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道德经·没身不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没身不殆》

是创作于西周的一篇文言文文章,出自李耳名著《道德经》。 作品名称 道德经·没身不殆创作年代西周作品出处 道德经 作 者 李耳.

作者

李耳(约公元前580年—前500年之后)(诞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汉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县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尽量达到虚无的状态,老实地静守着。看到万物一起发作,我以此观察事物的往复变化。事物如芸草一样生生死死、死而复生,都还要回归它的根本。归根就安静下来了,安静下来就可以恢复生命。生死命运的往复变化也是常理,知道这是常理不遂人愿就明智。不知这是常理,不可违而为之,必遭不幸。知常理规律则能从容应对,适宜从容能有功绩,集功累德乃能保全性命,全身养命乃能享天地自然之福,天然就是道,遵道而行就能持久,一点也不会给身命带来危害。

导读

心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做到“观复”。宇宙从始点运行到每一个“我”的整体过程可以被看成是一条逻辑轨迹,可以称之为“根我”;而每一个“我”反溯至宇宙始点也可以被看作是一条逻辑轨迹,可以称之为“我根”。轨迹“我根”与轨迹“根我”若能够重合起来就可以说达到了“观复”的目标。如果人能在逻辑上完成“我根”的轨迹,又能够再在这个基础上完成“根我”的轨迹,就可以叫作“复命”。“命”指的是宇宙的“根我”的轨迹,也可以称之为“始终”的轨迹。宇宙的运行在逻辑上就只有“始终”(命)一种方向。然而,人的逻辑却可以在“始终”的轨迹上反反复复。如此反复不但能使人找到宇宙始点,还能最终认识到宇宙整体的情状。宇宙整体可以用“道”字来统称,这个“道”字也可以用其它字来作“等量代换”,即有:常﹦容﹦公﹦全﹦天﹦道﹦久。

出处

《没身不殆》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六章。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视频


categorg:+230