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谭振山民间故事

增加 710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谭振山民间故事</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abd63b81954cf6cc.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689222&sid=5901919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谭振山民间故事 </big> ''' light|-
|[[File:|缩略图|居 |[ 原图链接]]]文名;谭振山民间故事
|-地理标志;辽宁省新民市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编号;Ⅰ-20
| align= light|遗产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辽宁省新民市
|}
''' 谭振山民间故事 ''' ,辽宁省新民市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谭振山家族有“说书讲古”的传统,家族中的一些长辈都擅长讲故事,许多故事都已在其家族中传承了许多代。谭振山广采博收,对其前辈传承人的故事精心打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故事特色。谭振山民间故事具有鲜明的区域与农耕生计特征,反映了辽河平原农耕民众的生产生活、理想与愿望。谭振山民间故事主要有闯关东故事,道德训诫故事,辽河流域的山水风物、风俗传说,精怪故事,生活故事,东北地区历史的各类人物传说、笑话等。谭振山民间故事其情节曲折、生动感人。故事不突出形体渲染,而注重语气和表情,风格质朴而具有感染力,语言生动鲜活,幽默风趣。
2006年5月20日,谭振山民间故事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Ⅰ-20。<ref>[ http://www.w1688.org/lixintingone/vip_doc/3523010.html 谭振山民间故事], 世界文化遗产网 , --</ref>
==历史渊源==
[[ 辽宁省 ]] 新民市罗家房乡太平庄村,有一位民间故事家 [[ 谭振山 ]] 老先生,辽河流域丰腴的民间文化沃土,为谭振山民间故事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滋养。生长在农耕文化氛围里的谭振山,祖上是1799年从 [[ 河北 ]] 省永平府乐亭县谭家庄迁移到关外的,在关外辽河平原定居200多年,到谭振山这辈已是第七代。谭氏家族素有“ [[ 说书讲卉 ]] ”的传统,受到家庭的熏陶,谭振山家族前辈们,如祖母孙氏、继祖父 [[ 赵国宝 ]] 、三伯父 [[ 谭福臣 ]] 、兄长 [[ 谭成山 ]] 、舅父 [[ 崔文作 ]] 等至亲都是当地讲故事能手,那些充满民间色彩和习俗的精狐鬼怪故事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他脑海中汇集的大量民间故事信息中,除了家族故事外,还有当地教书先生们,包括 [[ 国生武 ]] [[ 李玉树 ]] [[ 刘万信 ]] ,以及乡邻 [[ 沈斗山 ]] [[ 张学富 ]] [[ 刘万祥 ]][[ 陈国相 ]] 等人的故事,既有历中人物传说也有扬盖征亚故车还右道德训诫故事。谭振山自幼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小时候还曾读过四年书,此后一直存家务农,他从小就具有过人的记忆能力和讲述能力,对于社会上流传的故事过耳不忘。14岁时已经开始在村里讲故事。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初、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三年困难时期、改革开放多个历史时期,这也为他的故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其中对谭振山影响最大的是祖母孙氏,谭振山遵循奶奶用故事讲述的,人要有德有义。说来也怪,只要一听奶奶给他讲故事,他就变得特别温顺听话,而且听一遍就能记下来,并能学得活灵活现。正是从那个时候,民间故事开始深深扎根在谭振山的心中。
谭振山在70多年的讲述活动动中,广采博收,不仅对前辈传承人的故事精心打磨,而且自觉地将自己的成长经历、生存环境、生活阅历、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融入故事内容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故事特色。
