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赤膀鸭Mareca strepera),俗称漈凫,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中型,体长44-55厘米,体重0.7-1千克。雄鸟嘴黑色,脚橙黄色。上体暗褐色,背上部具白色波状细纹,腹白色,胸暗褐色而具新月形白斑,翅具宽阔的棕栗色横带和黑白二色翼镜,飞翔时尤为明显。雌鸟嘴橙黄色,嘴峰黑色。上体暗褐色而具白色斑纹,翼镜白色。以水生植物为主。常在水边水草丛中觅食。觅食时常将头沉入水中,有时也头朝下,尾朝上倒栽在水中取食。

它们最初是由卡尔·林奈(Carolus Linnaeus)于1758年描述。

目录

外形特征

赤膀鸭长约46-56厘米,翼展78-90厘米。繁殖期的雄鸭呈灰色,形成一种图案,尾巴黑色,翼斑毛呈白色。非繁殖期时的雄鸭则像雌鸭[1]

雌鸭呈浅褐色,像雌性绿头鸭。不过它们的喙边呈深橙色,体型较为细小,而且没有明显的翼斑毛。

分布范围

赤膀鸭在欧洲亚洲北部及北美洲中部繁殖。分布地扩展至北美洲东部。它们是一种候鸟,迁往南方过冬。

赤膀鸭原在很少会在英国出现,但近年开始有增加的趋势。估计是因它们入侵当地,及在苏格兰等地繁殖。

栖息环境

赤膀鸭生活在开放的塘地,如大草原沙地、潮湿的草原沼泽。它们会将头潜入水中吃植物。它们在地上筑巢,有时甚至会远离海边。它们并非如其他钻水鸭般群居,倾向小群生活。它们较为寂静,雄鸭的叫声沙哑,雌鸭会发出像绿头鸭的嘎嘎声。雏鸭最初是吃昆虫的,成鸭在繁殖期则有时会吃软体动物及昆虫。它们是《非洲-欧亚大陆迁徙水鸟保护协定》下受保护的物种之一。

生活习性

103-11-29 赤膀鸭

迁徙

春季于3月中旬至3月末见于华北地区,3月末至4月中旬见于东北地区,其中部分留在当地繁殖,其余继续北迁。秋季于9月末至10月中下旬见于东北地区南部,10月末至11月中旬迁至华北地区。11月中下旬大量到达南方越冬地。迁徙时常呈家族群或由家族群组成的小群迁徙。

习性

常成小群活动,也喜欢与其他野鸭混群。性胆小而机警,有危险时立刻从水草中冲出。飞行极快,两翅扇动快速而有力。

食性

以水生植物为主。常在水边水草丛中觅食。觅食时常将头沉入水中,有时也头朝下,尾朝上倒栽在水中取食。觅食时间多在清晨和黄昏,白天多在开阔水面休息。除食水生植物外,也常到岸上或农田地中觅食青草、草子、浆果和谷粒。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迁到繁殖地时己成对。营巢于水边草丛或灌木丛中,巢很隐蔽,有时也在离水域较远的地方营巢。巢域面积较大,但在一些营巢条件好的小岛上,有时巢也很密集。每窝产卵8-12枚,通常10枚,1天1枚。孵卵由雌鸟承担,但在孵卵前期,雄鸟亦常守候在巢附近,后来则离开雌鸟到僻静地方换羽,孵化期26天。雏鸟早成性,雏鸟孵出后不久,雌鸟即领着雏鸟到更深的沼泽或大的水域边缘地带活动,50-60天后雏鸟才能飞翔。

参考文献

  1. 赤膀鸭的描述,台湾生命大百科,2013-05-10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