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赵稀方,男,1964年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

赵稀方
出生 1964年
安徽省芜湖
国籍 中國
知名作品 《郭沫若与徐志摩比较论》

目录

人物经历

1995-1998,获中国社科院博士学位。

2000-2001,英国剑桥大学东方所和三一学院访问研究,英国科学院WKCFellow。

2005-2006,美国哈佛大学访问研究,美国国务院Fulbright Scholar。

2007-2008,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台文系客座教授。

2008,9-10,荷兰莱顿大学访问研究。

2012,2-8,台湾国立东华大学华文系客座教授。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学位委员会委员,《文学评论》编委。

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

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翻译研究会常务理事。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聘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

曾应邀在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第九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塔夫茨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约克大学,台湾香港内地等大学演讲。

专著

1,《存在与虚无》

北京金城出版社1999年6月版。

2,《小说香港》

三联书店(北京)2003年5月版,收入"哈佛燕京丛书"。

2007年被评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优秀学术成果奖

3,《翻译与新时期话语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4,《后殖民理论与台湾文学》

台湾人间出版社2009年5月初版。

5,《后殖民理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初版。

2013年,被评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6,《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

天津百花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7,《翻译现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译研究》

台湾秀威出版社,2012年9月第1版(繁体字版)。

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简体字版)

译著

1,H.T.D.罗斯特《黄金法则》(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北京第1版)

2,狄尔泰:《人文科学导论》(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北京第1版)

重要论文目录

1,《郭沫若与徐志摩比较论》

《浙江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2,《重新认识欧州浪漫主义》

《学术月刊》1991年第6期。

3,《中西"表现"理论思想异同辨析》

《青年思想家》1994年5-6期。

4,《中西回归自然的不同道路──庄子与卢梭"回归自然"思想辨析》,

《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中国哲学史》1994年第3期全文转载。

《外国哲学与哲学史》1994年第3期全文转载。

《新华文摘》1995年第1期全文转载。

5,《论老子思想对胡适的影响》

《复旦学报》1995年第6期

6,《胡适与实用主义》

(香港)《二十一世纪》(港)1996年12月第38期

7,《重新比较中西诗学》

《学术月刊》1996年第4期

8,《刘以鬯与二十世纪中国现代主义》

(香港)《香港笔会》1996年第9期。

9,《香港小说的现代性命题》

《文学评论》1997年第4期。

10,《庄子与中国启蒙文学源流》

《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11,《香港文学本土性的实现》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8年第2期。

12,《评香港两代南来作家》

《开放时代》,1998年第11-12期。

13,《言情的特定时空--香港言情小说论》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9年第1期。

14,《乡土的姿态--关于黄春明、海辛乡土小说的文本分析》

《小说评论》1999年第1期。

15,《市场消费与文化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第5期。

16,《中国后殖民批评的歧途》

《文艺争鸣》2000年第5期。

2000年〈文学评论〉推荐优秀论文。《中国文学年鉴》转载。

全文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29卷。

17,《博尔赫斯·马原·先锋小说》

《小说评论》2000年第6期。

18,《上海文化与香港文化》

(香港)《文采》2000年第7期。

19,《寻求文化身份--也斯小说论》

《小说评论》2000年第1期。

20,《"名著重印"与新时期人道主义》

《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2期。

21,《形式主义:从西方到中国》,

(韩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9辑。

22,《中国女性主义的困境》,

《文艺争鸣》2001年第4期,

23,《历史的放逐--香港文学的后殖民解读》

《开放时代》2001年5月号。

收入《文学所纪念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北京版。

24,《城市文化与香港文学》

《超越自我》,2001年11月花城出版社出版。

25,《反省八十年代》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第4期。

(英国)《剑河风》2002年第1期上,

26,《米兰·昆德拉在中国》,

《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3期。

27,《侣伦小说的文化认同含义》

(香港)《香江文坛》2002年第8期,

2002年度《文学评论》推荐优秀论文。

28,《作家与城市--侣伦与张爱玲的香港叙事》

《新视野,新开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29,《西西小说与香港意识》

(香港)《香江文坛》2003年1月第13期。

《华文文学》2003年第3期。

30,《西马、现代主义及新左派的视域》

《开放时代》2003年第5期,

(台湾)《人间》丛刊全文转载。。

31,《九七前香港文学的叙事与想象》

《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第5期。

收入林建法主编《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3年"文学批评"》

32,《历史叙述与当代文学》

《东南学术》2003年第5期。

33,《历史,性别与海派美学》

(美)《中外论坛》2004年第2期。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年第1期。

34,《台湾乡土文学与殖民性问题》

《回顾两岸50年文学讨论会论文集》,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5,《寻找一种叙述方式》

(香港)《香港文学》2004年7月号。

36,《一种主义,三种命运――后殖民理论在两岸三地的理论旅行》

《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37,《重绘文学地图--从中国文学走向中文文学》,《中华读书报·十年特刊·学术》2004年8月11日。

38,《评台湾后殖民文学史观》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一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39,《后殖民香港》

(香港)《香江文坛》2004年12期。

40,《走出香港意识--近年来香港小说的想象与叙事》

《多元文学语境中的华文文学》,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41, 《香港文学的年轮》

