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辛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辛郁(1933年6月13日-2015年4月29日)出生于杭州,观海卫镇宓家埭人,本名宓世森

1948年,15岁从军后随军队来台,36岁退伍后,历任《科学月刊》主编、社长、主任秘书至顾问,完成“重点科技简介丛书”8辑共96册,推广科普丛书长达35年。

2015年4月29日,投身《创世纪》诗社40馀年、推广现代诗创作不遗馀力诗人辛郁,29日上午8时因肺炎并发心脏衰竭病逝于台北,享年82岁。[1]“辛郁象征那个时代的史料库,半个世纪来他投入文学、现代诗推广不辍,且对朋友充满热情,提携后进不遗馀力。”封德屏说,辛郁勤于笔耕,且每月一次亲自将作品送交出版社,“每次他来,都顺手带零食、茶点,我们聊天谈话,他就像一位熟悉的长辈、亲切的朋友。”

与写作相伴一生

辛郁的一生是与写作相伴的一生。

尽管战争带来的只是无穷的幻灭,然而早年生活的苦难,却没能击垮他的意志,扭曲他的灵魂,更是诗人崇高的人生的最佳写照。

辛郁也是一个高度的感觉性诗人,唯一希望于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觉扩张与谐和。

诗风

辛郁18岁开始写诗,笔触细腻精确,代表作《豹》与《顺兴茶馆所见》,分别从豹的角度写出自然的孤绝,以及失落舞台的老兵心情。

诗风反对因袭,且独具慧眼;他创造的诗歌,不像一般诗家著重于清丽或洒脱的诗句,而是把苦难升华为诗的美,把它带到灵的境界。他的艺术所代表著信念的精髓,往往能刻划出人心底的思绪变化或瞬间即逝的感受,也是在外的自然之中含著的某种智慧的启示。

辛郁的诗,常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沉默,仿佛空虚的蓝天低垂在他的四周,又似万壑松林,在最深的雪中,透出一道寒泉;我醉心于它仍然的温柔、静谧,欣喜于腾空的白色,它的清音,直响云霄,归处如碎冰的海岸,勾划出半边隐灭的星,充满了光明和倒影。

张默说,辛郁晚年创作〈垃圾世家〉,写下200馀行长诗,并发展系列诗作,针砭现代社会的各种畸形现象,文字犀利。

“辛郁左手写小说、右手写诗集,文字不渲染情绪、不故弄玄虚,语言掌握精确。”诗人张默说,辛郁继承纪弦的现代诗派,作品兼擅文学和针砭时事,文风雅俗共赏。 [2]

诗作欣赏

原始、纯朴的神来之笔。[3]

〈豹〉

一匹

豹 在旷野尽头

蹲著

不知为什么


许多花 香

许多树 绿

苍穹开放

涵容一切


这曾啸过

  掠食过的

豹 不知什么是香著的花

或什么是绿著的树


不知为什么的

蹲著 一匹豹

  苍穹默默

  花树寂寂


旷野

消 失

〈鸥和日出〉

从摇撼散发一般的海波上

从海的碧绿的丛林里飞跃

去迎接海上光辉的日出

白鸥,海上纯洁的少女


海上的日出是富丽的,似一座

强烈地繁殖著蔷薇园

光和色彩的蔷薇园


白鸥,在阳光的蔷薇园里

伴风的呼声和海水的节奏

一匝一匝的舞蹈


我终于来了

立在广阔的沙滩上

粗拙地挥舞我的手臂

〈风〉

尚未吹起

自一望无际的

原野 这风尚未

自芦笛的音孔中

酿成


在浓荫中 这风藏起

它的身影 我的歌

遂深深陷入

一首苦涩的诗的 核内

著作

诗集

1960年,《军曹手记》

1988年,《豹:辛郁诗集》

1990年,《因海之死》

2000年,《辛郁.世纪诗选》

2003年,《演出的我》

散文

2003年,《找钥匙》

短篇小说集

1968年,《未终曲》

1968年,《不是驼鸟》

1978年,《我给那白痴一块钱》

2003年,《镜子》

中篇小说

1974年,《地下火》

长篇小说

2003年,《龙变》

获奖

国军新文艺长诗金像奖

警总文艺奖诗歌金环奖

中山文艺奖新诗奖

中国文艺荣誉文艺奖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