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跳舞时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跳舞时代
图片来自ntnu

跳舞时代》全名《Viva Tonal 跳舞时代》为于2003年制作发行的台湾电影纪录片,制作者为台湾电影人郭珍弟简伟斯,而串贯全片的同名台语主题曲,也是1932年的台湾流行歌曲。

该纪录片内容,乃描绘20世纪初台湾日治时期的流行歌流行演进。介绍了古伦美亚唱片陈君玉纯纯柏野正次郎等人执著台湾音乐的故事,并以此介绍1930年代台湾日治时期的社会现况与女性的社会地位。

16mm拍摄的该纪录片,因为忠实呈现台湾1920年-1945年的流行音乐历史,因此获得2003年第40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2003年台湾女性影展观摩及2004年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台湾奖入围等荣誉。

另外在票房方面,以单院方式于台湾各都会区电影院放映的《跳舞时代》票房达新台币百万元,不但成为少数于电影院播映的纪录片,其话题性也于台湾电影中颇受注目。

剧情

2003年,年龄均超过70岁的旧古伦美亚唱片员工于台北市民生西路波丽路餐厅餐叙,他们哼唱著70年前的流行歌《跳舞时代》。他们脸带笑容,其思绪回到1930年代的台湾日治时期。[1]

1933年,日本统治台湾近40年,虽台湾人深受殖民日本人控制,但台湾也因日本投入大量现代化建设而快速发展。同年,台湾流行歌大量出现,而爱爱正是古伦美亚唱片公司的歌手。[2]

20世纪初,台湾开始大量出现电灯、电话、自来水、飞机等文明产物,纵贯铁路亦于1908年全线通车。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全面西化,而成为日本首个殖民地的台湾也受到日本政府传达的西方文明思潮所冲击。于女性方面,她们开始放开缠足,并同时接受西式教育的公学校及西方先进娱乐(如电影、留声机和唱片)的洗礼。以唱片为例,台湾1920年代多充斥北管南管歌仔戏山歌等类型民俗歌曲。

1928年起,日本流行歌唱片经台湾总督府允许下,大量进口台湾,惟并不受九成以上的台湾人居民接受。就此,古伦美亚唱片公司的日籍经营者柏野正次郎则认为,绝对要推行由台湾作家创作的台湾歌谣,唱片生意才可长可久。1930年,该公司出版第一首卖座的台语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记》。受此激励,柏野正次郎扩大经营台湾流行歌唱片部门;并于1932年起大量企划制作及出版台湾纯粹创作,包含《跳舞时代》等台语歌曲。而该批台语流行歌,节奏有华尔滋狐步等。借此,台湾部分都会年轻女子随歌曲节奏,追求她们的维新世界、自由恋爱。此台湾流行歌黄金时代中,现仍有《月夜愁》、《河边春梦》、《雨夜花》等歌曲流传。[3]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于军国主义限制下,台湾流行歌产量逐渐减少,并最后完全被日本军歌取代,台湾1930年代的跳舞时代终于在战火中落幕。

背景

身为台湾外省人第二代的台湾纪录片导演简伟斯及郭珍弟本擅长制演以女性观点的电影纪录片,制作该纪录片的原由本也来自对1930年代知名女歌星纯纯、爱爱的关注,并借此描绘台湾日治时期后期都会现代女性的地位与社会价值观。基本上,邓雨贤作曲、陈君玉作词、纯纯演唱的同名主题曲《跳舞时代》歌词中“阮是文明女,东西南北自由志”(我们是文明女,东西南北自由志)、“阮只知文明时代,社交爱公开”(我们只知文明时代,社交要公开)及“男女双双,排做一排,跳toroto我上盖爱”(男女成双成对,排成一排,跳狐步舞我最爱),后来也成为该纪录片剧情的铺陈走向。

2000年,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制作人冯贤贤、简伟斯、郭珍弟、李坤城正式开始合作筹拍。后来决定以李坤城的音乐文物搜藏呈现整纪录片的历程,最后剧情则以“音乐文化为媒介,表现当时台湾庶民社会活泼多元的风貌”为主轴。[4][5]

影响

意外的,本为替1930年代女性发声的《跳舞时代》因为颠覆台湾长期对日治时期历史的印象而受另外解读。例如该片认为某些台语歌如《雨夜花》、《望春风》、《补破网》原版唱片并没有所谓“反抗殖民压迫”的原歌曲精神,此片认为原版唱片歌声其实非常轻快,纯粹是当时男女爱恋流行歌。

也就是因《跳舞时代》间接驳斥长期以来“日本殖民统治带来高压、战争、悲惨与贫穷”的旧有刻板印象,因此,掀起台湾新一波对台湾日治时期历史的重新审视。例如,《跳舞时代》灵魂人物李坤城于该片所介绍的1930年代影音与图像,成为台湾三立新闻台大话新闻》周六日时段介绍日治时期的主轴。除此,该片所介绍的台湾中产都会新女性追求理想生活的观点,也陆续成为台湾女性运动的新切入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