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货币供应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货币供应量
图片来自知乎

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supply of money)亦称货币存量、货币供应,指某一时点流通中的现金量和存款量之和。货币供应量是各国中央银行编制和公布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现在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是以天为基本单位,所谓的某年某月某日的货币量实际上是吞吐货币的银行每日营业结束之际那个时点上的数量。在这个基础上,月货币量如果指的是月平均量,计算的细一些,可以是全月每天货币量的平均。粗一些,可以是月初、月末两个货币存量数的平均。同样,年的平均货币量计算亦是如此。对有些问题的分析,也可用月末、季末、年末货币余额这样的数字。货币供应量的现实水平是一国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预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变动情况则是一国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由于各国经济、金融发展和现实情况不同,以及经济学家对货币定义解释不同,各国中央银行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也不尽相同。有狭义货币供应量(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狭义货币供应量再加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总和)之分 [1]

货币供应量是指:处于流通中的现金量和存款量之和。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加上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胀的压力状态。近年来,很多国家都把M2作为货币供应量的调控目标。

货币供应量的供给主要是由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资金的流动。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央行、商业银行财政机构、企业、居民等多个行为所共同影响的。总体来说是对市场上流动性资产的需求,从而采取的一系列宽松或紧缩的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量决定什么?

1、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的多少决定着基础货币的发行量。基础货币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它的投放形式有直接发行通货、作为变动黄金、外汇储备、实行货币政策三种。基础货币根据货币当局的政策导向通过货币乘数作用来增加或是减少,完全配合市场经济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货币乘数出现稳定时,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反之亦然。

2、货币乘数:又叫货币扩张系数,货币乘数能够反映出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简单来说货币乘数越大,基础货币越多,货币供给量就会越多,相反的话也是随货币乘数减少而减少。货币乘数不完全相同于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能够引导各大商业银行以及百姓的行为。比如商业银行借贷利率高低,就会影响着百姓存储款的选择等.

货币的供应量,指市场中的现金流动总量

市场中流动的货币总量是由中央银行进行控制的,其本身是根据观察市场的资金走向以及利率的上调或下跌来进一步控制货币的总量。货币的供应量指的就是在某一个流通的时间点内,市场中现存的资金总量以及存款货币的总量之和。货币的供应量从目的上来说是为了满足消费或者是信贷,通过资金的流动来使得经济持续性的扩张,刺激消费者对于资产流动性的需求。

货币供应量受到中央银行行为和商业银行行为影响

货币的供应量,其本身是由多个因素来综合决定的。首先,中央银行的行为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央银行在供给者和国家金融市场中的活动调节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目标来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适当的去增加或减少货币的供应量。

而商银行作为基础货币的接受者,也是存款货币的一个创造者,其本身能够接受多少或意愿接受多少的存款货币,在支付利润率以及支付能力上需要受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影响,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商业银行的放款需求就会持续减弱,这也会影响到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中所存储的货币总量,也就是准备金率受到影响。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则是当相反。

货币供应量
图片来自知乎

财政机构的行为,也会影响货币供应量

在我们的金融市场中,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另一大因素就是财政机构的行为,财政机构可以调整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以及基础货币的供给,当财政机构的财收出现不平衡时,对应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就会减少,中央银行接收到的存款量就会有所增加。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存款也会减少货币的总量。财政机构如果取出了在中央银行的存款,那么市场中的货币乘数以及数量就会适当的增加,同样会增加货币的供给量。

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影响货币供给

企业和居民两者之间的行为同样也会影响到市场中的货币供给量。企业的行为会影响对货币的资金需求,也就是货币需求量变小或变大,也会使得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当然,未来的收益都是预期的,同样可以反映当前利益的高低。

居民虽然是非银行系统的一部分,但其本身对于货币的需求也一样,会引起贷款类型之间的切换,记住,要取决于利率对于居民的资产流动性以及最佳资产选择的组合结构来进行货币供给 如果银行短期之内出现了危机,那么货币的供给量暂时性的会增多,反之则会减少。

总而言之,货币的供给量是受到多个综合因素的影响,基本上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点范围内,市场中的货币总量以及存款总量的之和。在央行,商业银行,居民企业,财政机构等的行为影响之下,会刺激市场中货币的供给量增多或者减少。

货币供应量的含义

国际上大致的划分是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

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定期储蓄存款)

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果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货币供应量
图片来自知乎

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知识拓展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简单地说,经济就是对物资的管理;是对人们生产、使用、处理、分配一切物资这一整体动态现象的总称。这一概念微观的指一个家庭的家务管理,宏观的指一个国家的经国济民。在这一动态整体中,包括着人类的生产、储蓄、交换、分配的各项活动;生产是这一动态的基础,分配是这一动态的终点。

层次划分=

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1、流通中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

按流动性标准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对中央银行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提供货币供应结构图,这种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

另一方面,分析经济的动态变化,这种货币层次划分方法,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每一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有特定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运动与之对应,通过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观察,中央银行可以掌握经济活动的状况,并分析预测其变化的趋势。

影响介绍

一般说来,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货币性,随时都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进入流通过程,从而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由于可以随时支取、随时签发支票而进入流通,因此其流动性也很强,也是影响市场供求变化的重要因素。有些资产,如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虽然也是购买力的组成部分,但必须转换为现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进入市场购买商品,因此其流动性相对较差,它们对市场的影响不如现金和活期存款来得迅速。

视频

一杭说数据:货币供应量:你知道钱怎么分类吗?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