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赤溪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赤溪镇是广东江门台山市辖镇,位于台山市东南部的赤溪半岛,是台山唯一的纯客家人聚居地。全镇总面积282.2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6.6公里,辖11个村(居)委会,90条自然村,常住人口30657人(2017年),旅外乡亲6.5万人,是台山市著名的华侨之乡。

历史沿革

赤溪镇于清同治六年(1867)春,奉旨割新宁县属的潮居都之曹冲、赤溪、磅礴、铜鼓四堡及深湾、腰古、钦头等处;矬峒都之田头一堡及冲金、长沙、大马、小马等处,合置为赤溪厅,民国元年(1912)改厅为县。1953年4月,赤溪撤县并入台山县,改称为赤溪区。1957年1月,撤区划分为和平、田头两个乡。1958年4月,和平、田头两乡合并为赤溪乡。1958年7月,改称为赤溪人民公社。1979年,仍称赤溪公社,下辖的生产大队不变。1983年,赤溪人民公社改称为赤溪区公所。1986年12月,撤区改镇,赤溪区公所改为赤溪镇人民政府, 1991年5月,赤溪镇划又分为赤溪、田头两个建制镇。2001年9月,赤溪、田头两个建制镇又合并为赤溪镇,镇政府驻地设于田头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赤溪镇位于台山市东南端,东西南三面濒临南海,北部与斗山、都斛两镇相邻,属半岛。水路距澳门48海里,距香港87海里,距川岛4.5海里,陆路距广州186公里,距珠海128公里,距江门106公里,距台城46公里。

地形地貌

赤溪镇海岸线长达76.6公里,天然海湾多。丘陵占全镇总面积的70%。境内有南峰山,中部隆起,向南北方向倾斜,山高谷深,林木茂密,淡水资源特别充足,终年长流不竭。

赤溪镇境内虽无巨川大河,但溪涧及小河涌纵横交错,随山势走向而四向奔流。

赤溪山地多而海积平原少,只占总积的25%。海积平原区主要分布在镇区的东北角和西南角。平原区的土壤多是粘质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沃,极宜栽种水稻。此外,也有少量沙质土壤,主要分布在境内腹地的磅礴洞、大马洞以及钦头、铜鼓等地,土质虽比较贫瘠,但亦宜种宜耕。[1]

人口状况

概况

赤溪镇是纯客家人之乡,清同治六年(1867)建厅时只有30000多人,到1891年增至6842户,55369人。1916年人口达到最高峰,计有9715户,80669人。后来,因政局动荡,盗贼四起,加上赤溪地方人多耕地少,为求出路,乡人纷纷举家漂洋过海到东南亚乃至南北美洲谋生者,每年多到数百户之多,加上疾疫、饥荒而殁者,人口不断锐减,到1938年,赤溪县3个区25个乡,户口只有3485户,17525人。1938年后,赤溪田地区又先后发生两次疾疫和1943年的大饥荒,同时,由于地方豪绅挑起的封建武装械斗、草菅人命,大批无辜被迫流落他乡,人口又进一步锐减。1950年户口统计,赤溪县只有16405人。随后,人民生活安定,原来逃离故土,流落他乡和港澳者纷纷归来故里。到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中,赤溪户口为4639户,人口有15752人,比1950年减少了753人。至后,随着社会升平,人口逐年增加。2000年人口普查中,赤溪镇(已分设田头镇)常住人口为12031人。汉族占总人口的99.7%。2017年,常住人口30657人。

2000年调查统计,赤溪镇姓氏有:陈、李、王、张、黄、杨、袁、温、林、胡、赵、卫、江、曾、谭、甘、吴、梁、贺、赖、汤、郑、唐、叶、蔡、钟、刘、龚、阙、徐、罗、彭、邬、俞、余、蓝、邹、伍、邱、郭、邓、傅、陆、庄、何、朱、范、杜、谢、廖、冯、刁、夏、周、古、卢、岑、邝、骆、庞、魏、高、缪、黎、戴、崔、姜、章、巫、詹、凌、石、万、孙、吕、孙、吕、孔、潘、房、池、严、尤、聂、苏、利、欧、萧、练、阮、沈、莫、蒋、龙、田、文、许等97个。

华侨

赤溪籍(包括田头)人侨居国外,至2000年,已有134年历史,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越南、秘鲁、巴拿马、美国、加拿大、巴西、智利、阿根廷、苏里南、厄瓜多尔、伯利兹、古巴、墨西哥、日本、澳大利亚、荷兰、英国、法国、朝鲜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至2000年统计,在马来西亚的赤溪籍人的后裔有50000人。永居国内他乡的赤溪籍人亦众,他们多居于广州、珠海、深圳、北京、佛山、肇庆、中山、江门和台城等地。

