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路易·亨利一世·德·波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路易·亨利一世·德·波旁大孔代亲王去世后孔代家族便不再成为法国历史的主角,路易十四对这个拥有辉煌造反记录的亲族忌讳三分,五代、六代孔代亲王虽然地位尊崇却不再拥有实权。但是这个孔代家族依然保留自己骄傲、勇敢的性格。 七代孔代亲王路易因为母亲是路易十四的私生女而又一次得以进入宫廷中心,并且得到了波旁公爵的新封号。太阳王去世后波旁公爵没有支持自己的姑姑曼恩公爵夫人,而投靠了奥尔良公爵,因此为自己在摄政委员会里得到一张席位。现摄政王已死,波旁公爵成为了最为显眼也是呼声最高的王室宗亲。于是在一番暗箱操作后法国的大贵族们向国王举荐波旁公爵作为政府的新首相。波旁公爵第一次为孔代家族争得了国家的执政权。他本人得到了“大公爵殿下”的称号,开始实行一系列自己的政策。 经济上,波旁公爵继续了奥尔良亲王的“改革开放”政策,但是相对比较保守,他加强了国家的管理与控制力。此时法国经济虽然大有发展却很不稳定,投机主义盛行,造成供需经常失衡,货币贬值造成物价上涨,城市居民生活压力加大。波旁公爵严厉打击投机行为,但是也阻碍了私人投资积极性。他企图通过法律强制规定工人工资与货物基础价格,想法虽好但手段拙劣,这也说明大贵族出身的波旁公爵并不懂经济学,结果只是造成了经济阻塞。为了增加财富波旁公爵决定实行新的税制,不仅是第三等级的平民,还覆盖到了第一等级的教士,对于这个政策平民与下层贵族举双手赞成,因为教会的财富与懒惰早已激起了社会的普遍不满,但是教士及一些与教会有共同利益的大贵族则表示反对,新税制很快就成了法国政府的主要争议矛盾。 宗教上,波旁公爵继续了奥尔良亲王打压教会的政策,不过他没有料到,这却成为自己倒台的一大伏笔,此事后话。 外交上,波旁公爵奉行大国外交,他并不认为法国与英国能够长期合作,因而疏远了与英国的关系,在对待西班牙上则依旧维持奥尔良亲王的态度,表面强调家族共同利益,实际上暗地里加以提防与限制。 军事上,军人出身的波旁公爵加强了法国的军队建设,摄政时期因为经济萎缩,法国的陆军一度被压缩到2.5万,后来因为与西班牙爆发冲突而加强到5万。波旁公爵则将其再一次倍增,恢复到了10万的常备军,在他看来这才符合法兰西王国的地位。 对于此时的波旁公爵来说有一件事最令他操心,那就是此时的法兰西王国还没有继承人,一旦路易十五无嗣而终就将由奥尔良亲王即位,波旁公爵就可能丢掉好不容易得到的首相位子。那位与路易十五订婚的西班牙公主玛丽安娜·维多利亚还是个孩子,要等她为法国王室生儿育女少说也要十年。并且这位未来王后的西班牙公主身份以及她与国王的堂兄妹关系都令波旁公爵感到这桩婚姻对自己对王室有太多隐忧。波旁公爵希望路易十五能够马上与一位能够生育的成年公主结婚,并且这位公主的娘家还不能太大的势力,不会影响到波旁公爵自己的地位与法兰西的外交。 对于波旁公爵来说要为国王路易十五找一位适合的王后谈何容易,首先这位王后要在生育年龄,到1725年法国王太子的位子已经悬空了整整10年,多数法国人都为王室的香火凋零感到不安。然后政治上这位王后的娘家势力还不能破坏法国的内外的政治环境,在欧洲王室联姻往往伴随着军事联盟与外交上的讨价还价,还会影响到国内的党派之争。宗教上还必须是天主教徒,因为法国国王一直以世间最虔诚基督教国王自居。最后这位王后最好与法国王室没有血缘关系,法国王室如今的凋零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路易十四与妻子玛丽亚·特蕾莎王后的近亲婚姻所致。 考虑到上述几个因素,波旁公爵心中的的候选人便被一个个淘汰了。恰在此时波旁公爵的情妇向这位烦恼的首相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人选,那便是波兰退位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之女玛丽·莱辛斯卡。斯坦尼斯拉斯只有两个女儿,长女已经去世,次女玛丽.莱琴什斯卡此时芳龄22,正处在最佳的生育年龄。父女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与法国王室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而且最重要的这位退位国王在法国没有任何势力,国际影响力也很小,拥有的仅仅是个国王的虚衔,换句话说这位未来的王后与国丈完全依附于法国政府。波旁公爵发现,他已经找到了最佳的王后人选。 于是首相决定当机立断,此事必须从速。首先法国政府以不能及时为王室产子为由,将路易十五原定的未婚妻,已经在法国宫廷里生活数年的西班牙公主玛丽.安娜.维多利亚退回了母国。对于西班牙王室的抗议与不满,波旁公爵则充耳不闻。接着法国王室便向此时正隐居在法国阿尔萨斯的斯坦尼斯拉斯赠送聘礼,为国王路易十五向其女儿求婚。 这位没有国家的国王在收到聘礼后自然是乐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兴冲冲的走进女儿的房间说到,我的女儿,快让我们跪下来感谢上帝。玛丽.莱琴什斯卡不解的询问父亲,父亲,难道是波兰重新召回您登上王位吗,父亲回答道,不,我亲爱的孩子,上帝给了我们另一个更大的恩惠,你将成为法兰西王后了。玛丽.莱琴什斯卡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与父亲曾经受到法国王室的款待,也曾见过路易十五,在她眼中这位年轻的法兰西国王是一位富有四海,高不可攀,难以触及的权贵。 法国政府的聘礼一应俱全,全都是最奢华的服装、首饰、珠宝,波旁公爵向斯坦尼斯拉斯许诺,只要婚事敲定,女方就将得到一笔25万利弗尔的财产,作为国丈的自己也能得到一笔2万利弗尔的年金外加一份昂贵的地产。波旁公爵不希望横生枝节,应此希望尽快敲定婚事。 1725年9月5日,15岁的国王与22岁的王后在枫丹白露举行婚礼。路易十五年幼时身体不佳,因此自小就受到了最好的照顾,长大后反而显得营养过剩,比起同龄人路易十五显得高大而早熟,在外观上这对夫妇的差距并不怎么明显[1]

简介

路易三世·德·波旁与路易丝·弗朗索瓦丝·德·波旁之子。路易丝·弗朗索瓦丝·德·波旁是路易十四和情妇蒙特斯潘夫人的女儿,路易是路易十四的外孙。路易十四世死後成为波旁公爵,任大摄政王,1723年12月奥尔良公爵去世,他作为王族最年长者出任首相(1723~1726),在情妇的影响下,他任命迪维尔内为财政顾问,而迪韦尔内试图增税引起普遍不满。他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这使他的政权更加失去人心。为防止路易十五一旦死去而王位落入奥尔良支系的手中,他取消了路易与西班牙公主玛丽安娜·维多利亚的婚姻,理由是玛丽安娜·维多利亚年幼,无法生子。1725年,他将波兰废王之女玛丽·莱辛斯卡许配给路易,此举引起西班牙的敌意,导致西班牙和奥地利两国结盟,1726年路易十五罢免了他,任命老师弗勒里主教为首相。[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