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貨幣非國家化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4年4月27日 (六) 19:43 由 风雨同舟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货币非国家化理论'''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一个科技名词术语。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貨幣非國家化理論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術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詞解釋

貨幣非國家化理論是哈耶克提出的一種貨幣理論。哈耶克宣稱:貨幣非國家化是貨幣發行制度改革的根本方向,由私營銀行發行競爭性的貨幣(即自由貨幣)來取代國家發行壟斷性的貨幣是理想的貨幣發行制度。因此,他的這一主張稱之為「貨幣非國家化」或「自由貨幣說」。

哈耶克的這一學說與他早年提出的中立貨幣說是遙相呼應的。中立貨幣說的核心思想是穩定貨幣供應量,保持貨幣的中立性。但這種僅僅停留在理論上的分析,只提供了貨幣政策實際效果的一個判斷標準,而很難付諸於實施,缺乏現實應用意義。面對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通貨膨脹的不斷發生和加劇,哈耶克從經濟自由主義出發,在進一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貨幣非國家化的設想。認為貨幣失去中立性,以致破壞經濟的根源,在於政府對貨幣發行權的壟斷,必須打破壟斷,由私有銀行發行競爭性貨幣來代替國家貨幣,建立貨幣發行的內約束機制,才能有效地限制貨幣供應量,維持幣值和市場經濟的穩定,消除失業和通貨膨脹。

哈耶克的貨幣非國家化理論內容

在《貨幣的非國家化》中,哈耶克主張最終輸出價格中價格水平穩定或零通脹的協調性。他放棄了早先所持的防止名義輸出價格下降將會系統地造成跨期配置不當的立場。他的貨幣非國家化理論主要內容如下:

(一)國家壟斷貨幣發行的弊端

最初,國家作為獲得普遍承認的權威壟斷鑄幣,擔保鑄幣的成色和質量,有利於促進貨幣經濟的擴展,但這種制度具有一切壟斷行為的弊端:你必須使用它們的產品,無論滿不滿意,而且這種制度禁止人們探尋滿足某種需求的更好方法,壟斷者是沒有此種激勵的。

1、政府並非因公益而是其私利壟斷貨幣發行權。鑄幣可獲得額外的收益,政府可抽取鑄幣稅,且可以劣幣代替良幣在市面上流通。哈耶克斷言,所有地方的政府都一直在濫用人民對於它們的信賴而欺詐人民。

2、紙幣代替金屬貨幣被置於政治控制之下後,這種壟斷就變成了一場無可救藥的災難。一種貨幣,如果被操縱用來滿足特定集團利益之需要,則必然是有可能出現的最惡劣的貨幣。即使是民主政府也不能例外。一旦政府獲得了照顧某些集團或人口中某一部分的權力,多數政府的機制就會迫使它們使用這種權力獲得足夠的支持,以使它們能夠掌握多數。這種誘惑不斷地促使政府通過操縱貨幣數量去滿足某個地方或某個群體的要求,於是,大量的資金就被用來收買那些嗓門最高、以最無法回絕的方式要求幫助的人。

3、貨幣的壟斷支撐着政府的權力,它只是政府實施其主導政策的一個重要工具,極大地有助於政府權力的廣泛增長。當代的政治在很大程度上以下面的假設為基礎:政府有權隨自己的意願創造任何數量的貨幣,並使人們接受之。政府對貨幣的控制權被用於財政目的,推動了集權制。

(二)銀行自由發行貨幣是維持幣值穩定的最佳方法

私人機構可以自由發行彼此競爭的鈔票,不同鈔票有各自的貨幣單位,並以此開立支票賬戶。發鈔銀行的自利心和競爭機制將帶來下列效果:

1、只要人們可以自由地使用隨便哪種貨幣,則對那種被人普遍接受的、能夠保持其購買力大致平穩的貨幣,就會形成持續的需求。

2、由於成功地使貨幣之價值保持平穩而始終存在對它的需求,因此,人們也相信,該發鈔行會竭盡全力使它發行的貨幣好過壟斷者所發行的任何貨幣,因為壟斷者是不需為其貶低貨幣價值的行動承擔風險的。

3、發鈔機構可以通過調整其鈔票發行量來實現這一目標。

4、各種貨幣都根據上述原則調整其發行數量,乃是調整用於一切方面的交換媒介的數量的可行辦法中之最佳者。

(三)對格雷欣法則的批判

金屬鑄幣時代,在人們廣泛地按面值接受硬幣的情況下,流通中的硬幣主要是遭到磨損或已經缺損的硬幣,而足額的硬幣則會作為價值貯藏手段從流通領域中退出,此所謂劣幣驅逐良幣理論,即格雷欣法則。