海外侨团有(2000年统计):马来西亚吉隆坡赤溪公馆(1885年建立)、巴拿马赤溪同乡会(1933年建立)、马来西亚霹雳赤溪会馆、马来西亚珠宝瓜拉光赤溪联谊会、马来西亚吉玻田头赤溪会馆、秘鲁赤溪同乡会馆等。旅居国内各地社团有:广州振兴赤溪联社(40年代在广州陈家祠创建,1949年停止活动)、广州振兴赤溪联谊会(1986年建立)、珠海赤溪同乡联谊会、澳门赤溪同乡会、佛山赤溪同乡联谊会、江门赤溪同乡联谊会和台城赤溪同乡联谊会。[2]

经济状况

综述

“十一五”期间,赤溪镇努力通过大项目建设拉动地方大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不含电厂因素)3.67亿元,同比增长29.4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468.7万元,同比增长30.69%;人均纯收入5557元,同比增长9.2%。201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3570.48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9063.9万元,增长19.04%,总量保持全市排名第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5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101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完成内资注册资本10370万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21 元,增长10.51%。

区位优势

赤溪镇具有区位、资源、环境等优势,同时拥有两个大电厂(亚州最大的台山铜鼓火力发电厂、腰古核电厂),既是国家批准享有直购电优惠政策的所在镇,又是江门市委市府提出的“一区三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之“南线”开发属地镇,还有香港惰性建筑物料填海造地工程大项目在镇内的白宵湾建设,因此,赤溪镇备受广大人民的高度关注,是一个充满商机的风水宝地。

赤溪镇能源充足,交通快捷,公路四通八达,陆路有新台高速公路与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交汇而过,到广州市只需2个小时的车程,到珠海只需1个小时,待港珠澳大桥开通后,到香港更是近在咫尺。水路有国家一类万吨级港口——鱼塘港,距香港75海里,距澳门48海里,距国际航道仅12海里。镇内通讯发达,已建成有3000皮长公里的光纤电缆通达镇内各自然村,建立了两个联接国际互联网的信息交换平台,程控电话、无线传呼、图文传真等电讯服务遍及全镇。水源丰富,有4个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达3400万立方米;自来水管道直通渔塘港,供水管理贯通全镇,工农业和居民用水十分充裕。电力更是有计划装机10台机组,总容量为900mw的台山火力发电厂,装机600mw的腰古核电厂和11万伏的鱼塘变电站,并且享有国家批准的直购电试点所在镇。

赤溪地属半岛,土地资源极其丰富。现经营有黑沙滩海浴度假中心、海角城度假中心、客家山庄旅游度假区、国华台电工业观光游等旅游景点,还有风光旖旎、景色迷人、具有古朴民风的大衾岛以及黄茅岛等大小岛屿18个,沿海岸滩环境优美,有“钦头湾”、“鱼塘湾”、“腰古湾”、“大浪湾”、“鹿颈湾”等;境内山峦重叠,有山清水秀,奇特迷人,闻名遐迩的“曹峰耸翠”、“龙潭沸墨”、“猪华石”等,特别是已被列为江门市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的大襟岛,都是兴办旅游度假区的胜地。

电能源

赤溪镇是台山市重点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国华台山火力发电厂、台山核电站(以下简称国华台电、台山核电)均落户于该镇,赤溪成为台山和江门乃至广东省重要的电能源重镇。国华台电是亚洲规划建设总装机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规划建设总装机容量900万千瓦,首期5台60万千瓦机组已投入运行,二期首2台100万千瓦机组正在加紧报批。台山核电由中法合资建设,采用世界最先进第三代核技术,是中法合资最大的清洁能源企业,也是国内电力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规划总装机容量共6台机组1050万千瓦;一期工程首2台175万千瓦机组总投资502亿元,现正加紧建设中,预计于2013年正式投产。同时,镇内还有经国家批准的香港惰性拆建物料台山处置区工程。