1992年7月,谭振山走出国门,应邀赴 [[ 日本 ]] 参加“世界民间艺术博览会”,成为第一个走出国门的民间故事家。
谭振山所讲述的民间故事,蕴含着浓重的恋乡情结,反映了辽河平原农耕民众的生产与生活、知识与智慧、理想与愿望。其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有闯关东的故事,道德洲诫故事,辽河流域的山水风物、风俗传说,精怪故事,生活故事,东北地区历史上的各类人物传说、笑话等。如《[[望韦台]]》、《[[老鼋报恩]]》、《[[柳河水不淹老爷庙]]》等家乡的山水风物传说。谭振山在养育了他的黑土地上生活劳作了80多年,在 [[ 田间 ]] [[ 炕头 ]] [[ 街口 ]] [[ 门前 ]] 给大家讲故事也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对年轻人进行前人奋斗历史的教育,要后代永远记住祖先的业绩和历史。
==艺术特征==
谭振山故事具有鲜明的区域与农耕生计特征,蕴含着浓重的“恋乡情结”,其故事全方位反映了辽河平原农耕民众的生产与生活、知识与智慧、理想与愿望。谭振山的“拿手故事”也即他的“看家段儿”,主要是一些情节曲折、生动感人的道德训诫故事。其中有些故事在其他区域鲜见流传,是谭家独有的家传故事,极其珍贵。以这些故事的内容划分,主要有闯关东的故事、道德训诫故事,辽河流域的山水风物、风俗传说、精怪故事、生活故事、东北地区历史上的各类人物传说笑话等。这些故事情节大都离不开身边村庄与家乡的山水人文紧密相联、相映生趣。因此,他的故事是以“别一种的”口述  史的方式,反映了近现代我国历史上中原移民闯关东和开发辽河平原的重大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谭振山讲述的民间故事贵在口传心记、原汁原味,一个人能讲千个故事,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罕见的。
谭振山民间故事的传承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散文形式整理成书册,一种是家族形式的传承——谭振山老先生的孙女谭立敏继承了爷爷的传统,正逐渐成长为新一代的民间故事传承人。
如今, [[ 谭振山 ]] 民间故事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谭振山被命名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现在担心的,是这些民间故事很有可能失传。只有四儿子 [[ 谭文海 ]] 和孙女 [[ 谭丽敏 ]] 还爱讲故事。但是他们也只能讲百八十个故事,比起谭振山的1000多个故事还有很大差距。
2010年在辽宁省文化厅举办的文化艺术薪火传承拜师会上,谭振山首度收徒,收其孙女 [[ 谭丽敏 ]] 为正式弟子。谭丽敏很小的时候,就能把爷爷谭振山讲述的民间故事绘声绘色的讲出来。谭丽敏语言讲述能力又好,具有超乎常人的表达天赋,深得谭振山民间故事真传。她在继承祖父民间故事讲述风格的基础上,赋予每段故事的完整性,按照故事内容情节缓缓道来,使故事听起来有头有尾。随着 [[ 谭丽敏 ]] 天天长大,她的故事越积累越多,而她讲故事的场地也逐渐从家里的炕头挪到院里,又从院里挪到了小学、中学、高中和大学校园。她同学没有人不认为她的故事好听。由于她会讲故事,无论是小学还是到大学,她始终在同学圈里占据着核心地位,同学们都很喜欢她。随着她讲故事水平和能力日臻提高,加之她很善于与听众之间进行情感互动,故事自然而然地摒弃了那些没必要的赘言,保留了精美段落和民间优秀传统习惯,听起来更加流畅。
==表现形式==
谭振山所讲述的民间故事基本通过家族、亲朋传承以口头白话的形式讲述,在 [[ 田间 ]] [[ 炕头 ]] [[ 街口 ]] [[ 门前 ]] 给大家讲故事他很质朴,善于驾驭听众,营造讲述氛围,具有高超的讲述技巧,不突出形体渲染,注重语气和表情,以情节曲折生动见长,风格质朴而具有感染力。
谭振山故事讲述辽河平原农耕民众的生产与生活、知识与智慧、理想与愿望等内容具有重要的文化史价值。继续的传承能够使传承人或更多的人从故事中活动更多的 [[ 认识 ]] [[ 启迪 ]] [[ 升华 ]] 等如何充分挖掘故事讲述与故事讲述者背后的文化涵义等一系列的启示。
==传承人物==
1986年对谭振山民间故事文学的整理就已经开始,1988年沈阳市和新民县共同编辑的《[[谭振山故事选]]》出版,新民县印刷厂印制(内部发行)。
2006年5月,“ [[ 谭振山民间故事 ]] ”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谭振山民间故事”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后,沈阳新民市就成立了南市长挂帅的保护小组,派专人对谭振山的故事进行文字整理、录音录像、建设数据库和网站等。录音录像工作消耗了老人大量的精力,身体抱恙,文化馆送来了4000元安排老人体检。
