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转贴现利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转贴现利率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专有文化术语。

历史名词是历史上曾出现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称[1],例如“禅让”,传说古代实行举荐贤能之人为首领继承人的一种制度,据文献记献:有尧举舜、舜举禹[2]、禹先举皋陶、皋陶死禹又举益等历史故事。

名词解释

转贴现利率是指金融机构为获取现金将所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卖给另一金融机构所承担的年化折扣率,也可能是同一法人机构下不同分支机构之间的票据转让利率。在上海票交所成立之前,类似于贴现利率,转贴现利率也按照票据风险是否完全转让分为买断式转贴现利率和回购式转贴现利率,上海票交所成立后将买断式转贴现利率定义为转贴现利率,将回购式转贴现利率定义为质押式回购利率。

质押式回购利率是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未到期票据质押给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并约定未来某日购回该票据所承担的融资利率。质押式回购中的票据所有权并没有发生转移,且逆回购方在回购期无自由支配权。

转贴现

转贴现是指持有票据的金融机构为了融通资金,在票据到期日之前将票据权利转让给其他金融机构,由其支付一定利息后,将约定金额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行为。

这个市场参与者就多了,一般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合)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外资银行、财务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

由于,票据兼具信贷产品和资金产品双重属性,票据利率由信贷规模和货币市场资金供给两方面综合决定。

票据利率

票据利率泛指票据市场的利率,根据票据风险是否完全转移可以将其分为买断利率和回购利率,其中买断利率又可以按照交易对手的不同分为买断式贴现利率、转贴现利率和买断式再贴现利率;回购利率也可以相应分为回购式贴现利率、质押式回购利率、买断式回购利率和回购式再贴现利率。

票据利率的意义与影响具体如下:

1、对企业而言

贴现利率能够反映企业的票据融资成本,是企业选择融资渠道的重要参考。企业常规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信贷融资、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等渠道,票据融资是银行信贷融资的一种。企业在选择融资渠道时会综合考虑融资效率和融资成本。票据贴现融资是企业所有融资渠道中最为便捷的一种,因此贴现利率成为企业选择融资渠道的重要因素。当贴现利率下降时,企业的票据融资成本降低,选择票据贴现渠道进行融资的金额上升;相反,当贴现利率上升且超过其他渠道融资利率时,企业会减少票据贴现量,选择其他渠道进行融资,但融资的难度和成本通常会有所增加。

2、对金融机构而言

贴现利率是金融机构持有票据获得的所有利息收入的来源,转贴现利率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票据利息收入再分配的标尺。贴现利率犹如硬币,一面反映的是企业的票据融资成本,另一面反映的就是金融机构的票据利息收入,贴现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金融机构票据利息收入的多少。而转贴现利率只是将票据利息收入在金融机构间进行了再分配,对于卖者而言,转贴现利率是其卖出票据所产生的收入损失;对于买者而言,则是其买入票据的利息收入来源。这种再分配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持有时间的再分配,转贴现之前票据由卖出方持有,此期间的持票利息由卖出方获得,之后由买入方获得:另一部分是利率变化产生的收入再分配,当转贴现利率高于贴现利率时,买入方将获得更高收益,卖出方则需要补偿买入方;相反,当转贴现利率低于贴现利率时,卖出方将获得更高收益,买入方需补偿卖出方。

3、对于人民银行而言

再贴现利率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而转贴现利率和贴现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之ー。当再贴现利率上调时,银行通过再贴现向人民银行融资的成本上升,融资量下降,进而导致银行向企业放贷的利率提高,放贷金额下降,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减少,经济过热情况得到缓解,反之则相反。贷款利率仅是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之一,转贴现利率和贴现利率也是重要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比如,当人民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通过公开市场减少市场流动性时,银行在同业间的融资难度和成本增加,作为同业融资利率之一的转贴现利率上升,进而带动贴现利率上升,企业通过贴现获得融资的金额减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