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谦六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谦六彝族乡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北部,澜沧江畔,东隔澜沧江与思茅区、景谷县相望,南与糯扎渡镇相邻,西接南岭乡,北与大山乡和东河乡毗邻,行政区域面积89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谦六彝族乡户籍人口为50206人。

清嘉庆时,封圈糯土千总统治;2006年,谦六、新城2乡合并成立谦六彝族乡。截至2020年6月,谦六彝族乡辖15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谦糯村。

2019年,谦六彝族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8个。[1]

地理环境

地处横断山脉山系南段,境内多高山,地势北部和西南部高,东部较低。略呈纺锤形,北部及西部较高,东部低,海拔最高点麻粟河黑山2516米,最低点是勐撒农场640米,最高与最低相差1876米。主要河流除澜沧江从 东部经过外,还有芒帕河、勐撤河,其中芒帕河流经谦六、东河、大山3乡,于谦六乡阿达寨以北注入澜沧江,沿途有拉巴河、东河河汇入,干流全长45公里。年平均气温18℃,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县内粮食主产地之一。

自然资源

农作物:主要作物有稻谷、玉米、荞、花生、小麦、甘蔗、茶叶、咖啡、棉花、麻类、棕片等。 全乡属云南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日照6小时。气温高,热量足,适宜芒果,茶叶、橡胶、咖啡、药材、水果、桑树等经济作物生长。

土地资源:全乡总土地面积89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07029亩,其中:水田33500亩,其中保水田14356亩,二水田11334亩,雷响田7810亩;旱地73529亩;人均耕地面积2.36亩,其中大部分可用于发展种植、养殖业,土地利用潜力较大。土壤种类主要有红壤、赤红壤、砖红壤、黄棕壤、水稻土。适宜多种作物、树木、果类和竹类生长繁育。

水资源:全乡长100米以上沟渠108米,均属澜沧江水系,主要河流除澜沧江外,有马帕河、谦糯河、麻粟河、南美河、芒佧河、芒蚌河、芒缓河、芒嘎河、芒辉河、勐撒河等,由西南向东北部流入澜沧江。有小二型水库一座(即糯水库),库容15万立方,灌溉面积达2500亩。全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万亩,有效灌溉程序达66.7%,改造中低产田0.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62平方公里,近年来,全乡农业水利化程化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为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增收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生物资源:全乡林业用地面积30.9万亩,森林覆盖率56%。有退耕还林面积29538.2亩。其中:退耕造林面积17683.6亩、荒山造林面积11854.6亩,历年退耕地补值补造453.8亩,退耕地树种改造1222.4亩。有速生丰产林面积5万余亩。乡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林木种类主要有思茅松、水冬瓜、木荷和各种栎类、竹类,以思茅松和栎类为多。野生动物有麂子、獐子、野兔、野鸡、猫头鹰、啄木鸟、布谷、斑鸠、蟒蛇等。

矿产资源:有丰富的铁、铜、锰、锡、高岭土等矿产。主要分布在打岗、龙潭、乍乃、平掌等村。

历史沿革

谦糯是古时的交通、战略要地,光绪十四年(1888)在此建镇边直隶厅,民国时期曾为县政府驻地。1948年底和1949年初,中共地下党以此地为中心,组织发动、领导澜沧各族人民开展反蒋反封建的武斗争,故有"老根据地"之称。

清代设圈糯土千总管辖,清末为下改心巡检司辖地。民国时期先属第四区,民国29年(1940)废区设为芒糯乡,民国37年(1948)改称谦六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设为谦六区,1969年改区为公社,并冠以跃进公社名称,1971年改称谦六公社,1984年恢复为谦六区,1988年改设为谦六彝族乡,下辖8个行政村,2000年改村公所为村民委员会。同年末,全乡辖大桥头、乍乃、新寨、谦糯、芒电、田坝、打岗、龙潭8个村民委员会,96个自然村。引用错误:没有找到与</ref>对应的<ref>标签

