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赵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赵晖(889年-955年8月24日[1]),字重光。澶州顿丘县(今河南濮阳)人。 [2]五代时期将领。

赵晖弱冠入伍,为晋王李存勖帐前亲兵,在梁晋争霸中参与大小战役一百余场,累功至左熊威军马直军使。

后唐建立之初,随魏王李继岌西征前蜀。后唐明宗时,授禁军指挥使。后晋时期,随大将马全节、杜重威平叛,改拜奉国军指挥使。后晋出帝末年,率部屯驻陕州。辽国占领中原后,与奉国军都头王晏、侯章等袭杀辽将刘愿,被推为节度留后,遣使效忠于后汉高祖刘知远,被擢升为保义节度使、检校太尉。

后汉隐帝即位后,以凤翔节度使、西南面行营都部署之职攻讨凤翔王景崇之叛,先败后蜀援军,再围攻凤翔,至乾祐二年(949年)平叛,以功加兼侍中。后周建立后,改镇宋州。后以太子太师致仕,封秦国公。

显德二年(955年),赵晖去世,年六十七。获赠尚书令。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赵晖                 出生时间         889年
                字 号         字重光                 去世时间         955年8月24日
                所处时代         五代                 出生地         澶州顿丘县
                民族族群         汉族                 官 职         太子太师
                爵 位         秦国公,追赠:尚书令                 主要成就         袭杀辽将刘愿,讨平凤翔王景崇之乱

人物生平

屡战迁升

赵晖为澶州顿丘县人[3],生于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弱冠时因骁勇果敢而应募入伍,最初为晋王李存勖(即后来的后唐庄宗)的帐前亲兵。梁晋争霸期间,赵晖参与大小战役一百余场,累功至左熊威军(后唐中央禁军六军之一)马直军使 [4]

  •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赵晖随魏王李继岌西征。十一月,灭亡前蜀。蜀地平定后,赵晖率所部留驻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 同光四年(926年),后唐明宗李嗣源征回赵晖,授其为禁军指挥使。 [5]
  • 清泰三年(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建立后晋政权,旋即攻入洛阳,统一中原地区。赵晖自后唐转仕后晋,仍执掌卫兵,于天福五年(940年)随安远军节度使马全节在安州(今湖北安陆)击败南唐李承裕部。
  • 天福六年(941年)辅佐天平军节度使杜重威在宗城(今河北威县)之战大破成德军(治镇州,今河北正定)节度使安重荣,攻克镇州,多有战功,被改拜为奉国军指挥使。[6]

 

首变陕郊

后晋出帝石重贵在位末期,赵晖领所部屯驻于陕州。天福十一年(946年)末,辽国攻入开封(今河南开封),灭后晋 。同时,辽军又派大将刘愿为保义节度副使,占领陕州,烧杀抢掠,滥行暴虐,百姓不堪其苦。奉国军都头王晏与赵晖以及奉国军都头侯章等商量说:“如今胡虏(指辽国)乱华,天下动荡,这正是我们奋发成就大业的时候。听说太原刘公(即后汉高祖刘知远,时任河东节度使)有威德,很受民众拥戴。如果我们杀掉刘愿,举陕城投靠刘公,为天下人反契丹开个好头,那么取功名富贵也就易如反掌了。”赵晖等觉得有理。[7]

  • 至天福十二年(947年)二月,王晏率领几个敢死军士深夜入牙城,直奔府衙,斩杀刘愿及辽国所派监军,将刘愿的首级悬挂于府门上。起事后,众人公推赵晖为节度留后,推侯章为本城副指挥使、内外巡检使兼都虞侯,又派王晏的儿子王汉伦奉表前往太原,归顺刘知远 。辽国闻知刘愿已死,曾授赵晖为陕州兵马留后,侯章为陕州马步军都指挥使、王晏为副都指挥使,但赵晖等拒不受命。 [8]
  • 当时,刘知远已建立后汉政权,但却威名未振。见赵晖等首先投效,十分高兴,当即授赵晖为保义军节度使、陕虢等州观察处置等使,侯章为镇国军节度使,王晏为绛州防御使。刘知远途径陕州,赵晖身着戎服,在路旁觐见,并亲自为刘知远牵马入城。同年四月,被加授为检校太尉。闰七月,刘知远大行封赏,赵晖被加封阶爵 。[9]

西征凤翔

乾祐元年(948年)三月,后汉隐帝任命时已被加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赵晖为凤翔节度使。而前任凤翔节度使王景崇心怀忧恐,不肯离任,于同月联合河中、永兴二镇反叛,朝廷当即命赵晖为西南面行营都部署,统兵讨伐。王景崇之叛,不仅联结二镇,还引诱后蜀兵出大散关,使得平叛形势相当严峻。尽管刘承祐相继派遣包括赵晖在内的诸将讨伐三镇叛乱,但各军只分驻于潼关、同州、咸阳等地。唯一逼近长安(永兴军首府,今陕西西安)的大将郭从义、王峻又势如水火,互相交恶,使得平叛进展缓慢。八月,刘承祐命枢密使郭威西征,总统诸军。旋即下诏催促驻军咸阳的赵晖赶赴凤翔镇。