(香港)《作家月刊》)第31期, 2005.1

42,《赛义德与马克思主义》

《上海文化》2005年第2期。

〈台湾〉《批判与再造》2007年第2期。

43,《"新时期"构造中的日本文学--以森村诚一和川端康成为例》,

《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4期。

44,《赛义德与福柯》

《上海文化》2005年第5期。

(台湾)《批判与再造》2007年第4期。

45,《离散:一代飞鸿的后殖民空间》

(美)《中外批评》2006年第2期。

46,《霍米巴巴:文化的定位》

《上海文化》2006年第3期。

(台湾)《批判与再造》,46、47期连载。

47,《斯皮瓦克:理论与方法》

《上海文化》2006年第5期。

(台湾)《批判与再造》2007年7月号45期。

48,《五十年代美元文化与香港小说》

(香港)《二十一世纪》2006年第12号。

2009年被评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勤英奖"。

49,《后殖民时代的香港小说》

(香港)《香港文学》2007年第7期。

收入《香港文学选集系列》,香港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香港第1版。

50,《"西方"对于"东方主义"的回应》

《上海文化》2007年第4期。

51,《在殖民地台湾,启蒙如何可能?》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学刊》(2007年12月,中国社科出版社),第一期。

《台湾现当代作家研究资料汇编》转载,台湾文学馆"台湾现当代作家研究资料汇编暨资料库建置计划"专案授权收藏。

52,《后殖民批判》

《励耕学刊》(北师大出版),第四期。

(台湾)《批判与再造》2007年11月第49期。

53,《台湾:新殖民与后殖民》

(台湾)《人间》2008年第1期。

54《东方历史与民族主义》

《上海文化》2008年第2期。

55,《从食物和爱情看后殖民》

(香港)《城市文艺》2008年第9期。

56,《九七前后的香港小说》

(香港)《"腾飞的岁月--1949年以来的香港文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腾飞岁月"编辑委员会2008年12月第1版。

57,《后殖民理论在台湾的演绎》

《文艺研究》2009年第2期。

58《香港:边缘的政治》

(香港)《香港文学》2009年第3期。

59,《民族革命与文化身份》

《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60,《后殖民文学》

《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61,《想象香港的方法》

《全球化与文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版。

62,《英美文学研究的后殖民颠覆》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2月23日

63,《后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悖论》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第2期

64,《译名之争--GOD的翻译》

《东方翻译》2010年第3期。

65,《论台湾的新殖民主义》

《事件与翻译--东亚视野中的台湾文学》,中国社科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66,《名著重印:中国新时期人道主义的源头》

《东方翻译》,2010年第4期。

67,《从内部殖民主义到少数话语》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8年第1版。

68,《"红与黑"事件回顾》

《东方翻译》2010年第5期。

69《1894-1895年《万国公报》的译名之争》

《现代中文学刊》2010年第6期。1.8万字。

70,《后殖民理论与香港文化》

《身份、叙事与当代中国经验》,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2.8万字。

71,《现代主义的误读》

《东方翻译》,2010年第6期。0.5万字.

72,《后现代的"权威"失误》

《东方翻译》2011年第1期。0.6万字

73,《被改写的昆德拉》

《东方翻译》2011年第2期。0.6万字.

75,《评张翎的〈阿喜上学〉》

(香港)《香港文学》2011年6月号#318期。0.8万字.

76,《香港有陶然》

《文学评论》2011年第15期。

蔡益怀编《陶然作品评论集》,香港文学评论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年9月初版。

77,《李文俊的福克纳》

《东方翻译》2011年第3期。0.5万字.

78,《也斯创作的本土意识》

陈素怡编《也斯作品评论集》,香港文学评论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年9月初版。1万字.

79,《政治小说与虚无党小说》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刊》2011年。

80,《翻译与文化协商》

《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第1期。

81,《中国的再疆域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82,《由小说看香港》

(香港)《香港文学》2012年5月号,总329期。

83,《〈茶花女〉在晚清的两次改写》

《北方论丛》2012年第5期。

84,《近代西学东渐的起点》

《翻译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讨会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2月北京第1版.

85,《汉学主义与东方主义》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高研院通讯·名家讲坛》第11期(2011年春季号)。

《汉学研究》第十四集,学苑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86,《〈天演论〉与〈民约论〉》

《现代中文学刊》2012年第5期。3万字。

87,《〈新青年〉的文学翻译》

《中国翻译》2013年第1期。2万字。

88,《香港,看不见的城市》

(香港)《文学评论》2013年6月第26期。

89,《香港作为方法--陈冠中的小说叙事》

(香港)《香港文学》2013年6月号。

90,《九七后的香港小说》

(台湾)《东华汉学》2013年6月第17期。

作品选录

1. 霍米巴巴及其批评 58

2. 赛义德与福柯 47

3. 斯皮瓦克: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解构主义? 43

4. "新时期"构造中的日本文学--以森村诚一和川端康成为例 44

5. 杨逵小说与台湾本土论述 43

6. 五十年代的美元文化与香港小说 42

7. 从中国文学走向中文文学 380

8. 历史叙述与当代文学 705

9. 西马、现代主义及新左派的视域 345

10. 中国后殖民批评的歧途 472

11. 赛义德与马克思主义 367

12. 形式主义:从西方到中国 557

13. 中国女性主义的困境 527

14. 翻译与新时期话语实践·前言 506

15. 走出"香港意识" 548

16. 九七前香港文学的想象与叙事 463

17. 小说香港·前言 600

相关研究

1. 肖成: 理论批评的渡河之筏 255

2. 李云鹏: 文学书写中"香港意识" 247

3. 白杨: 批评空间的开创 322

4. 袁勇麟: 解读香港的文化身份 714

5. 耿传明: 意识形态话语理论与《小说香港》 407

6. 刘俊: 叙事转型与历史重建 427

曾在港、台、韩、英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70余篇。2004年,赵稀方在北京发表了《视线之外的余光中》、《是谁将"余光中神话"推到了极端?》等文章,揭发余光中的"历史问题",文坛沸沸扬扬,引起广泛的讨论。

曾讲过《香港文学》,获得好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