格雷欣法則只適用於法律強制規定幾種不同的貨幣維持一個固定的兌換率時,如果法律強制要求兩種貨幣在償付債務時可以完全互相替代,並強迫債務人接受黃金含量較低的鑄幣而無法得到黃金含量較高的鑄幣,債務人當然願意用前者償付,並且發現,保存後者對自己更有利。

如果兌換率是可變的,則質量較低的貨幣只能得到較低的估值,尤其是它的價值還會繼續下跌下去,則人們會立刻脫手。這個淘汰過程會一直進行下去,最後會在不同機構發行的貨幣之間產生出一種最佳貨幣(內容來源:《哈耶克的貨幣非國家化理論評述》)。

哈耶克著作《貨幣的非國家化》

哈耶克的《貨幣的非國家化》(The Denationalization of Money)是一本經典的貨幣理論著作,他在這本書中主張將貨幣的發行權下放到更多的市場實體手中,以避免政府濫用貨幣政策帶來的影響和風險。這是一本很具有時代意義的書,對當代貨幣制度和經濟發展帶來了深刻啟示,這本書是在1976年首次出版的,由倫敦出版社The Institute of Economic Affairs出版。雖然在當時並沒有得到太多學界的認可,但是這本書在後來逐漸引起了廣泛的注意和追捧,成為哈耶克著名思想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被佳評為繼亞當·斯密、約翰·梅納德·凱恩斯之後最具翻天覆地影響的經濟學著作之一。

本書首先通過對歐洲貨幣市場提出建議即:共同市場各國,以及歐洲的全部中立國,通過一項正式條約,互相約束自己不對彼此貨幣跨越邊界線的自由貿易和在其境內合法設立的任何機構同樣自由地開展銀行業務設置任何障礙。本書從該建議出發探討了全書觀點,即完全取消政府供應貨幣的壟斷權而允許私人企業向公眾供應他們可能更願意接受的其他交換媒介。

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間的約定。我用我所持有的貨幣到市場上換取我所需要的東西。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國家能夠通過調控貨幣供應總量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因此貨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歷史上,政府供應貨幣的壟斷權和獨占權。在古代,君王代表的是神秘和權威的力量,這種意識一直存在於民眾的意識當中。因此,政府賦予某些金屬塊以信譽和價值後,就會很快得到認可。由此,民眾會接受一種觀念:政府對貨幣的管理和鑄造有着天然的權利。政府不僅是貨幣的發行者,還可以決定貨幣的價值。這就為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利益。政府壟斷權一直在被濫用。這也導致了周期性的通貨膨脹以及幣值不穩定的結果。

哈耶克在本書中提到:金屬貨幣時代,政府壟斷髮行就已經是非常糟糕的,而在紙幣時代,紙幣依然被置於政治控制之下,這種壟斷就變成了一場無可救藥的災難。首先,政府是不穩定的根源。因為政府不可能按照大多數人的利益辦事。多數政府的運作是需要爭取更多群體的支持,而政府為了爭取到這些支持,便會通過操縱貨幣數量來滿足某個地方或者某個群體的需求,長久以來,必然會擾亂市場的正常秩序。其次,貨幣政策是蕭條的根源。貨幣並不是一種政策工具,也不能靠控制貨幣的數量來實現某個可以預見的結果。貨幣是有自我調節的功能,並傳遞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部知道的功能,實現眾多參與者間的平衡。

這本書寫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那個時代,要實現哈耶克的方案幾乎是不可能的。首先,政府如果放棄了發行貨幣的權力就會導致一系列的政治問題。其次,讓私人發行的貨幣流通起來那將會引起貨幣的濫發以及紙幣的競相貶值。而在當今互聯網時代,有了這種可能,就是今天的數字貨幣,比如比特幣,它十分類似哈耶克所提到的的自由貨幣。但就是在今天,誰也不敢肯定它就一定取代政府的法幣,如果沒有了貨幣發行權,國家的權力基本上損失了一半。

貨幣的非國家化將會對通貨膨脹和失業產生影響。如果不同貨幣在不受政府控制的情況下自由展開競爭。那麼價格普遍持續上升或下降的情況不大會發生,即不會出現成本驅動型的通貨膨脹。並且通貨膨脹是非常危險的,不存在溫和的通貨膨脹。在哈耶克看來,不應該迷信政府的信用,而是讓貨幣自由競爭,競爭的效率遠遠高於政府壟斷的效率。因此,可以由私人來提供競爭性的貨幣,而政府的職能是提供私人貨幣有序競爭的法律框架,進行依法監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