  • 八月,赵晖领兵抵达凤翔城下,以围点打援之计,首先在大散关击溃后蜀援军,杀敌三千余人。在断绝了叛军的外援后,进而筑堑包围凤翔府。他多次派人向王景崇挑战,均未成功,于是暗中派一千余士兵在凤翔城南的一座房舍披甲执械,举起后蜀的旗帜,沿南山而下,令诸军诈称“川军(后蜀军)已至”。不久后,西南方向尘土飞扬。城中叛军信以为真,果真派数千人溃围出城,以接应援军。赵晖早已设下埋伏,待到叛军抵达后,即刻命伏兵出击,将其全歼。自此以后,王景崇不敢再派兵出城。
  • 乾祐二年(949年)九月,赵晖被加为检校太保。在此期间,河中、永兴之乱相继平定。十二月,在赵晖的急攻下,困守孤城的王景崇举族自焚,其部将公孙辇开城投降,凤翔之叛平定。次年正月,赵晖奏捷开封,以功再加兼侍中。[10] [11]

晚年及逝世

  • 广顺元年(951年)正月,郭威建立后周政权,即后周太祖。同月,赵晖加兼中书令职。
  • 广顺三年(953年)春,赵晖拜章请求入朝觐见,获得准许。四月,朝廷改易藩镇,调赵晖为归德军节度使,镇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南)。
  •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赵晖先被进封为韩国公,旋即加拜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后,卸任入朝,因病告老,获准以太子太师职致仕,并进爵为秦国公。[12]
  • 显德二年(955年)八月庚子日(8月24日)[1] ,赵晖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七岁。后周世宗柴荣闻讣讯,追赠他为尚书令。[13]

人物成就

  • 赵晖早年成为晋王李存勖帐前亲兵,在梁晋争霸期间,参与大小战役一百余场。
  • 后唐初年,又跟随魏王李继岌西征,灭亡前蜀,留戍西南。
  • 后晋天福五年(940年),随安远军节度使马全节在安州(今湖北安陆)败南唐李承裕部,次年又辅佐天平军节度使杜重威在宗城(今河北威县)之战大破成德军(治镇州,今河北正定)节度使安重荣,多有战功。
  • 天福十二年(947年),与奉国军都头王晏、侯章等起兵反抗辽国,收复陕州,袭杀辽将刘愿等,并遣使归顺后汉高祖刘知远
  • 乾祐元年(948年),奉命西征凤翔镇王景崇叛乱,以围点打援之计屡败后蜀援军,又诱歼叛军数千人,最终于乾祐二年(949年)底平叛,迫使困守孤城的王景崇自焚 [14]

人物评价

  • 薛居正:昔晋之季也,敌骑长驱,中原无主,汉祖虽思拯溺,未果图南。赵晖首变陕郊,同扶义举,汉之兴也,晖有力焉,命以作藩,斯无愧矣。[15]

史料记载

  • 《旧五代史》卷125 [15]
  • 《洛阳缙绅旧闻记》[16]
  • 《资治通鉴》

参考资料

  1. 1.0 1.1  《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二》称:“显德二年……八月……庚子,太子太师致仕赵晖卒。”据台湾中研院“两千年中西历转换”,此日即为公元955年8月24日。
  2. 《旧五代史·赵晖传》:赵晖,字重光,澶州人也。
  3. 《宋史·赵延进传》:赵延进,澶州顿丘人。父晖,周太子太师。
  4. 《新五代史·唐本纪第五》:同光二年……冬十月癸未,左熊威军将赵晖妻一产三男子。
  5. 《旧五代史·赵晖传》:明宗即位,征还,授禁军指挥使。
  6. 《旧五代史·赵晖传》:晋有天下,参掌卫兵,从马全节围安陆,佐杜重威战宗城,皆有功,改奉国指挥使。
  7. 《宋史·王晏传》:会契丹至汴,遣其将刘愿据陕,恣行暴虐,晏与晖等谋曰:“今契丹南侵,天下汹汹,英雄豪杰固当乘时自奋。且闻太原刘公威德远被,人心归服,若杀愿送款河东,为天下唱首,则取富贵如反掌耳。”晖等然之。
  8. 《旧五代史·后汉高祖纪上》:天福十二年春正月……庚午,陕府屯驻奉国指挥使赵晖、侯章、都头王晏杀契丹监军及副使刘愿,晖自称留后。契丹因授晖陕州兵马留后,侯章为本州马步军都指挥使,王晏为副都指挥使,晖等不受命。
  9. 《旧五代史·赵晖传》:汉祖之幸东京,路出于陕,晖戎服朝于路左,手控六飞达于行宫,君臣之义如旧结焉,旋加检校太尉。
  10. 《旧五代史·赵晖传》:明年春,拔之,加检校太保、兼侍中。
  11. 《旧五代史·后汉隐帝纪下》:乾祐三年春正月……凤翔行营都部署赵晖奏,前月二十四日,收复凤翔,逆贼王景崇举族自燔而死。丁未,凤翔节度使、充西南行营都部署赵晖加兼侍中。
  12. 《旧五代史·赵晖传》:显德元年,受代归阙,以疾告老,授太子太师致仕,进封秦国公。
  13. 《旧五代史·赵晖传》:寻卒于其第,年六十七。制赠尚书令。
  14. 《新五代史·王景崇传》:明年,守贞、思绾相次皆败,景崇客周璨谓景崇曰:“公能守此者,以有河中、京兆也。今皆败矣,何所恃乎?不如降也。”景崇曰:“诚累君等,然事急矣,吾欲为万有一得之计可乎?吾闻赵晖精兵皆在城北,今使公孙辇等烧城东门伪降,吾以牙兵击其城北兵,脱使不成而死,犹胜于束手屯。”璨等皆然之。迟明,辇烧东门将降,而府中火起,景崇自焚矣,辇乃降晖。
  15. 15.0 15.1 《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五(周书)·列传五》.国学导航.2018-02-13
  16. 《洛阳缙绅旧闻记》.国学大师.201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