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跑马古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跑马古道是最富绿意的健行古道,为淡兰古道的支线之一,位于新北市乌来区与宜兰县头城镇、礁溪乡的界线上;由北宜公路石牌站起步,至五峰旗止,全长7公里。

日据时代曾是运军火、陶土要道,荒度多年经礁溪乡公所及有心人士整建下,开放礁溪至石牌一段,重新展现跑马古道昔日风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因作为军用运输道路,故又称陆军道或跑马路,由于古道系清朝末年连络台北与兰阳地区的主要道路,故又称“淡兰便道”。[1]

淡兰古道

是早期淡水厅(台北一带)到噶玛兰(兰阳地区)之间往来的道路。

当时淡兰之间主要的道路有二,一是循基隆河而上,从锡口(松山)、水返脚(汐止) 、八堵、 暖暖、柑仔濑(瑞芳) 、猴硐,经三貂岭至顶双溪(双溪) 、杠仔寮(贡寮), 然后翻越草岭,经大里、头围(头城)、礁溪,至噶玛兰(宜兰)。

另一条道路则是循著新店溪、景美溪,由深坑、石碇而至坪林尾(坪林),然后经湖桶、石牌,而至礁溪、宜兰。 就道路的位置而言,前者可称之为“淡兰古道北线”,后者为“淡兰古道南线”。

北线

嘉庆元年(1796年),吴沙率众入垦噶玛兰(旧称蛤仔难), 在头围建立据点,为汉人拓垦宜兰的开始。嘉庆十二年(1807年),杨廷理开辟淡兰之间的道路, 自暖暖、四脚亭,越过三貂岭,经顶双溪、草岭等地而进入宜兰。嘉庆十七年(1812年),噶玛兰正式设厅, 淡兰之间的交通日趋频繁,艋舺、锡口、水返脚、暖暖、柑仔濑、灿光寮、三貂岭都设铺, 以传送公文邮件,“淡兰古道北线”成为淡兰往来的主要官道。

南线

大约在清咸丰同治年间,随著移民向深坑、石碇、 坪林拓垦而逐渐形成的。

大约在道光年间(1821-1851年),就有泉州人从艋舺搭乘木筏沿新店溪、 景美溪上行,至石碇一带开垦。

后来,1860年左右,安溪人陈合兴垦号进入坪林开垦,部份村民则继续深入往坪林东南山区,经湖桶村,越过梳妆楼山、鸳嘴岭,至石牌,走往礁溪、宜兰, 而形成了早期的“淡兰古道南线”。这条路线又可称之为“北宜古道”。

跑马古道属于淡兰古道南线的其中一段,位于石牌、礁溪之间。石牌就位于现在北宜公路最高点(大约59公里处), 又称“金面大观”,此地居高临下,可眺望兰阳及龟山岛美景。石牌有停车场、公共厕所, 摊贩商店聚集,为北宜公路上的一处休息站。

北宜公路殉职先灵纪念碑

为公路局施工单位所立。 北宜公路过石牌之后,便进入著名的九弯十八拐路段,下山之后,向右转,循著台九线,便进入礁溪乡

木马路

跑马古道是北宜古道保存最完整的一段。这条古道为何称做跑马古道呢?这由早期先民常利用跑马古道来搬运木材, 在路上置圆木枕,以木马搬运木材,所以有“木马路”之称。 二次大战期间,日军官兵经常骑马巡逻于这条道路,居民称之为“陆军路”或“跑马路”。北宜公路完成后,这条道路便逐渐没落而荒废, 后来礁溪乡公所重新整理这条古道,于是命名为跑马古道。

跑马古道从北宜公路最高点的石牌往下走,经上新花园,抵达礁溪五峰路,全长约6.7公里。 约分为三段: (一)石牌至上新花园,约2公里,大部份是产业道路。 (二)上新花园至古道南口,约3.1公里。 (三)古道南口至五峰路,为产业道路,约1.6公里。 菁华路段为第二段的3.1公里,因此,大部份的游客都选择走这一段古道。

风水传奇,龟蛇守海口

龟山岛被民间视为是龟神的化身, 与神共同守护著兰阳平原这片好山好水。又有民间神话版本则拟人化地说兰阳平原是海龙王的女儿兰阳公主, 龟山岛则是海龙王的爱将。两人相恋,海龙王得知后大怒,将龟将军变成龟山岛, 将兰阳公主化成为兰阳平原,从此两人分隔两地, 只能遥遥相望,苦苦相思,而龟将军情深义重,从此无怨无悔的守护兰阳平原。虽是神话故事, 倒也增添了一份感人的浪漫情愫。[2]

视频

从礁溪走到北宜公路最高点石牌虎字碑,古道昔日可以行走马匹!!! ~跑马古道 ★淡兰古道15

跑马古道[宜兰礁溪]

20190228淡兰古道之跑马古道+边界的世外桃源

礁溪跑马古道 巨石崩落瘫交通

20180820_ 礁溪跑马古道猴洞坑瀑布

宜兰-跑马古道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1] travelking网
  2. [2]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