2007年1月,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谭振山老先生口授江帆教授整理的《[[谭振山故事精选]]》。作者对谭振山做了22年的跟踪调查,这本书不仅收录了谭振山讲述的1040个故事,记述了辽宁省新民县故事的流传生存情况,分析了优秀故事家个人在故事传承中的作用,而且回答了许多大家关心的民间文化在现代化走势下的问题。2009年5月至10月,辽宁省新民市文化馆为保护好谭振山民间故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录制了1062个故事。2010年,《[[谭振山及其讲述作品]]》在 [[ 台湾 ]] 出版。
2010年在辽宁省文化厅举办的文化艺术薪火传承拜师会上,谭振山首度收徒,收其孙女 [[ 谭丽敏 ]] 为正式弟子,为中国民间文学血脉相成搭建起了传承的桥梁。
2015年沈阳市政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了全市创建文化先进县区的评估内容及县区文体局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并成立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这一专门独立保护机构。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先后共拨出14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可以说,政府对于“非遗”保护工作下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取得初步成果。“非遗”保护中心已出版《[[谭振山故事选]]》、《[[奉天落子明星]]》等书籍。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新民市文化馆获得“谭振山民间故事”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1988年,沈阳市为四位民间艺人各出版了一本书,其中就有谭振山。那一年,《[[谭振山故事选]]》选入了谭振山长、中篇民间故事53则。1989年,谭振山受邀进入 [[ 辽宁大学 ]] ,为学生们讲述民间故事,谭振山是民间故事家中进大学讲学的第一人。
1992年,谭振山应 [[ 日本 ]] 元野市市长邀请赴日参加"世界民间艺术博览会",并登台为到会的 [[ ]] [[ ]] [[ ]] [[ ]] [[ ]] 等国学者们讲述了中国3次民间故事,分别是《[[老龟报恩]]》《[[洞房认义女]]》《[[三忍救妻女]]》。 [[ 台湾 ]] 中正大学教授 [[ 陈益源 ]] 及其学生曾两次到谭振山家进行采录。
2007年在沈阳市举办的以“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国家第二个“文化遗产日”纪念活动中谭振山走上了 [[ 沈阳大舞台 ]] ,谭振山和他的民间故事赢得了人们的关注进入的人们的视野。
2008年为纪念第三个“文化遗产日”,谭振山把民间故事带进了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给在校上千名师生讲诉民间故事,赢得了好评,并且被聘请为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校外辅导员。同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谭振山民间故事参加由奥组委和文化部联合举办的“奥运吉祥小屋”展示活动,向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的代表们展示中华民族民间文学的伟大魅力,赢得了主办方和来自世界各地友人的高度评价。对于民间故事家谭振山,国家和省市各大媒体都进行了大量报道,《[[辽宁日报]]》、台湾《[[更生时报]]》、《[[台湾联合报]]》等媒体刊登了多篇文章。
==荣誉表彰==
1989年,谭振山被辽宁省命名为“ [[ 优秀民间故事家 ]] ”。
2007年,江帆采录整理的《[[谭振山故事精选]]》出版,同年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2010年,江帆与 [[ 台湾 ]] 成功大学教授陈益源联合采录整理的第二部《[[谭振山及其讲述作品]]》在台湾出版。2010年5月,在“台湾文学馆”举行新书发布会,引起轰动。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