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送吴生南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送吴生南归》
是宋代诗人欧阳修所作诗词之一

《送吴生南归》宋代诗人欧阳修所作诗词之一。

欧诗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于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然而欧诗并不对古人亦步亦趋,故仍然具有自家面目。欧诗中的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所以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了其枯燥艰涩之失。例如《再和明妃曲》议论精警,又富有情韵。欧诗的散文手法主要不是体现于句法上,而是借鉴散文的叙事手段,如《书怀感事寄梅圣俞》叙述宴游经历,平直周详,深得古文之妙。[1]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送吴生南归[2]

文学体裁;古诗

创作年代;宋代

作 者;欧阳修

诗词正文

《送吴生南归》

自我得曾子,于兹二十年。今又得吴生,既得喜且叹。

古士不◇出,百年犹比肩。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

吴生初自疑,所拟岂其伦。我始见曾子,文章初亦然。

昆仑倾黄河,渺漫盈百川。决疏以道之,渐敛收横澜。

东溟知所归,识路到不难。吴生始见我,袖藏新文篇。

忽从布褐中,百宝写我前。明珠杂玑贝,磊砢或不圆。

问生久怀此,奈何初无闻。吴生不自隐,欲吐羞俛颜。

少也不自重,不为乡人怜。中虽知自悔,学问苦贱贫。

自谓久而信,力行困弥坚。今来决疑惑,幸冀蒙洗湔。

我笑谓吴生,尔其听我言。世所谓君子,何异于众人。

众人为不善,积微成灭身。君子能自知,改过不逡巡。

惟于斯二者,愚智遂以分。颜回不贰过,后世称其仁。

孔子过而更,日月披浮云。子路初来时,鸡冠佩豭豚。

斩蛟射白额,后卒为名臣。子既悔其往,人谁御其新。

丑夫祀上帝,孟子岂不云。临行赠此言,庶可以书绅。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3]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4]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5]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仕途不像晏殊那么顺利,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和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表现这类情感的词作虽然不太多,但毕竟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更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6]

视频

宋词十家欧阳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