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赵沨(1916年11月29日-2001年9月1日),出生于河南开封。中国当代著名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目录

生平简介

1939年底,23岁时,即与李凌、沙梅、林路等一批进步音乐工作者在重庆组成“新音乐社”,并与李凌主编《新音乐月刊》,开展宣传抗日救亡活动。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赴缅甸开展华侨青年工作,参与组建缅甸华侨战工队。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回昆明云南大学附中任国文、音乐教员,后参加民盟工作并开展歌咏活动。

1946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被暗杀后,赵沨被派往香港。1947年与马思聪、李凌在香港创办了中华音乐院并仼副院长,同时在广州省立艺专音乐系任教授,来往于香港、广州两地授课。

1948年初,赵沨在新加坡创办了中华艺术专科学校,任校长、教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办公厅主任、艺术局局长,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中央歌剧舞剧院院长,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审议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际音理会世界音乐史亚洲地区协调员,亚太民族音乐学会首任会长、荣誉会长,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艺术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史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考级委员会主任,中央音乐学院校外音乐水准考级委员会主任,《音乐研究》(季刊)、《人民音乐》(月刊)主编。

1955年中国第一次派中国艺术团出访法国英国义大利荷兰等国,赵沨担任团长兼艺术指导。以后还先后参加或率领代表团出访20多个国家,为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主要作品

赵沨主要著作有:《诗经的音乐及其他》、《贝多芬和他的九个交响乐》、《音乐与音乐家》、《赵沨文集》、《赵沨文集之二——序言集》、《和声学初步》、《赋格初步》、《和声的进行》、《曲调与对位》等;

译作有译配的苏联歌曲:《夜莺曲》、《喀秋莎》、《共青团员之歌》等;译配的艺术歌曲有:《幻影》、《月光》、《我热烈的爱著你》等数十首;

还有主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音乐理事会项目《音乐宇宙——一部历史》中国副卷之一《中国乐器》、中国副卷之二《云南——乐器王国》、中国副卷之三《世界屋脊的音乐》。

简评

赵沨作为新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一生与音乐为伴,以音乐教育为天职,在中国的音乐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几十载,投入了毕生的心血和汗水,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音乐专业人才,为国民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赵沨与南音[1]

近晚年,赵沨先生与泉州、与南音有段缘。1983年,当时联合国教科文国际音乐理事会“经过了四年讨论,决定要编辑一部世界新音乐史,名为《在人类生活中的音乐》(十卷),其中预计有两卷是关于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主要是以中国为主,因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许多国家的音乐追根寻柢,都要到中国来,比如缅甸、越南、朝鲜、日本等国的音乐。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委托,赵沨先生主持了这一工作。

 
泉州南音表演---图片来源

由于这个缘故,1983年5月,赵沨特地来泉州考察南音,从此就与泉州、与泉州南音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泉州期间,赵沨听取了原泉州市委副书记王今生的介绍并出席了南音晚会。

1984年2月,“南音学术座谈会”在泉州举行、赵沨从北京专程来泉州主持会议并于会中倡议筹建中国南音学会。经主管部门批准,1985年6月4日、中国南音学会在泉州成立,聘请陈丕显、彭冲为名誉会长,叶飞、洪丝丝、庄明理为名誉顾问,赵沨被推选为会长。

1991年10月14日,第二届南音学术会在泉州召开,赵沨以75高龄来泉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当年即使赵沨先生在病中,仍坚持为《南音名曲选》作序。

赵沨先生虽已辞世多年,但他那具有沉甸甸学术价值的南音学术论文和权威论断仍在影响南音继续发展的道路。这是赵沨与泉州结缘,留给泉州人民的宝贵遗产。

视频

泉州南音(直入花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