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资源三号卫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资源三号卫星

资源三号(ZY-3)卫星是中国第一颗自主的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通过立体观测,可以测制1∶5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领域提供服务,资源三号填补了中国立体测图这一领域的空白。卫星可对地球南北纬84度以内地区实现无缝影像覆盖,回归周期为59天,重访周期为5天。卫星的设计工作寿命为4年。2012年1月9日11时17分资源三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1月11日顺利传回第一批高精度立体影像及高分辨率多光谱图像,影像覆盖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共约21万平方公里。2012年4月20日完成卫星在轨测试工作。

简介

国家测绘局争取发射测绘卫星的工作由来已久,“九五”“十五”期间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卫星使用需求和研发测绘卫星的建议。从2004年开始,在原国防科工委等部门的领导下,国家测绘局牵头开展了测绘卫星发展规划编制和一系列的技术可行性论证工作。在技术论证工作的基础上,2005年9月国家测绘局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向国家递交了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立项的请示。在技术可行性论证中,项目组完成了资源三号卫星的需求和使用要求报告,明确了卫星研制的总体技术指标,提出了资源三号卫星工程初步建设方案。根据相关部门的综合论证意见,2008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研制立项的请示,标志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的正式启动。2008年7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组织召开资源三号卫星工程大总体专题协调会,研究讨论并初步确定了卫星研制总要求的各项关键技术指标。2009年1月资源三号卫星整星设计方案通过有关部门的评审,标志着资源三号卫星工程正式转入了初样研制阶段。“这对于国家和我们团队来说都是第一次。”张过介绍说,以前都是买国外的数据,现在要造自己的卫星,指标怎么提都不知道。直到2008年,在龚健雅的带领下,经过了大量的仿真论证后,最终确定了卫星的主要载荷的技术指标。立项后,龚健雅牵头在嵩山建了国家第一个卫星几何检校场。“硬件具备以后,剩下来的工作就是软件的开发和研制了。”从一个图像到一个地面坐标,中间涉及到一系列的转换过程,为此,他们建立了国内最高精度的图像几何模型,最终在与十几个团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评价

资源三号测绘卫星2012年全年接收原始数据1590轨,原始数据总量250TB。有效数据中国覆盖范围约750万平方公里,有效数据全球覆盖范围达3000万平方公里。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源获取的瓶颈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资源三号测绘卫星数据的快速处理与产品的分发服务围绕国家重大测绘工程、省级测绘应用、行业应用和应急测绘保障等全面展开,重点保障了全国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927工程、地理国情监测、“天地图”平台等重大测绘工程建设任务。各项应用情况表明,资源三号测绘卫星影像在空间分辨率、定位精度与时效性等方面代表了我国自主民用遥感卫星的领先水平,可以服务于基础测绘、国土、农业、环境、减灾、规划等各行业影像数据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