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 |
道德情感 是個人道德意識的構成因素。指人們依據一定的道德標準,對現實的道德關係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為等所產生的愛憎好惡等心裡體驗。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道德情感 [1]
標準不同, 道德情感有不同的分類方式
作 用 個人道德意識的構成因素。
構 成 人們依據一定的道德標準
概念
指人們依據一定的道德標準,對現實的道德關係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為等所產生的愛憎好惡等心理體驗。
分類
按內容分
道德情感可分為公正感、責任感、義務感、自尊感、羞恥感、友誼感、榮譽感、集體主義情感,愛國主義情感等。
按表現形式分
① 直覺的道德情感
直覺的道德情感是由於對某種具體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發生的情感體驗。它往往由具體情境而引起的,以迅速產生為特點,對道德行為具有迅速定向的作用。比如,人們常由於莫明其妙的不安感或突如其來的菜辱感迅速制止和做出某種舉動,而事後才意識到這種舉動的是非直。
②形象的道德情感
形象性的道德情感是通過對某種道德形象的想像而發生的情感體驗。它往往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繫,通過形象思維發生作用的一種道德情感。如兒童看一本小說或一部電影後,小說或電影中的人物會引起兒童情感共鳴。
③倫理的道德情感
倫理的道德情感是以清楚地意識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則為中介的情感體驗。它往往是在道德理論基礎上產生的自覺的,概括性的情感,具有穩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等特點,是最高形式的道德情感。例如愛國主義情感就屬於這一類形式,它是和愛父母、愛家鄉、愛母校、愛國旗、愛領袖、愛祖國的文化歷史和山川地理、愛黨、愛人民,對舊社會的厭惡,對敵人的仇恨,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交織在一起的,並在它們的基礎上形成的情感。
作用
在個人的道德品質構成中,道德情感具有 三種作用:
評價作用
即能以某種情緒狀態,表明某種道德關係和道德行為是否具有正當性和合宜性;
調節作用
即能以某種情緒傾向,強化或削弱個人對某種道德義務的認識和實踐;
信號作用
即能以特有的情緒形式如表情、動作,向他人傳遞其道德行為價值的信息,或從他人的某種情緒形式獲取自己道德行為價值的信息。
培養
個人一旦對某種義務和行為形成道德情感,就會積極地影響其道德選擇。某種道德情感一旦擴展為社會性的情感,也就會程度不同地影響社會道德風尚。因而陶冶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的重要環節。它包括兩方面的任務:一方面是形成和增強同所獲得的道德認識相一致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是改變那種與應有的道德認識相牴觸的道德情感。形成和增強健康的、正當的道德情感,不但要訴諸個人理智,訴諸個人對理想人格的追求,而且更需要個人在實踐中經受長期的甚至痛苦的磨練。
以理育情
情感是在認識的基礎上產生的,道德情感則是在道德認識的基礎上產生的,並隨道德認識發展而發展。一般說來,只有對某一道德規範認識深刻,對某一類道德概念掌握牢固,才有可能在此基礎上產生豐富的心嚮往之的道德情感,這正所謂"知之深,愛之切"。許多論理性道德情感的產生往往是以一定的道德理論為基礎的。反之,如果缺乏對某些道德現象、道德原理的深刻認識,缺乏對某一類道德概念的深刻領會也就不可能產生深厚豐富的情感。比如一個對祖國的過去,現狀了解甚微、缺乏常識的人,就不可能產生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知識,提高道德認識水平是促使道行情感不斷升華的一條重要途徑。
以情育情
情感的一個特點,就是它具有感染性,一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其他人,使其具有同樣的情感,並與自己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會激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親切感,從而樂於接受教師所講的道理,即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的愛又是學生獲得積極情感體驗的重要來源。學生取得進步時能得到教師的及時肯定和表揚,遇到困難時能得到教師的關心和幫助,這些都會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這些體驗可激勵學生奮發向上,也有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我從來不讓自己有憂愁的神色,抑鬱的面容,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兒童身上表現出來"。要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教師必須自己具有這種情感,要學生激動,首先就要教師感動。真情才能換取真情。
以境育情
情感不僅具有感染性,而且具有情境性,情感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的,道德情感也是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產生的。創設良好的道德情境是誘發和培養學生積極健康道德情感的有效途徑。
以行育情
道德行為及行為效果對道德情感具有檢驗,調節作用。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也應該引導學生儘可能多地參加實踐活動。用良好的道德行為來培養和鞏固道德情感。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行為上尊敬父母、師長,待人有禮貌,關心和幫助他人,從事家務勞動和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勞動,培養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情感。通過這些有目的有組織的活動,讓學生身體力行,有助地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道德情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