莹用几部书的稿酬作学资,赴日本留学(1931年)。 因坚拒出迎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日,而被日本特务逮捕。在狱中谢冰莹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当面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受到极为残酷的脑刑、指刑、电刑的严重摧残。被遣送回国后,谢冰莹又第二次更名改姓赴日本留学(1935年),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研究院。[2] 折叠投身革命谢冰莹照片谢冰莹照片七七事变,谢冰莹为救祖国危亡愤而返国,组织"战地妇女服务团", 任团长开往前线。在火线上救助了大批伤员,并做了大量的宣 鼓动工作。抗战爆发后组织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参加战地工作,写下《抗战日记  抗战后期还在重庆主编刊物。曾任北平女师大、华北文学院教授。 1948年,赴台湾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后改为师大)教授[2] 。 1971年,因右腿跌断退休。曾居美国旧金山。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生活折叠初次婚姻1926年,北伐军进驻武昌,创办一所军事政治学校,在长沙湖南一女师附近设立了一个招生处,男女兼收。在军校招收女生,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女生们望而生畏,不敢前往。谢冰莹却义无反顾,毅然报名。在校长徐特立和二哥谢焕文的大力支持下,谢冰莹来到武昌,第一次正式使用"谢冰莹"这个名字,进入雨湖书院的中央军校女生部,毅然脱去心爱的红装,穿上灰色戎装,开始陌生而紧张的军事生涯。 北伐战争失败后,军校解散,女生队也随之解散。谢冰莹的未婚夫萧明也常常来母亲处打听未婚妻的消息。终于见到自己的女儿安然无恙地回到自己身边,母亲悲喜交加,摸着同样泪流满面的女儿说:"孩儿呀,为了你的平安,我和你的婆家日夜在为你祈祷呀!终于菩萨显灵,保佑你平安无事,回到了娘的身边。从此,你可再也不要出去啦!过几天,你就和萧明成婚吧!你有个家心有个归宿,自然就不会往外奔波了。 谢冰莹谢冰莹母亲不知道谢冰莹心里已经有其他人了,于是母女两人发生了争执,但最后谢冰莹还是没有抵制过母亲,选择了成亲。洞房外闹哄哄的,谢冰莹本想趁着外面的哄乱,掀起盖头,换去红装,在混乱中逃出去。但为了怕母亲过于伤心,也为了给萧家一点面子,强忍着没有掀掉盖头,坐在床沿上 着新郎的到来。门被轻轻推开,新郎低着头走进洞房,却呆呆地不敢伸手去揭身前艳红的盖头。这时,谢冰莹自己忽地揭开盖头 诚挚地一字一字地对呆立在自己身前的新郎说:"萧明,已经不是满清王朝,是新建立的民国了,我们都是这一新时代的青年,决不能再当包办婚姻的奴隶。你我很少交往,互 没有感情,这样勉强结合起来,是决不会有幸福的。强扭的瓜不甜,这是 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你我可以做朋友,而且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但决不能做夫妻。" 就这样,谢冰莹和萧明娓娓地讲了三天三夜。萧明默默地听着,一言不发。听久了,他实在困得不得了,只得独自睡去。谢冰莹既要对付来自各个方面无形的压力,又要想尽各 译成英、日等10多 办法来说服"未婚夫"萧明,更加困得不得了,但谢冰莹不敢睡,和着衣服,坐在桌旁咬着牙硬挺着,实在太困了,就掏出钢笔,在火炉边写着日记。两人就这样面对面地硬"挺"着。 萧明在谢冰莹轻 细语的劝导下,终于明白,谢冰莹已经铁了心,不愿做自己的妻子 他也清楚地感到:自己实在不配做面前这样一位才女的丈夫。于是,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鸣岗,你走吧!"[3] 折叠初次真爱北伐战争 ,谢冰莹所在的军校学生属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谢冰莹在宣传队,符号被编入特务连。两人经常在孙伏园编的《中央日报》副刊和茅盾编的 民国日报》副刊发表诗歌、 说,这样两人成了亲密无间的"文友"。 行军战斗中,他们也常常在一起。符号常常替疲惫不堪的谢冰莹背背包,扛枪支,渐渐地,他们成了难分难舍的恋 桥流水 。谢冰莹将自己最心爱的钢笔送给了符号,符号将自己用生命换来的军功章深情地挂在谢冰莹的胸前。谢冰莹从 里逃婚出来,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着自己日夜思念的"白马王子"――符号。他们在武昌幸福地结合了。谢冰莹的第一个孩子要出世了,可此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年青的父亲东挪西借,勉强付清医院昂贵的住院费。新生的女儿给年青的夫妇带来无限的喜悦,他们给女儿取了个带有军队色彩的名字――"小号兵"。