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通度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通度寺是珍藏着三宝之首的佛宝,可以称为真正的佛之宗刹,国之大刹。尤其是,通度寺在金刚戒坛里安置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袈裟,因此在大雄殿内没有佛像的寺刹而有名。佛爷的真身舍利在大雄殿后边的金刚戒坛里活生生地存在,所以没有必要佛爷的形象的意思。所以,正方形法堂外部四面挂有不同名称的匾额。东边写着大雄殿,西边写着大方广殿,南边写着金刚戒坛,北边写着寂灭宝宫。2018年6月30日,通度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中文名称 通度寺

地理位置 韩国

从 属 鹫栖山

始 建 韩国善德女王末年

典藏佛物

[1] 唐朝的慈藏律师持释伽如来的真身舍利而来,于善德女王末年(646年)创建了此寺。舍利是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盘,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像佛陀涅盘后,所烧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且兴建宝塔,以让百姓瞻仰、礼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后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国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虚、章嘉等大师们,他们都留下相当数量的舍利。释迦牟尼佛金色血舍利据有关佛教文献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去世火化后,信徒们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了许许多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坚硬如钢的圆形硬物,这就是舍利,俗称舍利子,历来被视为佛门珍宝。由于法堂内供奉着菩萨的真身舍利,因而没有再安放佛像,这也是通度寺闻名的原因。

重要作用

通度寺作为宗教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是出家僧众的生活和修持的场所,同时还肩负着社会责任。寺庙园林向广大游客展示珍贵的宗教的文物、艺术宝藏,成为了天然的艺术陈列馆;寺庙园林中宗教的教化及安抚作用,使其又成为香客的“心理诊所”,让身临其境的人们感受到佛门的社会功能,成为人慈悲、智慧与清净美好,进一步领悟生命的真谛,得到心灵的净化;寺庙园林在非常时期往往又担当了慈善、救济的们的安全岛、避风港;寺庙园林又是韩国文化的一个重镇,在对外交往中又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并且佛教主张众生平等、生命轮回,强调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不杀生的佛教思想是分不开的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人人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相吻合,寺庙园林不仅美化了环境,并且保护了自然景观资源,具有现代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通度寺位于海拔为1050米,夹着洛东江和东海而矗立的灵鹫山南边山脚下。灵鹫山原来是佛爷在世时摩伽陀国王舍城东边的耆阇崛山。原来这座山以释迦牟尼佛爷说教法华经而有名的地方,因为住着很多神仙和鹰而被称为灵鹫山.据传说,新罗传播佛教以前已经有七处伽蓝处,五台山和金刚山是文殊菩萨和法起菩萨居住的地方,这就说明韩国是与佛教有很深关系的土地。灵鹫山通度寺里的殿阁和塔,石灯,与这些协调的自然,从中使佛教开花的伟大的高僧们。这些都与佛缘相关。因这座山的形状与直接传授佛教的印度灵鹫山串通,因此叫通度寺.另外,希望成为僧侣的人都必须在侍奉佛爷的真身舍利的金刚戒坛接受戒,因此叫通度寺。这是表明寺刹的根本精神。通度寺作为戒律的中心地,所有僧侣在此地接受戒才能进入山门。包含会通所有真理济度中生的意思,因此叫通度寺。这是大乘佛教的理想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含义用通度这个凝结的语言来表现的卓越的发祥。菩萨不在于祈求自己觉悟。为了觉悟向真理世界前进的同时,还得有一颗与受苦的中生一起的大悲的心。

建造结构

韩国最早的佛教寺庙建筑布局与印度佛寺基本相似,以塔藏舍利为中心,四周围以僧房。佛寺随佛教传入中国,并结合中国古建筑特色,演变成殿堂与塔藏并重,塔藏在前,殿堂在后的格局。曾风靡一时的塔藏建筑被请出寺庙或变成寺庙主殿前或后的一小部分,逐渐形成了以佛祖殿堂为中心的布局。此后,韩国寺庙“伽蓝七堂”制建筑布局遍布全国各地,按常规“伽蓝七堂”是指七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而佛教各派对其解释略有不同,一般认为是:山门、佛殿、讲堂、方丈、食堂、浴室、东司(厕所)。刘敦桢先生在《北平智化寺如来殿调查记》中则认为“伽蓝七堂”大致是指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东配殿、西配殿和大殿七座单体建筑。总体来讲寺庙建筑的布局特征首先是院落式布局,其次是沿中轴线递进的对称式格局。但事实上寺庙的形式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子,其布局是随佛教的演变和地域的不同而变化。而通度寺则是依照这一原则建造的。

分布

[2] 通度寺寺庙园林的总体组群一般包括宗教活动部分、生活供应部分、前导部分和园林游览部分。布局形式由外到内基本为香道-影壁或牌楼-山门-前殿-后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这种轴线布局形式多按照风水方位布置,意在体现社会伦理秩序,这样不仅满足了寺庙功能的要求,而且使佛教仪式、活动更加的肃静、威严,烘托了宗教氛围。而这条轴线成为寺庙布局中最重要的精髓所在。

木制

通度寺寺因木而古,木因寺而神。它不仅是一种象征(佛主的化身),精神的图腾(宗教崇拜),宗教活动的媒体和中介,而且还具有许多实用的功能,园林美化功能,心理调节功能,心灵陶冶功能,环境保护功能,生态服务功能,科普教育功能、道德教化功能等。因而,通度寺在发挥宗教服务功能(即作为宗教文化的传承载体,对宗教文化起到强化和烘托作用)的同时,通度寺林植物作为佛教生态伦理思想和生态智慧的外化形式和载体,对公众环境保护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