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通梁林家古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通梁林家古宅

图片来自文化部

通梁林家古宅,是位于台湾澎湖县白沙乡通梁村的宅第,于2007年11月21日登录澎湖县历史建筑

历史沿革

通梁村位于白沙岛西端,早期曾透过三桅帆船“透西船”与福建等地贸易,经济较为富裕,所以曾留下造型精美的传统民宅,而因早期先民兴建房屋时,使用的屋梁皆由故居福建船运而来,“梁”成心通故乡的情怀因而得名。[1]

林姓开澎始祖为林四,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从福建漳浦乌石乡来到澎湖开垦,周遭则有知名的通梁古榕,据传曾为林四三房七世裔孙林瑶琴手栽。家族巅峰期则为林四后代林镇所创,在清领时期的康熙末年到雍正乾隆年间曾于浙江宁波开设大有行号。看中澎湖为对外交通必要中继站和航海技术,遂因而致富,因此在乾隆年间房契与地契交易记录中,记载林镇在通梁村买地和石沪的纪录。[2]目前相关史料研判,当前所存的林家古宅则是在林镇经商成功后所建,兴建时间约在乾隆五年(1740年)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之间

2007年11月21日,澎湖县政府将林氏古宅登录为澎湖县历史建筑[3]

建筑建造

林家古宅推侧为林镇或林镇的三个儿子林泽(1725-1789年)、林幸遇(生卒年不详)、林良才(1740-1763年)乾隆时期兴建,为目前澎湖地区少见之年代久远、拥有早期民宅特征的一落四榉头宅,由于林家以前有透西船和中国往来,因此该古宅建筑材料则使用大量来自于唐山的红砖、泉州的白石绿釉花窗等特殊结构,另外也使用在地的咾咕石,天井水缸旁建,正门为“师公翘”造型,正中之上摆设有菱形的红瓦厌胜物,能与周遭房舍环境融合,另外也留有一份该宅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的文献“门牌”丈单。[4]

相关系目

书目
  • 《林氏族谱·序》
  • 《澎湖县文化资产手册》,158页,澎湖县政府
  • 《由通梁林家古宅谈澎湖传统民宅的形式变迁》(张宇彤教授著)

参考文献

  1. 《台湾地名辞书(卷六)澎湖县》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 《由通梁林家古宅,谈澎湖传统民宅的形式变迁》(张宇彤教授著)
  3. 澎湖传统民宅形式衍化及意涵 - 澎湖生活博物馆
  4. 澎湖县历史建筑通梁林家古宅调查研究暨修复规划计画. Author, 张宇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