社会事业

文化教育

全乡共有中学2所,小学36所,其中乡中心完小6所,初级小学10所,教学点20个,120个教学班,有教职员工248名,中学66人,小学182人。在校学生共5223人,其中中学生924人,小学生4299人。2005年全乡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普六"工作得到巩固和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12%,巩固率达98.06%。乡中心完小积极创建并申报市级文明单位获得批准。中学年末巩固率95.7%,初中三年完学率达84%。

建有卫星地面基站4个,开通有线电视频道15个,广播电视覆盖率60%。全乡有12个村540户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谦六于1999年开始进行创建,至2006年末,覆盖率达到了100%,共有四个单位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有两个自然村被评为县级文明村。评出星级文明户2460户。

人口卫生

全乡辖谦糯、龙潭、田坝、芒竜、新寨、大桥头、乍乃、新城、和平、小佛房、麻粟河、腊撒、平掌、水源、打岗1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6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3031人(2017年),乡内居住着彝、汉、拉祜、佤、哈尼、布朗、傣、回、苗等民族。

有乡级卫生院2所,有医务人员24人,有病床15张,村级卫生室4所,其中有业务用房的4所,村医16。农村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执法等工作不断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卫生广泛开展。年内艾滋病血检任务1490人,完成1467人,完成率达98.5%,开展爱国卫生运动4次。全乡出生132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4人,死亡率达30.3‰,婴儿死亡2人,死亡率达15.2‰,新生儿死亡率达15.2‰。2007年,收取新型合作医疗参保资金248650元,参合率为56.1%。通过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部分群众就医条件有所改善,但由于许多村无专用医务用房,村级卫生医疗条件较差,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年内出生人口300人,出生率为6.63‰,死亡281人,死亡率6.21‰,人口自然增长率0.42‰,计划生育率97.85%,避孕及时率76%。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励规定》,2006年共办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62户。

社会保障

一年来,城镇低保全面落实,把3305户纳入了城镇居民低保对象,共发放低保资金46万元,发放5283人次;五保户救助588户,发放资金24万元;启动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全乡共有7385人纳入了农村低保救助对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90万元;贫困人口救灾救济工作得到落实,发放救济粮食16万公斤,发放救灾物资1292件;事业单位参加了失业保险,参保率达100%。

基础设施

人畜饮水:全乡共有15个村,213个自然寨,263个村民小组。目前有98个自然寨通自来水,占46%,尚有171个自然村未通水,占65%。解决了0.86万人和1.2万头大牲畜饮水。

交通:全乡公路通车路程1080公里,其中,县乡公路112公里,乡村公路111公里,各村民委员会均已通公路,有181个自然村通毛路,占85%,均睛通雨阻,尚有32个自然村未通路,占15%。有一个澜沧江古南北渡口,水运交通便利,待糯扎渡电站建成后,澜沧江水运将在全乡交通运输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全乡拥有的机动车768辆。

电力:全乡有一座壮机容量500千瓦的马帕河电站。通过2003年投资五百万元进行了农网改造,全乡供电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已有14村委员会,118个自然村,159个村民小组通电,村委员会、自然村、村民小组通电率分别为93%、55%和60%。尚有1个村委会,104个村民小组未通电,占40%。

邮电、通信:2004年谦六乡已开通口继数字传输光缆,2008年有线电话机用户460户、无线电话机1650户、公用24部,村民委员会于2004年实现村村有无线市话,到2008年有移动市话机1千部,有移动电话5.2千余部。建有移动基站4个,联通基站2个,移动通信覆盖率90%,联通信号覆盖率为10%。

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按照上级要求,每个村配备了一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加强对各村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宣传及相关业务指导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两年来,完成村内道路硬化17条,共300平方米,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总收入及农民纯收入进一步提高,分别达到4059.3万元和562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23.9%和12.8%。

投资104.5万元,启动209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完成了水源村新寨二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规划。

完成各村基本情况数据的调查统计上报工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摸清底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