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赵朴初

增加 5,56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28年后,任上海江浙佛教联合会秘书,上海佛教协会秘书,“佛教净业社”社长,四明银行行长。<ref>[https://baike.sogou.com/v177677899.htm?fromTitle=%E4%B8%8A%E6%B5%B7%E4%BD%9B%E6%95%99%E5%87%80%E4%B8%9A%E7%A4%BE 中国近代佛教组织 ]搜狗百科</ref>
 
1938年后,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秘书、主任秘书,上海慈联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常委兼收容股主任,上海净业流浪儿童教养院副院长,上海少年村村长。
1998年获中韩日佛教文化贡献奖。
== 参考 个人作品 ==著作名 出版时间 出版社《滴水集》 1961年12月 作家出版社《片石集》 1978年3月 人民文学出版社《佛教常识答问》 1996年8月 江苏古籍出版社《灵山集》 1998年8月 九州出版社《赵朴初诗词曲手迹选》 2001年5月 上海古籍出版社《赵朴初韵文集》 2003年4月 上海古籍出版社《赵朴初文集》 2007年10月 华文出版社《赵朴初墨迹选》 2008年11月 江西美术出版社《赵朴初书法集》 2013年3月 文物出版社== 人物评价 ==作家协会应当吸收赵朴初先生为会员。他在 学、诗词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很有名气。([[周总理]]评) 赵朴老行文恬淡,诗也如此,他不用慷慨激昂和轰轰烈烈的词,同样能激励人。([[夏衍]]评) 劳动之余,他(朴老)就是看书写字,吟吟诗。([[虞愚]]评) 提到赵朴老,我真是早已久仰久仰了。他是著名的身体力行的佛教居士,中国佛协的领导人,造诣高深的佛学理论家;他又是蜚声书坛的书法家;他还是有悠久革命经历的国务活动家。赵朴老真正是口碑载道,誉满中外,成为人们景仰的对象。可就是这样一位名人,一位大人物,却丝毫没有名人的架子,大人物的派头,同他一接触,就会被他那慈祥的笑容所感动,使人们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季羡林]]评) 朴翁擅八法,千古人好李泰和、苏子瞻书,每日临池,未曾或辍,乃知八法功深,至无怪乎书韵语之罕得传为家宝者矣。([[启功]]评) 从普通衲子到高僧大德,从一般信徒到学界巨擘,从广大民众到党政领导,从港澳台同胞到国际友人,依然深深追思缅怀,感念他深远广大的菩提心和济世利人的菩萨行。哲人已逝,“峨峨若千丈松崩”,德音未远,神理绵绵。([[释学诚]]评) 赵朴老是上海市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他为新中国上海佛教和全国佛教振兴作出了卓越贡 ,是当代中国佛教维摩诘。赵朴老是‘人间佛教’的提倡者、倡导者与实践者,是‘爱国爱教’的好典范、好榜样与好楷模,是‘绍隆佛种’的播种者、耕耘者与实施者。([[慧明法师]]评)== 人物纪念 ==赵朴初文化公园位于安徽省太湖县寺前镇,<ref>[https://baike.sogou.com/v8764945.htm?fromTitle=%E8%B5%B5%E6%9C%B4%E5%88%9D%E6%96%87%E5%8C%96%E5%85%AC%E5%9B%AD 赵朴初文化公园: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北三十公里的寺前镇 ]搜狗百科</ref>规划占地23公顷,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公园分为三大部分,东侧是以气势恢宏的朴公陵等人文景观为主的纪念园区;中间部分是以纪念堂、报恩禅寺、上客房、纪念碑林为主的寺庙区;西侧为仿建的赵朴初祖居状元府(兼陈列馆)。 朴公陵中轴线以神道组织建筑,因山势转折,纵深500余米,竖向高差70余米,层层推进,自下而上,沿轴线序列配置广场、门坊、月塘、碑亭、瞻仰平台9.3平方米、耸立的汉白玉立像及祭扫平台(树葬地)。神道宽10米,台阶456级。 陵园牌坊宽15.9平方米,内植睡莲9株,诗碑亭为重檐园亭、方形基座,取“天园地方”之意,亭内石碑刻朴老名诗名句,正面为“自度曲”,背面为“生死观”。赵朴初铜像铜像高9.3米,神道最后段93级台阶,寓意朴老走过的93年不平凡的生命历程,雕像底座上嵌刻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所书“赵朴初先生”五字。 祭扫平台为半圆形,中央千年银杏树下即为地棺。陵园台阶、平台、栏杆等均以本地优质石材凿制而成,朴实庄重,也紧扣赵朴初先生生前钟情于石的性格特征。赵朴初陵园设计空间布局合理,予人以神圣、庄严、永恒而充满生气。形成强烈的纪念气氛,注重朴实自然,充分体现赵朴初先生的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 赵朴初故居,又名世太史第,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天台里街。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0米,南北宽约100米,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731平方米。始建于明万历年,清代续修续建。初为明刑部给事中刘尚志私宅,清同治三年(1864年),曾任翰林院主修的赵畇购得,始为赵氏府第。因赵氏族中自赵文楷始,赵畇、赵继元、赵曾重四代翰林,故又称"世太史第"、"四代翰林宅"<ref>[http://unn.people.com.cn/GB/22220/104368/104377/6396075.html “世太史第”、“四代翰林宅” ]人民网</ref>。 世太史第风格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犷及南方徽州古建的细腻、精致于一体,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七进五院一园一场,布局规整,结构合理,气势恢宏。整体布局为深宅大院,综合性功能齐全。在功能区域处理上,利用东三、东四、西三隔断墙封闭大门,又灵活地使各进自成独立庭院。建筑结构上,七进主体建筑有三进采用了望板直接铺在桁条上,取代原有椽子中间环节,合理地减少了制作安装工序和结构衔接点,形成皖西南地域古建筑的一大特色。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