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达尔文学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达尔文学说是中国科技名词。

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1]屹立在世界东方。而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汉字[2]

名词解释

达尔文(1809~1882)是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主要奠基人。达尔文学说指出所有物种生物体的起源和发展都是通过小的、遗传变异的自然选择来增加个体的能力,来竞争、生存和再生。达尔文学说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但学说的中心是选择,特别是自然选择,而人工选择又是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基本内容

在十九世纪中叶,达尔文(1809—1882)一方面承继布丰(1707—1788)、拉马克(1744—1829)等前人生物发展学说中的正确观点,并集其大成;一方面通过自己长期调查实践,把生物发展的理论提高到更完备和更成熟的阶段,确立了进化论。达尔文学说主要内容包括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学说,遗传性及其变异性学说,物种形成学说等。达尔文的进化论,即他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论证了生物的进化及其机制,在生物科学上建立了历史唯物观点,推翻了唯心论、形而上学的物种特创论、物种不变论、目的论和激变论。

用四个词可以概括达尔文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与进化是人们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达尔文把前者定义为:“我把这种有利的个体差异和变异的保存,以及那些有害便衣队毁灭,叫作‘自然选择’,或‘最适者生存’。无用也无害的变异则不受自然选择的作用,它或者成为彷徨的性状,有如我们在某些多形的物种里所看到的,或者终于成为固定的性状,这是由生物的本性和外界条件来决定的。”

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一切生物都有变异特性,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物。变异可分为一定变异和不定变异两种。所谓一定变异是指同一祖先的后代,在相同的条件下可能产生相似的变异。如气候的寒暑与毛皮的厚薄,食物的丰匮与个体的大小。所谓不定变异是指来自相同或相似亲体的不同个体,在相同或相似条件下所产生的不同变异。如同一白色母羊所生羊羔中,可能有白、黑或其他颜色。同时,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高度的繁殖率与自下而上竞争能力。生物有着繁殖过剩的倾向,但由于食物与空间的限制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每种生物只有少数个体能够发育与繁殖。达尔文还认为,生物在生存竞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个体被保留下来,而对生存不利的变异个体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只有适者才能生存,但适应对生存也只有相对的意义,一旦生活环境改变,原来的适应就可能变为不适应。最后,达尔文认为,通过自然选择形成新物种。

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人工选择

他认为,许多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都起源于野生类群,它们在人们有计划的选择下,使有益于人类的变异逐渐积累和增强,实际上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这一学说有三个要素:一是有变异存在;二是这种变异能够遗传;三是人类对变异可以选择,三者缺一不可。

进化论

现代生物进化论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的兴起,结合生物学其他分支学科的新成就,对生物进化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即现代达尔文学说,或称综合性进化机理学说。

这是现代进化理论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实际上它是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与新达尔文主义遗传理论和群体遗传学的有机结合。

该学说认为生物化是在群体中实现的,其主要内容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的原材料。

3、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并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4、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5、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物进化论与达尔文学说

1、达尔文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进化论克服了这个缺点。

2、达尔文的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进化论则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在达尔文学说中,自然选择来自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而在现代进化论中,则将自然选择归于基因型有差异的延续,没有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也在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