发展

2008年赤溪镇财政收入在全市各镇中排名第二,获台山市财政收入连续三年超20%以上增幅奖,被评为江门市"发展镇级经济先进单位"。

赤溪镇既是华侨之乡,又是台山实施“南线”开发,发展沿海经济的重镇。近年来,大项目的先后落户,为赤溪镇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依托大电厂、大核电和填海工程,实现了赤溪镇的经济腾飞;进一步开发利用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促成了赤溪半岛旅游圈的形成,促进了赤溪旅游经济的发展。2001年,赤溪镇财政收入仅为301万元,到2005年已达1551万元,在台山市镇级经济收入中排列第三。2008年,赤溪镇财政收入达到了4545万元,并跃上了台山市镇级经济收入排行榜的第二位。2009年1-9月,该镇的财政收入已达到4719.8万元,同比增长达44.93%。在大项目的带动下,赤溪镇的发展势头迅猛。

赤溪镇是台山广海湾开发区的核心镇。高标准规划了长安湾工业园区3000亩,一期开发了500亩,已有方兴纸品厂、坚辉五金厂在此落户;二期开发的1500亩工业用地,已与农户签订了土地征用协议书,欢迎各位具有独特眼光的厂商前来办厂置业。镇内企业有:东升塑胶厂、松宝木钟厂、三永玩具厂、方兴纸品厂、坚辉五金制品厂、联盛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朝辉制衣有限公司、佳利塑胶厂、东盈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永嘉盛塑胶原料有限公司、美成玩具有限公司、银惠日用制品有限公司、粟米加工厂、粮食加工厂等。

展望未来,赤溪镇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依托大能源、大项目,早日铺成赤溪环岛公路,使之成为投资者的亮点热点,使赤溪镇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旺起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赤溪腾飞。

教育

赤溪镇有九年一贯制的学校(赤溪中心学校、赤溪有福学校),幼儿园2所(田头蓓蕾幼园,赤溪有福幼儿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赤溪有福学校是江门市一级学校,赤溪中心学校是台山市一级学校,田头蓓蕾幼儿园是江门市一级幼儿园,全镇基本形成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到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全民教育体系。[3]

客家重地

赤溪镇是台山仅有的纯客家镇,讲客家话(也会讲普通话、广州话、台山话),保持着完整的客家习俗。客家人于清初移入新宁(台山)境内各地,百多年前的“土客”械斗,客家人在四处奔逃中,有一小部分避集于赤溪半岛,这就是赤溪客家人的先辈。据《台山古今概览》称“赤溪客家人的祖先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从惠(州)、潮(州)、嘉(应州,即梅州)所属各县先后迁入新宁(台山)县,聚居曹峰山下。”曹峰山为境内南峰山的第三高峰尖。据赤溪县志暨该地朱氏族谱记载,该支客家朱氏,其入粤始祖是章甫公。章甫公是朱熹的第七世孙,江西芦陵参佐铨公的后裔。约于南宋末年或元朝时从江西入粤,在嘉应州以儒学立业。后其子孙经多处流徙,于清朝乾隆年间流入台山,分居于四九和三合两个地带。迨至咸丰六年,五邑地区爆发土客相斗,这两个地区的客家朱氏再流徙至本市东南临南海的赤溪半岛居住。

徙居赤溪的客民中,杨姓占了一定比例。据杨姓诸谱考,台山杨姓始祖世廷公,配叶氏(第九十九代),先从兴宁县徙居新宁县(台山)冲蒌牛角尤村,世廷公生二子。长子子龙公,配骆氏,生三子,后徙居龙川县;次子子星公,配叶氏、袁氏、钟氏(第一百代),携四子徙居曹冲(赤溪曹冲管区)万兴(今东阳)村,垦辟荒税,志谋勤耕。从子星公繁衍至今,已是第一百零六代了。杨姓遍及赤溪、田头两镇,人口分布大部分村庄。曹冲管区的东阳、大浪两村均是杨姓,单是这两条自然村人口就有5百多人。

赤溪客家人在长期辗转迁徒中,养成了刻苦耐劳、坚毅刚强、勤劳善思、勇于创业、团结拼搏的精神,尽管受到当地文化习俗的影响,却依然保留着古老的中原文化、习俗、传统;讲着最古老的语言——客家话,有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如重宗义、敬祖先、信神明,每逢时令节日,客家人都虔诚地拜祭祖宗。客家人爱唱山歌抒发感情,妇女爱披红头巾,扎红头绳,过年家家贴春联、蒸大笼粄、打米橙、炒花生、分猪角等。

英才俊杰

赤溪镇一百多年来,哺育出一批英才俊杰。有战功卓著的陈宇星将军,中央对外联络部司级干部李芸生,中国国防大学教授袁旭,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光,中山医学院教授李俊彪,广州医学院教授杨清源,岭南画派第二代四大名家之一的著名国画大师杨善深,香港著名实业家,全国政协委员吴炳昌等。[4]

相关视频

南江县赤溪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