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赠田九判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赠田九判官》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赠田九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赠田九判官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体裁;赠田九判官梁丘

作者;杜甫

作品别名;赠田九判官梁丘

作品出处;《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

作品原文

《赠田九判官》

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

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麾下赖君才并入,独能无意向渔樵?

名家点评

明末清初王夫之:章末出题,节以不凌。(《唐诗评选·卷四·七言律》)

清代陈廷敬:此诗三四句或谓天宝沿边置十节度使,各镇兵四十九万,马八万余匹,然盛名无逾哥舒翰。天宝十三载春,安禄山求兼领闲厩群牧,又求总监,密遣亲信选健马数千匹。时李、郭名位尚卑,王忠嗣以谗废,与禄山颉颃,哥舒而已。曰总肥,曰只数,因赠梁丘隐语托讽,使翰思所以制禄山也。愚按《新唐书·百官志》,驾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舆辇车乘、传驿厩牧、马牛杂畜之事。凡驿马给地四顷,莳以苜蓿,降王款朝,驿传骚然,宛马总肥春苜蓿不过指此。此句与第二句应,下句与第一句应。吐谷浑苏毗王款塞,明皇诏翰应接,见《王思礼传》,或以此当降王款朝,是也。谓翰报命必入朝,意料之辞,无据。首句"上青霄"自指崆峒地高而言,《明皇纪》及《翰传》天宝十三年无翰入朝事,是年翰遘风疾,因入京,废疾于家,田非随翰入朝,或以使事入奏,必在翰未遘风疾前。公投赠翰诗首云:"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末云:"军事留孙楚,行间识吕蒙。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峒。"辞意与此诗同,当是一时作。或即因田投赠哥舒也。(《午亭文编·杜律诗话上》)

清代仇兆鳌:上四,叙哥舒受降之事。下四,美田九荐贤之功。使节西往,而降王入款,见翰能威名远眼也。马肥苜宿,承降王。将数嫖姚,承使节。阮瑀,指高适,适本封丘尉,与陈留相近,他章云"好在阮元瑜"可证。高之入幕,必由田君所荐,故云"早见招",而幕下赖之。留意渔樵,公仍望其汲引也。(《杜甫诗注》)

清代方东树:此诗音响,采色俱壮,明七子、二李诸家所宗法。然气势浩然,章法老成,二李终不逮也。起四句,先及其主人及本事。三、四,承"使节",后半始入题。田在哥舒翰幕中,天宝十三载吐谷浑款塞,诏翰接援。《仇注》:"高适入幕,由田君所荐。适本封丘尉,与陈留相近,故云。末句,公仍望其汲引也。"此与《送路六侍御》岂不足为酬赠之式,而必以东川为则耶?然必须参合两派乃妙,不然,专此则粗豪,专彼则细弱。"(《武汉大学百年名典:古今诗选·卷六》)

清代爱新觉罗·弘历:风格遒上,所谓神理纵横而准绳最密。此种体制惟老杜擅长。本望田荐己,故"宛马"句以比为赋微领此意。五六语如转丸珠。仇兆鳌谓阮瑀为指高适,不为无见,不徒送蔡都尉诗以阮比高也。(《唐宋诗醇·卷十三·襄阳杜甫诗五》)

作品赏析

泽州陈家宰廷敬曰:考《王思礼传》,天宝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款塞,明皇诏翰应接。旧注以此当降王款朝,是也。其谓翰报命而入朝,此意料之词,不见确据。考帝纪及翰传,天宝十三年,无翰入朝事。是年,翰遘风疾,因入京,废疾于家。田盖以使事入奏,当在翰未疾之先,非随翰入朝也。公所投翰诗,当是一时作,或即因田而投赠于翰也。《旧唐书》:哥舒翰讨禄山,以田梁丘为御史中丞,充行军司马。于邵《田司马梁丘传》:司马,京兆茂陵人,哥舒翰兼统五原,雅知其才,得之甚喜,表清胜府别将,改永平府果毅,长松府折冲。潼关失守,诏御史中丞郭英乂,专制陇右,未及下车,表渭州陇西县令。

崆峒使节上青霄①,河陇降王款圣朝②。宛马总肥秦首蒲③,将军只数汉嫖姚④。陈留阮瑀谁争长⑤,京兆田郎早见招⑥。麾下赖君才并美⑦,独能无意向渔樵⑧。[1]

上四,叙哥舒受降之事。下四,美田九荐贤之功。使节西往,而降王入款,见翰能威名远眼也。马肥苜宿,承降王。将数嫖姚,承使节。阮瑀,指高适,适本封丘尉,与陈留相近,他章云“好在阮元瑜”可证。高之入幕,必由田君所荐,故云“早见招”,而幕下赖之。留意渔樵,公仍望其汲引也。)

①《周礼》:地官,掌邦国之使节。《蜀都赋》:“干青霄而秀出。”【陈注】上青霄,谓崆峒地高,非指朝宁之地。②河陇,谓河西陇右。《西征赋》:“作降王于路左。”《汉·宣帝纪》:“款塞来享。”应劭注:“款,叩也,皆叩塞门来服从也。”《唐书·哥舒翰传》:天宝十二载秋,翰领河西节度,击吐蕃,悉收九曲部落。《王思礼传》:十三载,有吐谷浑苏毗王款塞,诏翰至磨环川应接之。【吴注】梁武帝净业赋》:“郢州克定,江州降款。”③朱瀚曰:苜蓿从草头,嫖姚从女傍,又皆叠韵,亦属对法。《汉书》:大宛马嗜苜蓿,上遣使者持千金请宛马,采苜蓿种之离官。【陈注】《新书·百官志》:驾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传驿、厩牧之事。凡驿马,给地四顷,莳以苜蓿。降王款朝,驿传骚然,故云“宛马总肥春苜蓿。”④《汉书》:霍去病再从大将出塞,为嫖姚校尉。荀悦《汉记》:嫖姚作票鹞,鸟名,因以名官,取其轻捷也。《杜臆》:嫖姚,读平声,有服虔可据。六朝人尝用之,不始于杜。⑤《魏志》:陈留阮瑀,字元瑜,太祖辟为军谋祭酒,管记室。《左传》:“膝侯与薛侯来朝,争长。”⑥《三辅决录》:田风为郎,容仪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左思诗:“冯公岂不伟,自首不见招。”⑦《汉·高帝纪》:攻破函谷关,遂至戏下。颜注:“戏,大将之旗。”戏与麾同。⑧何孙《赠范云》诗:“高门盛游侣,谁肯进渔樵。”

诗词鉴赏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3]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4]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视频

诗圣杜甫(四) 杜甫逃荒之谜

千秋史话:诗圣杜甫

参考资料

  1. 《赠田九判官》 诗词文句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3.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