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赵振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赵振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42年9月
山东省武城县
国籍 中国
职业 农业科研
知名作品 济麦17,济麦22等小麦新品种

赵振东,男,1942年9月出生,汉族,山东武城县人。1965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农学专业,1980年考入湖南农学院攻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学业,获得硕士学位。1984年调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历任小麦育种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为作物研究所首席专家[1]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2013年12月19日,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

人物经历

1955年—1961年,赵振东在南京十中(现南京市金陵中学)初高中六年学习 。

1961年—1965年,赵振东在南京农学院(现南京农业大学)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 。

1965年9月—1980年8月,赵振东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87团技术员 。

1980年—1983年,赵振东在湖南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学习,获农学硕士学位 。

1983年10月—1984年8月,赵振东在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工作 。

1984年9月起,赵振东先后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作物研究所首席专家、研究员 。

2013年,赵振东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5年3月28日,赵振东被青岛农业大学聘为“特聘教授” ;10月,赵振东被湖南农业大学聘为“双聘院士”

主要贡献

长期从事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育成济南17、济麦19、济麦20、济麦21、济麦22等5个高产优质大面积主推小麦品种,累计推广超过2.6亿亩,增产小麦82.6亿公斤。

研究创建了以微量沉降值为核心技术的优质面包小麦育种方法,育成我国第一个年推广面积过千万亩的面包小麦品种济南17,有效替代进口。

研究确立了优质面条小麦选育的4项关键指标,创新面条品质评价方法,育成优质高产面条小麦品种济麦19。

创新采用微量沉降值和面粉膨胀体积指标改良面筋强度和淀粉特性,实现了蛋白和淀粉品质的同步提高,育成面包面条兼用型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0。

集成高产多抗广适品种选育技术,育成小麦新品种济麦22,实现了高产育种的新突破。济麦22连续5年在不同生态类型区37个点次培创出700kg/亩以上的超高产典型,实打产量达789.9kg/亩,创我国冬小麦高产纪录,目前为全国年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

获奖情况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第1完成人2项,第2完成人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第1完成人1项,第2完成人1项)、二等奖1项(第1完成人);在国家和省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参编专著5部。

主要荣誉

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00);

山东省先进工作者(2003);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

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6);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8);

中华农业英才奖(2009);

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

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012)

赵振东所带领的小麦创新团队2007年获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亚太地区杰出农业科技奖;2008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2009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创新团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2015 年6月19日获得"齐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3]

赵振东

奋斗历程

赵振东研究员自南京农学院毕业后,便投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建垦区的建设中,在艰苦的条件下从事农技推广和农作物良种繁育工作。十五年中老一辈农垦人言传身教,培养了坚韧不拔、认真负责的作风,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成为团场的技术骨干,完成团场多项推广和创新成果,获农五师和兵团的科技奖。

1984年调入山东省农科院后,我国小麦连年丰收,逐渐呈现出产量供过于求,而优质小麦依赖进口的相对过剩的状况,因此立题开展小麦品质改良研究,率先提出了产量和品质双向协调提高的技术路线,以当时国内生产处于空白状态的强筋(面包)小麦为突破口开展工作。探索了产质超亲的亲本配选模式,采用微量沉降试验进行个体品质筛选,实现了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同步选择,育成了高产优质面包小麦新品种济南17。济南17在亩产500千克的生产水平上较对照增产显著,通过山东省审定,高产示范田平均单产636.8千克,创优质麦高产纪录,品质达到了国标"优质小麦-强筋小麦"标准,通过试验示范组装集成了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拓建了优质麦产业化体系。济南17的大面积推广和产业化,使其成为制粉业替代进口的国产优质麦品牌。中国科学院院士庄巧生先生称济南17为"我国调整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麦的开路先锋"。

面条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食之一,但是我国面条小麦研究起步较晚,评价方法不规范,标准不明确,育种工作滞后。赵振东研究员为此开展了面条小麦育种研究。试验引入简单快捷的化学方法替代感官鉴定法对大批量育种材料进行面条优质筛选,以100多个品种为试材,多年多地种植,研究面条品质与27项小麦品质指标的关系,经优化确立了4个关键性理化指标,结合育种实际,制订了优质面条小麦育种的品质鉴定程序和选择标准。农艺性状选择则以粒叶比和繁茂性为重点。育成了高产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济麦19。济麦19在 2001年和2003年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审定,较对照显著增产,品质达到国标优质中筋小麦品种指标,面条评分86.5~93.6,是农业部和山东省多年的主导、主推品种。

赵振东研究员系统研究了小麦蛋白质和淀粉特性与面包/面条品质的关系,提出了蛋白质质量是影响面包和面条品质的共同指标,淀粉品质对面条品质有重要作用,认定选育优质面包/面条兼用型品种可行,选育面包/面条兼用型品种应重视蛋白质和淀粉品质的同步选择。在选育面包小麦济南17和优质面条小麦济麦19的工作基础上育成了优质、高产、广适的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20。济麦20先后通过山东、天津、河南、安徽4省市审(认)定和国家审定,增产潜力大,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达662.4千克,稳产性佳,万亩示范方平均亩产527.2千克,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抽样分析,济麦20达到国标"优质小麦-强筋小麦"标准,品质与DNS(美国面包麦)相当,面包评分90分以上,淀粉质量高,多酚氧化酶活性低,面条评分90以上,氮磷利用率高,抗逆性强,对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具有良好的广适性,在跨黄淮北片、南片和北部三大冬麦区的8省市大面积种植。2005年以来是山东省的第一大品种,2008年夏收面积2255万亩,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

赵振东

提高小麦单产是我国小麦生产永恒的主题。赵振东研究员在从事品质改良的同时,重视超高产品种的选育,采取以叶片耐热性和根系的选择为重点,选育"源""流""库"协调提高的高粒叶比类型的育种途径,育成了高产抗逆广适的新品种济麦22。济麦22于2006年和2007年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审定,2008年通过江苏省认定,该品种的高产示范田多年多点单产超过700千克,2008年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年"活动中,山东有3县(市)济麦22的10亩攻关田单产超过700千克,平均727.0千克/亩,9县(市)的万亩示范田亩平均单产594.3千克。济麦22在江苏、安徽也有尚佳表现,已成了山东和黄淮麦区的主推品种。

赵振东研究员潜心科研,矢志创新,20多年中育成了5个高产优质主栽小麦品种,并进行了产业化开发,累计推广面积2亿亩以上,取得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获得了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003,2005)和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001,2003,2007),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科技人员(2000),山东省先进工作者(2003),2005年山东省十大自主创新人物,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6)、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2007)。率先垂范建设科研团队,所带领的团队于2007年被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杰出农业科技奖"。

人物影响

赵振东院士座谈会

2014年1月3日上午,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赵振东院士的科研精神和务实作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在创新中心3楼院学术报告厅召开“学习赵振东院士,做总书记重要指示践行者”座谈会。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山东省人社厅厅长韩金峰,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徐茂波,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登启应邀参加会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万书波宣读了院党委《关于学习赵振东院士做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践行者的决定》

视频

山东:小麦专家赵振东当选工程院院士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