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谭元春

增加 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谭元春
| 圖像 = [[File:谭元春.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msg.com/t0168adbdde487437c5.jpg 原图链接]]]}}
[[谭元春]](1586 ~1637 ),[[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字[[友夏]],号[[鹄湾]],别号[[蓑翁]]。 [[ 明代 ]][[ 文学家 ]] ,天启间乡试第一,与同里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人,论文重视性灵,反对摹古,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所作亦流于僻奥冷涩,有[[《谭友夏合集》]]。
==人物生平==
谭友夏二十岁时,即已非常出名,时同乡钟惺慕其才华,与之结成好友。钟也是明代大文学家,他与[[谭友夏]]义趣相投,共同对明代空疏的学风、文风感到厌倦,认为他们不是流于肤浅就是文词轻佻,因而想别立一种新的艺术风格来改变它,以匡正俗弊。于是二人合编了两部诗选,即《[[唐诗归]]》、《[[古诗归]]》,在当时名噪一时,影响极大,人称“钟谭”,又称他们所创诗体为“[[竟陵派]]”。谭友夏喜欢纵情山水之间,在几十年间曾游遍湘中、鄂西等地的名山大川。在[[南岳衡山]]游览时深为其秀丽景色打动,除了写了许多诗文来纪念外,钟惺把住室取名为“岳归堂”,谭友夏把自己的诗集取名为《[[岳归堂集]]》,可见影响之大。
以后,谭友夏又参加了几次会试,都没有考中。复社兴起后,他又加入了复社,被列为“[[复社四十八友]]”之一。可惜没过多长时间,在[[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年)他入京会试时,不幸病死在旅店中,终年五十二岁。卒后葬于天门县西面的[[白竹台]](今天门市黄潭镇)。明清时,县内还立有“钟谭合祠”,坊上题书“天下文章”四字。遗址在今天门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之东。<ref name="湖北在线">{{cite web |url=http://www.hubeinet.com/show/fam/34/343/ |title=明代文学家-谭元春| accessdate=2014-08-23}}</ref>
==谭元春墓==
谭元春墓位于天门市黄潭镇黄嘴村,天北长渠的南岸,但是由于管理不善,目前谭元春墓损毁的相当严重,杂草丛生,破败不堪,不得不令人忧愤。
==主要成就==
===风情===
谭元春受钟惺影响,两人文学创作主张一致。他提倡诗文抒写性灵,反对拟古文风,提出“法不前定,以笔所至为法”,“词不准古,以情所迫为词”。认为摹拟古人词句是“得其滞者、熟者、木者、陋者”(谭元春《诗归序》)。主张“吾辈论诗,止有同志,原无同调”(《[[万茂先诗序]]》)。他所提倡的“性灵”是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是“专其力壹其思,以达于古人,觉古人亦有炯炯双眸,从纸上还瞩人”。但他强调的“古人精神”只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只着眼于湖光、花草及“孤怀”、“孤意”等,致使他创作的题材极为狭窄。加之又提倡一种“幽深孤峭”的风格,使文风艰涩,往往雕饰字句而忘及篇章,致使后人有字哑句谜、几无完篇之诟。
谭友夏是明末著名的文人,死后留有许多文章诗词。他生前即已刊刻了一部诗集,名为《岳归堂集》,以后又陆续集结了一些,如《岳归堂新诗》,《[[鹄湾文草]]》、《岳归堂已刻诗选》等。后来他的崇拜者张泽将这些内容合刻在一起,命名为《谭友夏合集》,广行于世。
谭元春是中国古代的著名作家和文学理论家,明末文学流派竟陵派的领导者和代表人物。提倡性灵之说,著述丰富,但传世本中祇有选集谭友夏合集和谭子诗归稍为流行。 [1]
==诗作选摘==
===【瓶梅】===
入瓶过十日,愁落幸开迟。不借春风发,全无夜雨欺。
青鞋青笠我不辞,君用世人宜彷徨。他年期我深山里,世平僮散刀沉水。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improve|time=2019-09-02T08:54[[Category:20+00:00}}明朝文学家]][[Category: 人物文学家]]
97,8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