可"小号兵"的命运却十分艰辛,母亲由于缺乏营养瘦如柴,哪还有奶喂女儿,奶粉又买不起,于是"小号兵"成了真的"小号兵"――整天饿得哇哇地哭。听着女儿饥饿的"号声",年青的父亲实在难以忍受,便从北平跑到天津北方书店,想去找份工作,以养家糊口。岂料一入书店,便 逮捕。原来北方书店是中共在天津建立的一个地下机关,已被敌人查获。符号被关入天津第三监狱。 "屋漏又遭连夜雨",谢冰莹母女生活陷入了更大的困境。谢冰莹抱着骨瘦如柴、啼哭不已的女儿到天津探监,见到满脸胡子瘦弱不堪的丈夫,谢冰莹放声痛哭。符号深知自己案情重大,短期很难出狱,甚至有杀头的危险,于是,难过地对谢冰莹说:"彬,我们是革命伴侣,结婚是没有条件的。我们不能生活在一起,你愿意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有你的自由。包括如何安顿、抚育'小号兵'的问题在内,我对你的安排都无条件地表示支持和赞同。"谢冰莹隔着铁窗,含着泪对符号说:"号,我带'小号兵'回武汉,抚育孩子,奉养老母,我等你一辈子。"符号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握着谢冰莹的手说:"彬,但愿我们都能等到这一天。"谢冰莹怕母亲强迫她另嫁他人,或者再次被锁在屋里,没敢回湖南老家,只得悄悄地去上海。十里洋场,举目无亲,谢冰莹在上海开始像一片落叶一样漂泊的生活,"小号兵"的身影,时时浮现在眼前,符号满身伤痕瘦弱的身躯,时时出现在谢冰莹的梦中……谢冰莹魂牵梦绕的符号,在天津监狱被折磨了五年之后,好不容易回到武汉,与母亲和"小号兵"重逢。符号没有见到日夜思念的谢冰莹,心情异常沉重,他只有一个信念:等,等谢冰莹的归来。可等了一秋又一秋,一年又一年,谢冰莹一直没有消息。他一直苦苦等了八 选入2013 ,"小号兵"已经13岁了,仍然没有谢冰莹的消息。后来听说谢冰莹因误传他已被害,已经另嫁,他才默默地与另外一位女子结婚。谢冰莹含着泪再三要求"小号兵"跟谢冰莹一起走,"小号兵"只是摇摇头。最后,谢冰莹只得提出和"小号兵"照相合影,以做纪念。接着痛苦地无可奈何地离开了日夜思念的"小号兵"。 "小号兵"既漂亮又聪明过 ,像母亲一样,写得一手好文章。谢冰莹走后,小号兵遵照她的嘱托,常去柳亚子先生家,把作品给柳爷爷看。柳亚子先生非常喜欢"小号兵",把小号兵当成自己的小孙女,还特赠小号兵七律一首,七律开头两句是:"可怜妖小十三龄,雏凤清于老凤声。"小号兵的父亲符号,将它拿去发表在桂林《大千杂志》上,谢冰莹看到后,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解放后,"小号兵"在北京中央戏剧学院 版实验教科 ,跟母亲谢冰莹一样,坚持天天写日记。1966年,"文化大革命"风暴席卷华夏大地,"小号兵"因生母谢冰莹在海外而被造反派活活打死,"小号兵"160多万字的珍贵日记也被付之一炬。谢冰莹在美国得知这一消息,肝胆欲裂,谢冰莹用抖颤的双手,捧着与"小号兵"在桂林的合影,泪流不止,饮食不进。 谢冰莹诚挚地说:"往事如烟,我与符号温馨的一切,都已过去,我们当时相亲相爱,是历史和命运将我们分开。[3] 折叠终身伴侣在抗日的烽火中,谢冰莹与贾伊箴结合。贾伊箴,北平燕京大学毕业,福建人,戴着一副深度眼镜,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结合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由于经济拮据,根本没有举行什么婚礼,两人铺盖一合,便结婚了。当时,社会上有人对谢冰莹进行人身攻击,说谢冰莹"太浪漫"。谢冰莹坦然地对贾伊箴说:"老贾,人家骂我知道不知道?"贾伊箴回答说:"我知道,随人家骂去,你根本不是那种人!" 在艰难坎坷的人生历程中,他们果真履行自己的誓言,亲密无间地生活了51年。他们结婚以后,一般由贾伊箴做饭,因为他做得一手好菜。他对谢冰莹亲切地说:"你做你的清闲太太好了,我来下厨。"好友来家,都是他笑着争着当大厨,让谢冰莹陪客。 谢冰莹和贾伊箴性格相差实在太大了。谢冰莹是典型的湖南"辣妹子",活泼豪爽,快人快 ,待人接物像一团火;贾伊箴呢,和谢冰莹却恰恰相反,说话慢条斯理,办事细致轻快,待人婆婆妈妈。他爱妻子谢冰莹胜过爱自己,天冷了,忙给谢冰莹送毛衣,怕谢冰莹冻着;外出了,忙给谢冰莹带吃的,怕谢冰莹饿着。泼辣的谢冰莹却接受不了贾伊箴这种"超常规"的爱,常常闹些小矛盾。但闹过以后,贾伊箴马上"低头认错",两人便又和好如初。 谢冰莹作品谢冰莹作品谢冰莹从台湾师范学院退休后,便和贾伊箴定居美国旧金山。谢冰莹和贾伊箴共生两男一女,都在美国工作,大儿子贾 辉成绩优异,获得经济学博士;二儿子贾文湘勤于动手,成了著名的化学工程师;小女儿贾文蓉好唱好跳,成了音乐博士,在大学教书。 在这个寓于圣田大厦公寓的温馨的家庭里,谢冰莹和贾伊箴相敬相爱,共度晚年,可他们偶尔也像小孩子一样拌过嘴。贾伊箴去世后,谢冰莹仍然将他的书,摆在他的书桌上,仍然将他的床摆在自己的床边。好像贾伊箴仍然在那里看书,在那里休息,在那里等待着贾伊箴的归来。一直到谢冰莹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走到贾伊箴身边,这两张床,还紧紧地挨在一起 第八课 [3]
99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